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元代太醫傳下來的飲食養生之道!

養生書《飲膳正要》是元代蒙古族太醫忽思慧所寫。值得一提的是忽思慧雖是蒙古族,但《飲膳正要》養生之道,醫道追溯皆是中醫。

忽思慧歷史上主要是照顧元朝皇太后和皇后的飲食,

在這方面有傑出成就。傳說元仁宗因種種原因腎虛的厲害,忽思慧根據元仁宗的情況,做了“羊腎韭菜粥”為他調治。元仁宗每天堅持喝粥,在三個月後終於補足體虛讓王妃懷孕。

不過興揚覺得書中最有意思的地方非是養生,而是其中記載了諸多元代飲食和所用食材堪稱元代食譜,

還有當時道教流行的以吃養生法,具體是吃什麼東西,怎麼吃等等都很詳細。還有常見食材的藥性和用食物補五臟之法。不僅在中醫上有價值,於研究歷史、道教、美食者來說都是一本極好的書。

當然這裡還是主要介紹其中的飲食養生之法,如年輕人看了覺得沒必要補益,可介紹給自家老人,以知識盡孝亦是報恩之道。

所以這裡主要是介紹中老年人應該注意的飲食禁忌和生活禁忌,

這些禁忌都是千百年來中醫傳下來的治未病之道,其法雖簡單,但能避免可養生安神。

在序文中忽思慧就談“心為一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故身安則心能應萬變,主宰萬事,非保養何以能安其身。

保養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則無過與不及之病。”

說的是如身體病虛,首要在於安心守中,何為守中?守中在道教是內練根本,源于《道德經》“多數言窮,不如守中。”但對普通人來說能讓自己安心過好每一天,每天情緒上不偏激就是守中!在中醫理論中這點對病弱之人來說尤為重要,如病弱之人能心安,七情不亂,病就很容易好了。

書中還談擅長養生之人一定餓了才會吃,一定不會讓自己吃飽!一定渴了之後才會喝水,一定不會喝太多。寧願每次吃得少,也不會一次吃很多。而且要注意吃飽之後如果躺著,會有百病生。

吃飯流汗必須避免吹風!不然容易頭疼多水。晚上不能吃多,睡覺的地方不可有風。

還說一日之忌,暮(傍晚)勿飽食;一月之忌,

晦(晚上)勿大醉;一歲之忌,暮勿遠行;終身之忌,勿燃燈房事。服藥千朝,不若獨眠一宿。還認為吃飽之後食不可洗頭,生風疾。

在喝上書中重點說了酒,認為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但能幫藥行,通血脈,濃腸胃,潤肌膚,消憂愁。少飲最好,多飲傷神損壽,變人本性。其毒劇烈,醉飲過度必定喪生。

在飲食上書中主張飲食要和諧,書中有諸多肉類食補之方,很明顯不贊成一味素食養生!認為人喝酒首先不要想要喝多少,如果知道自己喝多了最好早點吐出來!酒如果常喝必定腐爛腸胃,敗壞五臟。

人在喝酒之後一定要避風!一定要避免被陽光直射;也不能扇風;不可用因醉酒發熱赤裸而睡;醉酒之後不能再吃飽;醉酒後不可房事;不可用冷水洗臉;也不能高呼、大怒。

喝醉酒後也不可忍小便,不然會成癃閉、膝勞、冷痹。醉酒後不可忍大便,不然對腸胃不好。喝醉酒後不可做用力,不然傷筋損力。對於修真之人來說飲酒時不可食豬、羊腦。

酒醉不可當風乘涼、露腳,多生香港腳。(香港腳非現代稱呼,在晉代就有。據明末名醫張景岳所言“香港腳之說,古所無也,自晉蘇敬始有此名。”)喝醉後切不可睡在潮濕之地;不然會傷筋骨。如人有眼病,切不可飲酒。

年輕人觸犯養生禁忌一般沒啥,反正不會現在就得病。年老之人尤要注意!這些養生知識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興揚在這裡分享這些財富就是希望讀者可以分享給眾人,最好是分享給自家父母長輩。

想瞭解更多道教相關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請關注全真道士梁興揚

如果知道自己喝多了最好早點吐出來!酒如果常喝必定腐爛腸胃,敗壞五臟。

人在喝酒之後一定要避風!一定要避免被陽光直射;也不能扇風;不可用因醉酒發熱赤裸而睡;醉酒之後不能再吃飽;醉酒後不可房事;不可用冷水洗臉;也不能高呼、大怒。

喝醉酒後也不可忍小便,不然會成癃閉、膝勞、冷痹。醉酒後不可忍大便,不然對腸胃不好。喝醉酒後不可做用力,不然傷筋損力。對於修真之人來說飲酒時不可食豬、羊腦。

酒醉不可當風乘涼、露腳,多生香港腳。(香港腳非現代稱呼,在晉代就有。據明末名醫張景岳所言“香港腳之說,古所無也,自晉蘇敬始有此名。”)喝醉後切不可睡在潮濕之地;不然會傷筋骨。如人有眼病,切不可飲酒。

年輕人觸犯養生禁忌一般沒啥,反正不會現在就得病。年老之人尤要注意!這些養生知識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興揚在這裡分享這些財富就是希望讀者可以分享給眾人,最好是分享給自家父母長輩。

想瞭解更多道教相關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請關注全真道士梁興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