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圖話題:考公務員到底要靠什麼關係?

摘自《原來大學可以這樣讀》

公務員報名每年總會成為新聞,

而且還是熱門新聞,所以我們得出了結論:競爭激烈,報考熱門,就業難啊……

我接觸的這兩屆畢業生中,大部分人都會成為公考大軍的一員,但能上岸的人確實很少。說實話原因很簡單,就是考試的人數遠遠多於崗位數目,一線城市的崗位更加會出現報名紮推的現象。當你身邊的人考上的少了,自然就會覺得好殘酷,好難!另外,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說考公務員要靠關係。

下面就這個問題,我想好好解析一下:

到底公務員值得大家全力以赴嗎?為什麼存在靠關係說法?

公務員熱已經是好幾年的事情了,公務員基本已成為一種熱門職業選擇。很多同學對“公務員”存在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覺,其實公務員只是社會中眾多職業選擇的其中一種。這裡主要是社會關注的錯位,尤其是對公務員手中“權力”的無限遐想,認為權力=資源和財富。

同時,很多人認為公務員大多工作輕鬆、穩定,沒有太多工和壓力,同時薪水還高(高薪養廉的需要)。在經濟不穩定,可能遭遇危機的年代,公司裁員、待遇降低等現象也會讓更多人投向公務員這個群體。

所以就算難,很多人也會試試,打打醬油,碰碰運氣。還有,大部分考生的家長深深陷入了這個思維模式——公務員好,一輩子都好。所以很多大學生都去考,而他們的家長是一個強大的推手。

但在這些好處面前,也會有很多人遲疑。因為“靠關係”一說深深地影響了他們。靠關係這句話通常是個貶義詞,但關係可以稱為人脈資源。比如說現在很多招聘過程中,都會存在:請幫忙推薦推薦,然後直接將簡歷遞過去,這樣的話一定有效果,拿到的人會認真看一下,然後通過這個人遞給相關部門或主管。只要本身能力不錯,也比較匹配就會有很大的成功機率。

再比如說,我們自己本身就存在一種思想:要不要找找人,看看別人能不能幫得到。

這樣的思維模式自然就會產生找關係的行為,然後也會形成一種概念。比如一個家庭背景不錯的學生考上公務員後,大家就會議論,說他找了關係。其實或許根本沒找。

隨著公共管理的監督機制不斷完善,公務員手中權力的行使其實是受到法律、機制,以及民主監督的三重“約束”,規範性已經越來越強,

所以一些不切實際的“遐想”是缺乏依據的。另外,公務員的考試和麵試也在逐步完善和公正,所以你可以全力以赴。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就更加可以去全力以赴了:

“有責任意識,工作能一絲不苟認真完成;有執行意識,工作雷厲風行、幹練;有團隊精神,能與人合作,主動配合他人。擁有政策運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文案工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組織協調能力……”

“有為人民服務之心,而不是官本位思想驅動的人。”

“是能者,或者說可以變成能者的人。”

“踏實的,善良的,為人著想的。”

哈哈!這是從職業規劃的角度看的。“公務員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去爭取嗎?符合以上條件的人還是可以去試試,如果有“人脈”就更好了。

用自己的表現和努力找到關係,找到人脈,找到准入。

我不知道那些考不上的人是怎樣準備的。但至少我知道考上的人是怎麼準備的。

☞ A考上北京的公務員

她在學校的時候擔任過廣播台的台長,專業很扎實。她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備戰國考,考完之後才去準備其他求職。記得她拿到立白的offer來諮詢我要不要去,那時公務員成績也沒出來。幾番討論後,她還是決定等待成績,不行就參加省考。很幸運,她通過了筆試。面試自然是她的優勢了,廣播台的經歷讓她無論在時事、組織協調、人際關係還是應急上都有很好的積累。她的表達很流暢,讓人感覺在聽新聞聯播。

☞ B考上廣州市質檢系統的公務員

他家裡屬於公務員的思維模式,還好他自己也願意,所以他一開始就去准備考公務員。從國考開始,報班,上課培訓,複習做題,國考難度大,沒考上。後來參加省考,還是繼續報班培訓,結果同樣落榜。繼續考,參加市考,上了三輪培訓班,終於通過了市考,不過排名不是第一,所以他選擇去上面試培訓班。經過系統的訓練後,他以總分第二的成績晉級了。

以上兩個學生似乎都沒有關係,他們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投入。

☞ C是我比較熟悉的一個學生

他通過省考的筆試,後來面試也過了,但最後放棄了,因為他想留在廣州(省考的單位地點在汕頭)。後來他通過了廣州市考,留在了廣州工作。他也沒有關係,還問過我有沒有認識的人。我說我還年輕,沒什麼資歷,那個時候真想自己強大一些,可以幫他。

他後來和我聊了聊考公務員的過程:

10月份,他跟萬千即將畢業走上社會的同學們一樣,苦苦追尋著一份好的工作。在10月底的時候他開始在網上投遞簡歷尋求面試的機會,考過許多筆試,嘗試了許多次面試,也去了好幾次大型的綜合招聘會。那時候算是趕上了某些時機,碰上了事業單位在招聘編內人員,去嘗試了一下。結果筆試成績還不錯,進入面試,但他還是想考公務員,於是果斷放棄加入了公考大軍。在大學城他參加了人生第一次公務員考試——國考。由於準備不足,結果很慘烈。不過他也因此得到一些啟示,就是任何考試都需要好好準備。

在國考的慘痛打擊之後,他不禁對自己懷疑起來,認為自己其實並不是一個考公務員的料。所以他開始找工作,就在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的前一個月,他手中握著兩份offer。在猶豫著要不要簽下來的時候,他開始思考: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與其搖擺不定勉為其難地去簽下一份工作,進入一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行業,還不如背水一戰。於是他下定決心再去考公務員。

他開始不斷鞭策自己,一頭紮進了公考大軍中。在複習的過程中他發現:公務員考試的行測其實是有章可循的,在題型大致確定的情況下,給自己定制一個適合自己的做題順序,衡量自己的文理偏向,大致決定先做什麼類型的題目。有哪些題目是必得的,哪些題目是自己不擅長的。不擅長的,要著重學習,不能老想著破罐子破摔,在考試的時候真的遇上了讓自己無計可施的題目時,就是要考驗你決策能力的時候了,是果斷放棄,還是毅然鑽牛角尖。盡可能在限定的時間裡完成儘量多的題目,並且要保證自己所完成題目的正確性。而申論則是注重行政公文的寫作能力,在考試的時候,要以公務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讓自己能夠代入這個角色裡。為了提高成績他報名參加了公考培訓班,堅持一個星期寫兩篇申論。就這樣複習了一個月,他參加了廣東省的公務員考試,並順利的通過了筆試,再用一個月的時間準備了面試。

為了應對面試,他還是選擇參加了培訓班,不斷地重複溫習往年的各類型題目,不斷地熟悉,讓各種情景模式裝進自己的腦袋裡,從而做到在遇到不可預知的題目時能夠讓大腦迅速地做出反應,並做出正確的應答。平時他還和公考族們三五成群的組隊進行模擬面試,以積極的態度去參加最後的面試,最後面試成績第一。後來他參加廣州市考也是高分通過。

以上三個同學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理想的公務員職位,她們都是以自己的實力找到了准入,優異的表現讓他們贏得了最終的認可。

這個世界一定有潛規則、有關係的存在。但這一切都不能成為你不去嘗試的理由。因為一旦形成“關係能搞定一切”的思維模式,就會很可怕。你失去的不是自信,而是這輩子做事和改變的勇氣。

這個世界就是正與邪的對抗,善與惡的對抗,不好的一面存在它的意義,要不好的東西大家也都不會覺得珍貴啦!這個世界上靠關係、潛規則也一定有,要不也不會有腐敗、官二代一說了。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改變,而不是做無謂的抱怨。今年,我給一個培訓機構做過一次公務員面試的培訓,班裡共50名學員,都是通過省考筆試來參加面試培訓的。經過一天半的培訓大家彼此都有些熟悉,很多學生考上後給我發資訊表示感謝,我得知後也恭喜他們,同時我瞭解了他們面試的情況和過程,得知他們都是沒有靠關係的。頓時覺得世界光明了很多。

我這些年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就是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多積累一些,積累到別人都覺得震撼,這個時候你就成功了。別總有靠人的想法,被靠的人總有一天也會離開,靠自己才是王道。要讓自己更強大一些,自己應該去學習該學的東西,做該做的事情,找找該找的人。只要你願意、有勇氣,沒有人可以阻攔你,阻攔你的可能是你內心的思維模式,如關係模式、不可能模式。

“有為人民服務之心,而不是官本位思想驅動的人。”

“是能者,或者說可以變成能者的人。”

“踏實的,善良的,為人著想的。”

哈哈!這是從職業規劃的角度看的。“公務員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去爭取嗎?符合以上條件的人還是可以去試試,如果有“人脈”就更好了。

用自己的表現和努力找到關係,找到人脈,找到准入。

我不知道那些考不上的人是怎樣準備的。但至少我知道考上的人是怎麼準備的。

☞ A考上北京的公務員

她在學校的時候擔任過廣播台的台長,專業很扎實。她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備戰國考,考完之後才去準備其他求職。記得她拿到立白的offer來諮詢我要不要去,那時公務員成績也沒出來。幾番討論後,她還是決定等待成績,不行就參加省考。很幸運,她通過了筆試。面試自然是她的優勢了,廣播台的經歷讓她無論在時事、組織協調、人際關係還是應急上都有很好的積累。她的表達很流暢,讓人感覺在聽新聞聯播。

☞ B考上廣州市質檢系統的公務員

他家裡屬於公務員的思維模式,還好他自己也願意,所以他一開始就去准備考公務員。從國考開始,報班,上課培訓,複習做題,國考難度大,沒考上。後來參加省考,還是繼續報班培訓,結果同樣落榜。繼續考,參加市考,上了三輪培訓班,終於通過了市考,不過排名不是第一,所以他選擇去上面試培訓班。經過系統的訓練後,他以總分第二的成績晉級了。

以上兩個學生似乎都沒有關係,他們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投入。

☞ C是我比較熟悉的一個學生

他通過省考的筆試,後來面試也過了,但最後放棄了,因為他想留在廣州(省考的單位地點在汕頭)。後來他通過了廣州市考,留在了廣州工作。他也沒有關係,還問過我有沒有認識的人。我說我還年輕,沒什麼資歷,那個時候真想自己強大一些,可以幫他。

他後來和我聊了聊考公務員的過程:

10月份,他跟萬千即將畢業走上社會的同學們一樣,苦苦追尋著一份好的工作。在10月底的時候他開始在網上投遞簡歷尋求面試的機會,考過許多筆試,嘗試了許多次面試,也去了好幾次大型的綜合招聘會。那時候算是趕上了某些時機,碰上了事業單位在招聘編內人員,去嘗試了一下。結果筆試成績還不錯,進入面試,但他還是想考公務員,於是果斷放棄加入了公考大軍。在大學城他參加了人生第一次公務員考試——國考。由於準備不足,結果很慘烈。不過他也因此得到一些啟示,就是任何考試都需要好好準備。

在國考的慘痛打擊之後,他不禁對自己懷疑起來,認為自己其實並不是一個考公務員的料。所以他開始找工作,就在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的前一個月,他手中握著兩份offer。在猶豫著要不要簽下來的時候,他開始思考: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與其搖擺不定勉為其難地去簽下一份工作,進入一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行業,還不如背水一戰。於是他下定決心再去考公務員。

他開始不斷鞭策自己,一頭紮進了公考大軍中。在複習的過程中他發現:公務員考試的行測其實是有章可循的,在題型大致確定的情況下,給自己定制一個適合自己的做題順序,衡量自己的文理偏向,大致決定先做什麼類型的題目。有哪些題目是必得的,哪些題目是自己不擅長的。不擅長的,要著重學習,不能老想著破罐子破摔,在考試的時候真的遇上了讓自己無計可施的題目時,就是要考驗你決策能力的時候了,是果斷放棄,還是毅然鑽牛角尖。盡可能在限定的時間裡完成儘量多的題目,並且要保證自己所完成題目的正確性。而申論則是注重行政公文的寫作能力,在考試的時候,要以公務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讓自己能夠代入這個角色裡。為了提高成績他報名參加了公考培訓班,堅持一個星期寫兩篇申論。就這樣複習了一個月,他參加了廣東省的公務員考試,並順利的通過了筆試,再用一個月的時間準備了面試。

為了應對面試,他還是選擇參加了培訓班,不斷地重複溫習往年的各類型題目,不斷地熟悉,讓各種情景模式裝進自己的腦袋裡,從而做到在遇到不可預知的題目時能夠讓大腦迅速地做出反應,並做出正確的應答。平時他還和公考族們三五成群的組隊進行模擬面試,以積極的態度去參加最後的面試,最後面試成績第一。後來他參加廣州市考也是高分通過。

以上三個同學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理想的公務員職位,她們都是以自己的實力找到了准入,優異的表現讓他們贏得了最終的認可。

這個世界一定有潛規則、有關係的存在。但這一切都不能成為你不去嘗試的理由。因為一旦形成“關係能搞定一切”的思維模式,就會很可怕。你失去的不是自信,而是這輩子做事和改變的勇氣。

這個世界就是正與邪的對抗,善與惡的對抗,不好的一面存在它的意義,要不好的東西大家也都不會覺得珍貴啦!這個世界上靠關係、潛規則也一定有,要不也不會有腐敗、官二代一說了。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改變,而不是做無謂的抱怨。今年,我給一個培訓機構做過一次公務員面試的培訓,班裡共50名學員,都是通過省考筆試來參加面試培訓的。經過一天半的培訓大家彼此都有些熟悉,很多學生考上後給我發資訊表示感謝,我得知後也恭喜他們,同時我瞭解了他們面試的情況和過程,得知他們都是沒有靠關係的。頓時覺得世界光明了很多。

我這些年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就是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多積累一些,積累到別人都覺得震撼,這個時候你就成功了。別總有靠人的想法,被靠的人總有一天也會離開,靠自己才是王道。要讓自己更強大一些,自己應該去學習該學的東西,做該做的事情,找找該找的人。只要你願意、有勇氣,沒有人可以阻攔你,阻攔你的可能是你內心的思維模式,如關係模式、不可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