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譙城歷史上唯一土生土長的帝王!你知道是誰嗎?

秦始王立皇帝名號之後,在中國歷史上有12個以文為諡號的帝王,其中之一是魏文帝曹丕。他也是譙城歷史上唯一本土出生的帝王,譙城作為曹氏家族的奠基之地對曹丕的成長意義也是非同一般,

當然曹丕成為帝王後,也深深地眷戀著這片土地和成長在這裡的父老子民。

魏文帝曹丕

曹丕,生於東漢中平四年(187年)的冬天。在他出生前的11年,也就是靈帝熹平五年(176年)譙城乃至整個東漢政府的高層人士間流傳著這麼一個預言:不用五十年將有新的帝王取代當時的大漢天子。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熹平五年,譙城的上空出現了一條黃龍。當時的光祿大夫也就是後來的太尉橋玄就問主管天象的太史令單颺:“你說說這事是什麼徵兆啊?”單颺也沒含糊,直接表示說:這個地方將會有王者降生,用不了五十年黃龍還可以看到。而且他還以專業人事的口氣評論道:“天事恒象,此其應也。”也就是說,這是上天對人世間發出的徵兆。

他們倆人的談話被當時皇宮內一個叫殷登的太監給記住了。

此後過了四十五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後的那年,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這年三月,譙城的上空又出現了那條曾經出現過的黃龍。殷登聽說後,驚歎道:“單颺的話真的應驗了。”曹丕就此專門召見了殷登,求證為真後,表揚他能夠記識天道,並且賞賜了他三百斛穀子,放遣他回家。

三百斛穀子是什麼概念呢?當時中央最高級別的三公和大將軍每月月奉是三百五十斛,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的郡守和州牧每月月奉是一百二十斛。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漢室天下已經名存實亡,當時能取代漢室的自然是曹魏一家。這兩次的“黃龍見譙”對曹魏順承劉漢的輿論支持可謂居功至偉,漢獻帝在禪讓之時就說“皇靈降瑞,人神告征”,並請曹丕“祗順大禮,

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曹丕對譙城的定位和評價很高,對當地的百姓也是關愛有加。就在黃龍複見的當年秋天,曹丕率軍駐紮在譙城,在譙東大擺宴席和父老百姓同歡,還有專門的人員表演了豐富的節目來助興。曹丕現場說道:“先王皆樂其所生,禮不忘其本。譙,霸王之邦,真人本出,其後複譙租稅二年。”大意是說,我曹丕是個厚道人,不會忘了故鄉情,譙城是王者出生的地方,

當然是要照顧的。譙城的父老自然也是感恩戴德,祝福曹丕萬壽無疆,這場宴會到了晚上才結束。這次回鄉,他還到譙城的曹氏陵墓進行了祭拜。

曹丕稱帝以後又先後三次到過譙城。黃初六年(225年)五月是他稱帝后第一次回譙城,具體事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八月,曹丕和他的水師部隊經譙城沿著渦河入淮河,並且於十月在當時的廣陵即現在的揚州舉行了閱兵儀式,當時有部隊十余萬人,旌旗飄揚百里。曹丕臨江觀兵,於馬上即興賦詩留念: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

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

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

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這首五言詩就是有名的《廣陵觀兵》,又被稱為《至廣陵於馬上作詩》。十二月,曹丕從譙城經過梁。

曹丕在位七年,三國志評價他“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作為帝王,他的政治生命與譙城息息相連;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也為譙城歷史文化譜寫了華麗篇章。(吳丹/文)

編輯:小璐

旌旗飄揚百里。曹丕臨江觀兵,於馬上即興賦詩留念: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

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

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

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這首五言詩就是有名的《廣陵觀兵》,又被稱為《至廣陵於馬上作詩》。十二月,曹丕從譙城經過梁。

曹丕在位七年,三國志評價他“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作為帝王,他的政治生命與譙城息息相連;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也為譙城歷史文化譜寫了華麗篇章。(吳丹/文)

編輯: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