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味道龍遊|北鄉美食嘗幾個

味道

龍游

盤點龍遊特色小吃之北鄉

對於小吃,我們總是樂此不彼,翻開龍遊的食品清單,赫然入目的是龍游發糕、龍遊小辣椒、德輝酥餅、龍遊包子、豆腐丸子、清朝餛飩……從主食到小吃,

從正餐到點心,多元豐富,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技巧、傳承、習俗和風情,這些美味,正是地道的龍遊味道。

總有些時候,我們願意停下腳步,輕輕喚醒味蕾,來一次肆意的美食盤點,那麼今天,請跟我來——

“玉潔持身和諧處世,冰清本質淡泊生活”,曾任重慶總兵的康熙三十六年武進士胡琨曾這樣讚譽北鄉的圓粿。

北鄉圓粿,尖頭圓肚,形似水滴,表皮薄,裹以鹹味餡料,胖嘟嘟的樣子頗有幾分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神韻。

在龍游,衢江以北被稱為“北鄉”,那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明萬曆年間便湧現出了諸如童佩、童巨川等商業巨賈。

男子外出經商,婦人做圓粿迎接遠方歸來的男人,當一碗象徵著闔家團圓的圓粿端上來呈在面前,多少男子已經將一路的艱辛和沉浮不定拋之於腦後,獨獨對著家鄉的這種味道而潸然。

選當季最新鮮的食材,搭豆腐、肉末、蔥、蒜、筍乾,加入黃酒和醬油在鍋中熱炒成餡料,楸一塊“七日粉”製成的麵團揉圓,用手指在中間戳洞,慢慢捏成酒杯狀,

裝餡,合攏,捏成尖尖的水滴狀。

圓粿製作的過程並不複雜,它個兒大,三個已是滿滿的一碗,舀一小勺豬油,撒上蔥花,若再搭以自家做的辣醬,咬下去的那一口,是筍乾的鮮味,是豆腐的軟嫩,是蔥蒜的清香,還是圓粿薄皮的韌性?這是夢寐裡家鄉龍遊的味道,多少個輾轉反側的深夜,它在思鄉的心緒裡一遍一遍地重來。

一些習俗沿襲至今,圓粿也褪去了昔日隆重的外衣,

成了日常裡的一種美食,三門源、澤隨、石佛等地均能覓其蹤影,連同芋頭粽、酥餅、蔥餅、醬果、用艾青做成的清明粿等特色小吃,龍遊北鄉的味道如此豐富多元,如此讓人垂涎,讓人回味。

品嘗完各種粿的濃濃味道,當一碗晶瑩透亮、清香撲鼻的蓮子羹端呈於眼前,

你還會不會胃口大開?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覓得志棠蓮子羹,連吃了三碗,回宮後竟念念不忘,頒旨年年進貢志棠白蓮。志棠白蓮因此盛名於世。

龍游種植白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乾道四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蓮花清懿多姿,世人紛紛傳頌,志棠白蓮色澤白、肉質厚、顆粒大、香味濃郁,並富含硒元素,極易煮爛,入口即化。

蓮子羹的製作不難,鍋中水沸,下碾碎的蓮子,加入水澱粉勾芡即可。倒是採摘蓮子極具詩情:盛夏,晨光熹微,荷葉上有輾轉的露珠,穿梭於萬千臨風搖曳的蓮花叢中,摘下一個一個新鮮的蓮蓬。

剝開,取肉,去膜,通芯,入鍋煮爛,碾碎備用。至於最後是加入紅棗、蛋清還是秋桂,倒是看各人所好了,當它們的香味完美結合,蓮子羹的味道已經更加馥鬱清香了。

如此,此刻,你的眼前,是不是已經有一碗香氣四溢的蓮子羹了?

加入水澱粉勾芡即可。倒是採摘蓮子極具詩情:盛夏,晨光熹微,荷葉上有輾轉的露珠,穿梭於萬千臨風搖曳的蓮花叢中,摘下一個一個新鮮的蓮蓬。

剝開,取肉,去膜,通芯,入鍋煮爛,碾碎備用。至於最後是加入紅棗、蛋清還是秋桂,倒是看各人所好了,當它們的香味完美結合,蓮子羹的味道已經更加馥鬱清香了。

如此,此刻,你的眼前,是不是已經有一碗香氣四溢的蓮子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