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話題:古建築和木結構是什麼關係?

古人植樹為林,截木為材,蓋房子,做傢俱,生活在樹木旁,住在木材裡,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木是一切生命之源。

事事忌諱的中國人,用同樣的木材起罷宮殿起陵殿,樹木既是生命之源,

也是最後的歸宿。

好象還不僅如此,漢代用木頭造出紙張,到了宋代用木頭刻字製版,印在木頭造的紙張上,然後寫下整個民族的歷史

房屋只是在結構和功能上扮演房屋時才叫做房屋,在其他場合,房屋可以是任何東西。

小到桌椅,衣櫥可以和房間一模一樣,扛著走的房子叫做轎,馬車本來就是一間安上車輪的房間,船就是浮在水上的房屋

中國人在幾千年來,一直用遠比石頭脆弱得多的木頭來支撐他們的家園,當然有他們的理由:

1.木材的合理性

A 便於取材,成本低,可再生

B 便於加工,運輸

C 優良的隔熱物質,冬暖夏涼

2.木構架的合理性

A 抗震

B 牆倒屋不塌,可靈活拆建

C 適應不同水準的地基

3.大屋頂造型的合理性

A 利於排水

B 保護屋身(木結構)

C 利於採光

D 曲線造型防喝風

學習古建築的方法是什麼?

學習古建築營造著眼點不僅僅在於技術,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固有的生活、思想、價值觀的綜合。

文化成為建築的內涵,建築是文化的載體。

古建築作為人的活動所需的空間,重要特徵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討論和研究古建築,不能不深入到宮廷的、民俗的文化當中去,

如屋頂:宋代坡度平緩,清代較陡。屋頂本是避風雨、禦寒署的,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漸漸增加了內涵,社會倫理學和美學的要求使其發生了變化,到現在建築師仍然在創作中對大屋頂的造型持續熱衷,也有一種情結在裡面吧!

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中國是一個單純的民族,一個由原始森林直接踏入文明的民族。

中國建築自秦漢至今沒有改變結構類型的精神,

就是民眾化的精神。

尤其是中國建築匠人表現的價值觀與工作態度,處處反映出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建築實在是一個民族性格的縮影:單純,實用,入世。

中國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民族,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翰海,中國人又喜歡玄奧的理論。一定的建築源于一定的文化,所以學習古建築,要嘗試接近傳統文化

本文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中國古代建築 ¥1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