華文網

中興被美國制裁 這些都需要反思

美國商務部的一紙“七年”出口禁令,將中興推向懸崖邊緣。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出售零部件產品,期限為7年,原因是中興通訊公司違反了與美國政府2017年達成的和解協議。

對此,4月17日,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做出回應:“中方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就在美國商務部發佈禁令的同一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特朗普政府開始考慮反制中國在雲端運算與其他高科技服務領域的不公平限制。

上個月22日,特朗普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在此特殊背景下,中興遭遇了有史以來的最嚴制裁,輿論普遍將此解讀為“中美貿易摩擦在通訊技術領域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這不僅反映出新一輪中美貿易摩擦正向技術產業蔓延,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中國通訊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屢屢受挫的窘境以及存在的技術“痛點”。

一紙禁令兩敗俱傷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宣佈制裁的消息公佈後,首當其衝的是股市。4月17日,深交所發佈公告稱,因中興通訊發生對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未公開披露的重大事項,該股票自4月17日開市起停牌。

受此影響,A股科技板塊紛紛遭遇跌停。據券商中國分析,榕基軟體、安妮股份等多隻個股跌停,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盤中也曾一度跌停。

有分析資料顯示,A股市值僅17日就蒸發近1萬億元。

作為中國最早的手機自主品牌,成立於1985年的中興通訊是一家以通信設備製造起家的公司,最初通過進入手機製造領域不斷拓展電信運營商市場。

目前中興通訊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網路設備製造商,美國市場第四大智慧手機廠商。財報顯示,中興通訊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08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其中,以通信設備為主的運營商網路營收占到總營收的58.6%,

而以手機業務為主的消費者業務則占到了32.4%。另據Canalys資料顯示,中興的手機業務2017年第三季度在美國市占率15%。

另據介面報導,中興在晶片、零部件、作業系統等方面與美國有著深度的合作。有媒體統計,目前中興電信設備中的零件有6成來自外部供貨,而這6成中又有至少一半來自美國市場。

據新京報,手機業務對晶片的主要需求為AP處理器,而手機和通信設備對LTE基帶有共同的需求,

在這一核心技術領域佔據龍頭位置的則是高通,而高通是中興手機晶片在美國的主要供應商。StrategyAnalytics兩份報告分別顯示,2017年上半年智慧手機應用處理器市場,高通以42%領先聯發科、蘋果、三星LSI和展訊,且高通有進一步向上拓展的空間;2016年LTE基帶市場,高通的市場份額達到了50%,聯發科和三星LSI分別以24%和10%緊隨其後。

中興的兩項核心業務對高通有著天然的依賴性,且目前國內廠商並沒有能力吃下其全部訂單。如果這一禁令得以執行,那麼這對中興在美國市場無疑是一記重擊。至少從短期來看,在美國簽下或者即將簽下的全部訂單會受到影響。

而美國作為施力的一方,也難逃反作用力的影響。作為全球主要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中興通訊與眾多美國供應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全美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提供支援。由於合作關係緊密,此次出口制裁無疑使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國的供應商蒙受損失。

出海之路舉步維艱

此次中興被制裁之所以引發輿論關注,除了時間、背景特殊,後果嚴重,還因為一個特殊的聯想——華為進軍美國市場的遭遇。

就在今年年初,華為原預計在2018年與AT&;T的合作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卻因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共和黨人的一項新法案鎩羽而歸。後者呼籲美國國會頒佈一項禁令,禁止美國各級政府部門與正在使用華為或中興設備的服務供應商合作,並聲稱該禁令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

自十年前開始致力拓展美國市場以來,華為在美國市場可謂步履維艱、屢屢碰壁。據新浪科技梳理,華為技術與資產收購毫無例外遭到否決的案例不勝枚:2008年的3com、2010年的3Leaf和2Wire,2011年的摩托羅拉網路部門,2010年收穫的60億美元Sprint運營商訂單被迫取消,與運營商AT&;T的智慧手機銷售合同無奈告吹,與零售商百思買的銷售合作提前中止等等。

而對於中興而言,這已是第三次被美國商務部採取制裁措施。2016年3月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針對中興通訊及其三家關聯公司實施出口管制,要求美國出口管制條例下的產品供應商須申請出口許可證才可以向中興通訊供應該等產品;2017年3月9日,美國商務部等政府部門就遵循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及美國制裁法律情況的調查與中興通訊達成協議,對其罰款8.9億美元。

根據美國政府對伊朗、朝鮮、敘利亞、古巴等國家的技術制裁,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設備廠商,都不得向這些國家進行銷售。而中興早在2014年,就踩了這條紅線。據《財經》報導,2014年,中興一位高管去美國時在機場被扣下檢查被發現在電腦中有兩份規避檔,進而偷偷賣電信設備給伊朗的事情被美國發現。

2016年3月,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違反美國出口限制法規“為由,對中興採取限制出口措施,時間長達7年。後來經過博弈和談判,2017年3月,雙方簽署了協定,根據協定的部份內容,中興承諾解雇4名資深員工,另有35人接受取消獎金或被譴責的紀律處分。

但中興通訊在今年3月承認,該公司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外界分析,美國這次對中興採取重拳制裁是該事件的餘波。

而同在伊朗禁售這個問題的處理上,華為的表現似乎更為謹慎。2011年,華為公開宣佈不再承接伊朗業務,只提供原有產品的維護。隨後,華為主動邀請美國國會來深圳總部調查所謂的“華為與中國政府關係”嫌疑。

但在中興事件曝光後,美國商務部也在2016年再次要求華為提供過去五年向朝鮮、伊朗、敘利亞、古巴和蘇丹的通訊技術出口所有資訊,再次調查華為是否違反美國禁運令,把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賣給這些國家。

不過,華為開始表現得有些佛系心態了,“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近日的分析師大會上說,“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是我能說清楚、可以解決的”。

國產晶片任重道遠

隨著輿論發酵,中興被美國制裁一事已上升至國家層面的角逐。外界都在等待國家出面解決此事,中興內部一名市場負責人回復“不予置評此事”,另有中興內部員工說,“公司現在一片慌亂,大家都在等消息”。

輿論譁然之後,更多的聲音開始指向國內晶片市場。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刊,中興看似擁有比較多的專利,事實上大多數產品領域還是很依賴美國的廠商。而據AI財經社獲悉的數據稱,“甚至高端晶片90%以上依賴進口”,甚至有說法認為中國晶片自給率之低遠低於石油。

《財經國家週刊》一篇關於“國產手機晶片路徑之爭”的文章描述了手機晶片的“三足鼎立”局面:從全球基帶晶片市場看,高通以32%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一,聯發科以28%的份額位居第二,展訊則以27%的份額排在第三位;從具體的領域來看,高端手機晶片市場主要是高通,聯發科雖然也涉足高端領域,但更多的是中低端。而在低端領域,主要的玩家就是聯發科、展訊以及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

隨著近幾年中國對本土晶片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這個“三足鼎立”的狀態被嘗試著打破。包括最近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意味著中國將加強在晶片、人工智慧、5G方面的投入力度。

但業內也有分析稱,由於技術、人才等欠缺,國產晶片整體上只能在低端領域打轉,短期內很難實現突破。於是通過收購與合資加速發展、縮小與外資同行的距離,就成了企業最常用、最好用的發展路線。因此,“全球沒有幾家企業能做,嚴重依賴美國進口”成為國內不少缺乏晶片技術自主研發條件的企業的常態。

不過,也需要看到的一點是,無論是企業反躬自省還是自救,在被動制裁的海外市場,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層面的投入。但任何一項核心技術的崛起,都需假以時日之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和中興同年起步的高通,經過了22年的技術積累和不斷創新,才在2007年度一季度首次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無線半導體供應商,並在此後一直保持這一領導地位。

本文源自中國企業家雜誌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且目前國內廠商並沒有能力吃下其全部訂單。如果這一禁令得以執行,那麼這對中興在美國市場無疑是一記重擊。至少從短期來看,在美國簽下或者即將簽下的全部訂單會受到影響。

而美國作為施力的一方,也難逃反作用力的影響。作為全球主要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中興通訊與眾多美國供應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全美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提供支援。由於合作關係緊密,此次出口制裁無疑使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國的供應商蒙受損失。

出海之路舉步維艱

此次中興被制裁之所以引發輿論關注,除了時間、背景特殊,後果嚴重,還因為一個特殊的聯想——華為進軍美國市場的遭遇。

就在今年年初,華為原預計在2018年與AT&;T的合作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卻因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共和黨人的一項新法案鎩羽而歸。後者呼籲美國國會頒佈一項禁令,禁止美國各級政府部門與正在使用華為或中興設備的服務供應商合作,並聲稱該禁令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

自十年前開始致力拓展美國市場以來,華為在美國市場可謂步履維艱、屢屢碰壁。據新浪科技梳理,華為技術與資產收購毫無例外遭到否決的案例不勝枚:2008年的3com、2010年的3Leaf和2Wire,2011年的摩托羅拉網路部門,2010年收穫的60億美元Sprint運營商訂單被迫取消,與運營商AT&;T的智慧手機銷售合同無奈告吹,與零售商百思買的銷售合作提前中止等等。

而對於中興而言,這已是第三次被美國商務部採取制裁措施。2016年3月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針對中興通訊及其三家關聯公司實施出口管制,要求美國出口管制條例下的產品供應商須申請出口許可證才可以向中興通訊供應該等產品;2017年3月9日,美國商務部等政府部門就遵循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及美國制裁法律情況的調查與中興通訊達成協議,對其罰款8.9億美元。

根據美國政府對伊朗、朝鮮、敘利亞、古巴等國家的技術制裁,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設備廠商,都不得向這些國家進行銷售。而中興早在2014年,就踩了這條紅線。據《財經》報導,2014年,中興一位高管去美國時在機場被扣下檢查被發現在電腦中有兩份規避檔,進而偷偷賣電信設備給伊朗的事情被美國發現。

2016年3月,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違反美國出口限制法規“為由,對中興採取限制出口措施,時間長達7年。後來經過博弈和談判,2017年3月,雙方簽署了協定,根據協定的部份內容,中興承諾解雇4名資深員工,另有35人接受取消獎金或被譴責的紀律處分。

但中興通訊在今年3月承認,該公司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外界分析,美國這次對中興採取重拳制裁是該事件的餘波。

而同在伊朗禁售這個問題的處理上,華為的表現似乎更為謹慎。2011年,華為公開宣佈不再承接伊朗業務,只提供原有產品的維護。隨後,華為主動邀請美國國會來深圳總部調查所謂的“華為與中國政府關係”嫌疑。

但在中興事件曝光後,美國商務部也在2016年再次要求華為提供過去五年向朝鮮、伊朗、敘利亞、古巴和蘇丹的通訊技術出口所有資訊,再次調查華為是否違反美國禁運令,把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賣給這些國家。

不過,華為開始表現得有些佛系心態了,“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近日的分析師大會上說,“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是我能說清楚、可以解決的”。

國產晶片任重道遠

隨著輿論發酵,中興被美國制裁一事已上升至國家層面的角逐。外界都在等待國家出面解決此事,中興內部一名市場負責人回復“不予置評此事”,另有中興內部員工說,“公司現在一片慌亂,大家都在等消息”。

輿論譁然之後,更多的聲音開始指向國內晶片市場。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刊,中興看似擁有比較多的專利,事實上大多數產品領域還是很依賴美國的廠商。而據AI財經社獲悉的數據稱,“甚至高端晶片90%以上依賴進口”,甚至有說法認為中國晶片自給率之低遠低於石油。

《財經國家週刊》一篇關於“國產手機晶片路徑之爭”的文章描述了手機晶片的“三足鼎立”局面:從全球基帶晶片市場看,高通以32%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一,聯發科以28%的份額位居第二,展訊則以27%的份額排在第三位;從具體的領域來看,高端手機晶片市場主要是高通,聯發科雖然也涉足高端領域,但更多的是中低端。而在低端領域,主要的玩家就是聯發科、展訊以及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

隨著近幾年中國對本土晶片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這個“三足鼎立”的狀態被嘗試著打破。包括最近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意味著中國將加強在晶片、人工智慧、5G方面的投入力度。

但業內也有分析稱,由於技術、人才等欠缺,國產晶片整體上只能在低端領域打轉,短期內很難實現突破。於是通過收購與合資加速發展、縮小與外資同行的距離,就成了企業最常用、最好用的發展路線。因此,“全球沒有幾家企業能做,嚴重依賴美國進口”成為國內不少缺乏晶片技術自主研發條件的企業的常態。

不過,也需要看到的一點是,無論是企業反躬自省還是自救,在被動制裁的海外市場,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層面的投入。但任何一項核心技術的崛起,都需假以時日之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和中興同年起步的高通,經過了22年的技術積累和不斷創新,才在2007年度一季度首次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無線半導體供應商,並在此後一直保持這一領導地位。

本文源自中國企業家雜誌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