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興被美國制裁, 華為卻在解雇美國人, 這就是差別!

就在4月13日夜間和14日的淩晨,美國為首的美英法聯軍對敘利亞動手了,這次未經過聯合國授權的軍事打擊行動,得到了各國的質疑和民眾抗議。

這件事才過去,就在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忽然宣佈,

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通訊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禁令為期7年,禁令的失效日期為2025年3月13日之後。

如果這一禁令生效,中興就苦了。

初步估計,美國公司生產的元器件占了中興設備的 25% 到 30%,而且大多都是核心的元件,

對中興來說,無疑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打擊。

那麼,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

這件事起因是因為去年中興向伊朗等國家出售通訊設備,被美國認為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禁令。隨後中興與美國達成協議,支付 給美國8.92 億美元的罰款,這筆鉅款相當於人民幣接近60億元,中興還承諾解聘 4 名資深員工,但即便是這樣,美國還不滿意,還要繼續制裁。

中興這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產品,特別是高科技電子元件,這是中興的一大軟肋,特別是手機方面,主要靠美國高通的晶片。如果美國禁止令生效,則中興無疑就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更令人難受的是,英國這個沒落的老牌西方國家也趁機下黑手近日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發出建議,

警告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這讓中興的處境無疑更加嚴峻。

相比較而言,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則要從容很多,華為從2004開始研發手機晶片,到2009年第一顆K3、2012年K3V2的失敗,最後到2014年海思麒麟手機晶片開始躋身業界主流,前後經歷了十年,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而從2014年麒麟910開始到2016年麒麟955,海思麒麟晶片出貨量突破一億顆,不到三年出貨就已經破億。隨著華為麒麟950的成功,目前華為已經躋身全球手機晶片第一陣營,比肩于三星和高通。

2017年9月2日,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華為發佈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首款採用麒麟970的華為手機Mate 10,在2017年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克正式發佈。

而華為最新上市的產品P20 Pro手機則採用高性能的麒麟970+8核處理器。

可以看出,華為現在所有的高端手機產品,幾乎都是採用自己研發的處理器,在這個問題上,華為可以說遠遠走在了國內同行的前面。

受到華為的啟發,現在小米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機處理器澎湃S1等。

實際上當時華為推出自己處理器的時候,受到了很多同行和業界的冷嘲熱諷,很多人紛紛不看好,有專家也表示,明明都有現成的非常成熟的產品,你不去用,卻要投鉅資自己研發,而且到底能不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這不是犯傻嗎?

現在華為的成功,可以說狠狠打了這些專家的臉。

就在中興被宣佈“禁購”的第二天,也就是2018年的4月17日,華為宣佈,解除包括駐美首席聯絡官William Plummer在內的五名美國雇員職務。華為表示,任何裁員行為,都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公司資源,以支持公司的“商業戰略和目標”。

一個是受美國的氣被罰款後又遭“限購”,一個是把美國的雇員解雇開除,同樣是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從上面的這些事情上,我們也看到了華為掌舵人任正非的戰略眼光和底氣。

他能夠在14年之前的2004年就開始投入手機晶片的研發,而且目前獲得了巨大成功,在這個領域完全不再受制於任何人,這樣的戰略眼光和遠見的確非常令人佩服.

我們中國的企業要想崛起,必須要有更多的企業在核心領域和核心技術獲得突破,中國需要更多的華為,需要更多的任正非。

實際上當時華為推出自己處理器的時候,受到了很多同行和業界的冷嘲熱諷,很多人紛紛不看好,有專家也表示,明明都有現成的非常成熟的產品,你不去用,卻要投鉅資自己研發,而且到底能不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這不是犯傻嗎?

現在華為的成功,可以說狠狠打了這些專家的臉。

就在中興被宣佈“禁購”的第二天,也就是2018年的4月17日,華為宣佈,解除包括駐美首席聯絡官William Plummer在內的五名美國雇員職務。華為表示,任何裁員行為,都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公司資源,以支持公司的“商業戰略和目標”。

一個是受美國的氣被罰款後又遭“限購”,一個是把美國的雇員解雇開除,同樣是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從上面的這些事情上,我們也看到了華為掌舵人任正非的戰略眼光和底氣。

他能夠在14年之前的2004年就開始投入手機晶片的研發,而且目前獲得了巨大成功,在這個領域完全不再受制於任何人,這樣的戰略眼光和遠見的確非常令人佩服.

我們中國的企業要想崛起,必須要有更多的企業在核心領域和核心技術獲得突破,中國需要更多的華為,需要更多的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