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局,但文藝片生意真的好做嗎?

對於我而言,最切身的體會就是上班越來越累了,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笑著說。

每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都是文藝片愛好者的盛會,但今年尤為隆重:中國電影資料館聯手北影節官方破天荒地舉辦了“藝術電影推廣論壇”,藝術電影的創作者、宣發方以及藝術影院代表齊聚一堂,藝術電影也許真的迎來了好時候。

過去文藝片總與小眾化、低票房、高風險畫上等號,但從《白日焰火》到《岡仁波齊》,再到今年《三塊看板》與《水形物語》等海外佳作,

藝術電影“叫好又叫座”正在成為一種可能。

但預算少如何做宣發,怎樣拓寬成本回收管道,影院方頂著經營壓力是否願意增加排場......這些問題仍在困擾藝術電影市場向成熟電影鏈模式推進。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從創作到發行放映環節的行業內人士,試圖為大家找到藝術電影市場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關鍵。

藝聯發行承包《三塊看板》88%票房,互聯網宣發功不可沒

“在過去,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都在同樣的平臺“同台競技”,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藝術電影的體量和受眾面,相對來說都不如商業電影。”天空之城影業、馬燈電影創始人路偉認為,“藝術電影放映不應該是全國大規模去推廣,而應該是分線、分區甚至是分時段去進行工作。”

如果回到十年前,小西天藝術影院是北京唯一一家專門放映藝術電影的場所,每週只有週四一場放映時間。

一旦關門改造,藝術電影的觀眾就變成了“孤魂野鬼”。

但隨著2016年全國藝術電影聯盟誕生,這種情況已經發生改變。目前國內基本形成了三個穩定的藝術電影放映陣地:電影節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