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哲仙治肝四法之消法

韓哲仙所治療之肝病,實為西醫學肝臟實質性損害,應歸屬于中醫“黃疸”“臌脹”(中滿)等病證。韓哲仙辨治“黃疸”“臌脹”之證歸其宗:均基於《內經》、仲景之說,並更有發揮;深受劉河間、張從正影響,

不薄李東垣、朱震亨;以清、通、消為先,不輕溫補;氣、血、水、毒兼祛,著眼正氣。其中,治肝四法——清、通、消、補,是韓哲仙常用的治肝方法,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療效。

消者,消散與破削之意也。消法是用消導、消散、軟堅、化積等藥物,排除體內有害物質的一種治法,

可應用於癥瘕痞塊、食積、蓄水、癭病、結石、痰癖等疾病。《素問·至真要大論》謂之“堅者削之”“結者散之”。由於堅積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演進過程,故一般只宜用逐漸磨消之法,以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由於慢性肝病屬“本虛標實”之證,故對其治療,一般以漸消緩散為主,若用猛劑急攻,恐其積未消而正先傷,故常用消癥軟堅、理氣消脹、導水溢飲、消痰退黃、磨積消食等法。消法是中醫學治療慢性肝病病理產物,
改善症狀、體征與組織結構改變的常法之一。

一、消瘀軟堅法

用活血化瘀與軟堅散結藥物,以治療癥瘕、痞塊。常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良性或惡性腫瘤,以消癥散結。

代表方:消癥軟堅湯。

組成:大丹參、桃仁、地鱉蟲、熟大黃、炮山甲、生山楂等藥。

適應證:面色黯黑,脅下癥塊,觸之有形或刺痛,二便不暢;渴不飲水,舌紫,脈澀。

功效:化瘀消癥,軟堅散結。

韓哲仙認為,瘀血鬱肝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肝主藏血,也主調血,瘀血壅結則肝脾腫大,日久可致堅硬,瘀阻肝脾絡脈,兩脅引痛,痛有定處,癥塊固定不移,發于皮腠,則為面色黧黑、赤絲紅縷,蜘蛛痣,皮膚瘀斑;激傷血絡則為鼻衄、齦血,舌質紫黯,青紫、瘀斑,更為瘀血之明證。

應用活血化瘀方藥可改善肝臟微循環,抗組織纖維化,以延緩或扭轉其慢性化傾向。

二、理氣消脹法

以疏肝運脾理氣為主,佐以行水藥物,條達氣機壅滯與水氣停聚,達到消除臌脹、中滿的目的,稱理氣消脹法。

代表方:理氣消脹湯。

適應證:脘悶脅滿,

腹脹如鼓,小便不利,苔膩,脈弦滑數。

功效:疏肝運脾,理氣行水。

三、消水蠲飲法

運用蠲除水飲的藥物,以消除體內(主要是腸腹部)停瀦水液的方法。

代表方:瀉肺導水湯。

適應證:胸悶氣窒,動則咳喘,脘腹脹滿,二便不通,脈弦滑,苔白膩等懸飲停蓄之胸、腹水滲出者。

功效:利水消脹,瀉肺降氣。

四、消痰化瘀法

黃疸經久不退,痰瘀阻於絡脈,隱隱滲於皮膚,多為“黑疸”,可用消痰化瘀藥物磨消之。

代表方:新方黃病丸。

適應證:面色黧黑,鞏膜微黃,疲憊消瘦,脅有癥塊之慢性肝炎、瘀膽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或萎黃無力鉤蟲病貧血患者。

功效:磨堅散積,滌痰殺蟲,健脾燥濕,補血退黃。

五、消食散積法

用消導食滯與疏理肝積的方法治療肝病中的脂肪與其他病理產物的鬱積致病。在小兒肝病與脂肪變患者中常用。

代表方:金蟾疏肝散。

適應證:兩脅堅滿,腹脹如鼓,納穀衰少,大便或幹或溏,苔膩,脈滑,或小兒食癖成積等。

功效:疏肝消食,殺蟲散結。

六、應用消法的小結

消法是治療慢性肝病最重要、最常用的消除有形實積的方法,緣於慢性肝病之病理實質為瘀積鬱肝使然。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經治療,疫毒漸消,但肝絡瘀阻(中毒性肝炎更是如此)難祛。若疫毒不淨,遷延日久,則趨向慢性化,猶爐煙未熄,易死灰復燃,每多反復,則肝絡之瘀積,氣滯、痰凝更甚,久之而致癥瘕痞塊增生,瘀熱久羈難消,化火激絡,發於肌腠,則肝痣肝掌、齦血、鼻衄顯現;邪盛或正衰,水飲停聚,則懸飲脹渴、胸腹水之滲出。凡此種種,皆由血、氣、痰、飲久瘀而成積,則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故活血化瘀、理氣消積、化痰散結、蠲飲導水等法均針對肝病有形實邪而設。採取漸磨緩消,祛除肝臟的瘀積,是延緩或扭轉慢性肝病病理進程的正確有效途徑。

消法與通法一樣,都是應用於肝臟疾病中瘀、痰、水飲、食積等有形實邪而設的治療方法。然通法是針對燥屎、瘀毒、留痰停飲等嚴重急迫之實邪,採取猛攻急下以祛之,用之於暫;而消法是對較為慢性的積聚脹滿,非猛攻所能解決的病症,則需要用漸消緩散,長期調理,以達到磨消實邪而不傷正氣的目的。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功效:利水消脹,瀉肺降氣。

四、消痰化瘀法

黃疸經久不退,痰瘀阻於絡脈,隱隱滲於皮膚,多為“黑疸”,可用消痰化瘀藥物磨消之。

代表方:新方黃病丸。

適應證:面色黧黑,鞏膜微黃,疲憊消瘦,脅有癥塊之慢性肝炎、瘀膽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或萎黃無力鉤蟲病貧血患者。

功效:磨堅散積,滌痰殺蟲,健脾燥濕,補血退黃。

五、消食散積法

用消導食滯與疏理肝積的方法治療肝病中的脂肪與其他病理產物的鬱積致病。在小兒肝病與脂肪變患者中常用。

代表方:金蟾疏肝散。

適應證:兩脅堅滿,腹脹如鼓,納穀衰少,大便或幹或溏,苔膩,脈滑,或小兒食癖成積等。

功效:疏肝消食,殺蟲散結。

六、應用消法的小結

消法是治療慢性肝病最重要、最常用的消除有形實積的方法,緣於慢性肝病之病理實質為瘀積鬱肝使然。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經治療,疫毒漸消,但肝絡瘀阻(中毒性肝炎更是如此)難祛。若疫毒不淨,遷延日久,則趨向慢性化,猶爐煙未熄,易死灰復燃,每多反復,則肝絡之瘀積,氣滯、痰凝更甚,久之而致癥瘕痞塊增生,瘀熱久羈難消,化火激絡,發於肌腠,則肝痣肝掌、齦血、鼻衄顯現;邪盛或正衰,水飲停聚,則懸飲脹渴、胸腹水之滲出。凡此種種,皆由血、氣、痰、飲久瘀而成積,則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故活血化瘀、理氣消積、化痰散結、蠲飲導水等法均針對肝病有形實邪而設。採取漸磨緩消,祛除肝臟的瘀積,是延緩或扭轉慢性肝病病理進程的正確有效途徑。

消法與通法一樣,都是應用於肝臟疾病中瘀、痰、水飲、食積等有形實邪而設的治療方法。然通法是針對燥屎、瘀毒、留痰停飲等嚴重急迫之實邪,採取猛攻急下以祛之,用之於暫;而消法是對較為慢性的積聚脹滿,非猛攻所能解決的病症,則需要用漸消緩散,長期調理,以達到磨消實邪而不傷正氣的目的。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