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衡陽“三月三”:“地菜子”有極高藥用價值

原標題:衡東:三月三 薺菜煮雞蛋

三月初三,薺菜煮雞蛋。

人民網衡東4月18日訊仲春清晨,居住在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洣水鎮大興村的文桂英,和鄰居來到田間,尋找時令的味道——薺菜,準備給家人做一頓薺菜煮雞蛋。

食物鮮美,食材卻簡單易得,只需去家門口的阡陌之間、雞窩裡。採摘、清洗、晾曬,和雞蛋一起下鍋,加少許黑豆,出鍋後添加紅糖,便能得到時令的美味。不少村民也將采來的薺菜帶到菜市場出售,成為這個時節裡最走俏的“熱銷菜”。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農曆三月初三,湖南衡東歷來有薺菜煮雞蛋的傳統,薺菜在當地名為“地菜子”。民諺為: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吃了腰不痛。

據《本草綱目》記載:“薺菜味甘性平,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它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藥用價值很高,被譽為“藥食兼優的佳蔬良藥”。

關於三月三地米菜煮雞蛋的來歷,來自于長江以北的江漢平原地區。

傳說,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湖北江漢平原的仙桃市境內)采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頭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采來一把地菜子,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癒。

此事傳開,人們都紛紛用地米菜煮雞蛋吃,熱潮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就在沔陽形成了風俗。

隨著人們南遷,江漢平原一帶盛行的“三月三,煮地菜”習俗也就傳到了衡東境內。

我國北方雖沒有地菜子煮雞蛋的習俗,但這一天也是清潔、遊戲、踏青、祭拜的日子。

(人民網 李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