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27年前,此人說:把日本改成中國一個省,結果投降割地賠款!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但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王朝在歷史上則備受責備。明朝最後的皇帝崇禎帝勤於政事、生活節儉,

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從這樣一位明君手中接過這江山,如果治理好了,固然很好,但萬一治理壞了,必定招來諸多不滿之聲。

很不幸,清朝最後走向了後者,自“康熙盛世”後,清朝便開始有沒落之勢,乾隆末年開始逐漸衰落,政治日漸腐敗,

後期的諸位皇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日趨保守和僵化,守住江山在那個日益革新的年代又談何容易。

中國在清朝初期就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那之後,大清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第一次鴉☆禁☆片戰爭爆發後,列強紛紛以武力逼迫中國開放港口經商,閉關鎖國近百年的大清既無高明手段又無可以扭轉乾坤的獨到見解,如何維權,只能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賠款割地。外憂之際,內患亦不斷,接連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嚴重打擊了清朝的國力,大清就這樣一步步被消耗殆盡。

同治皇帝去世後,年僅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便被扶上位,慈禧老佛爺垂簾聽政。年輕的光緒皇帝心懷抱負,無奈不掌實權。

終於,一八九一年,光緒親政,掌權三十年的慈禧老佛爺開始放權。實權在手,不再受限於他人,光緒帝開始尋找機會實現他的滿腔抱負。終於,他收到消息:日本要侵略朝鮮了。清末,朝鮮雖只是大清羽翼下的一個藩屬國,但是侵略朝鮮也就等同於冒犯大清的國土,大清有權參戰。當時,包括光緒帝在內的眾人雖都疑惑日本,區區一個彈丸小國,何來勇氣與實力挑戰泱泱大清,
但他們更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一個讓大清不再被眾多列強看輕的翻身之機。在眾多秉持“踩著日本的‘屍體’重獲新生”的態度的主戰派中,有一人言辭甚是犀利,“大清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徹底消滅日本,把日本從地圖上抹去”更強調要將日本變為中國的一個省,由中國人來統領的一個省,只有這樣才能以絕後患。

這番言論在當時只被看作一時的激憤之語,但放在如今,確是極有遠見之言,而說出如此桀驁之言之人正是曾國潘的孫子———曾廣鈞。

然而,此番言論卻是遭到了主和派李鴻章的極力反對,李鴻章對外社交多年,在他看來,明治維新的日本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大清與日本交戰,實無勝算,但日本的國土擺在那,年輕而熱血的光緒帝卻並不認同李鴻章之言。

一八九四年,按照中國的干支紀年法為甲午年,於是,甲午戰爭爆發了,一個閉關鎖國近百年的封建王朝,一個剛經歷過變革的走上新道路的國家,戰爭一經打響,清軍就節節敗退,結局可想而知。次年,中國作為戰敗國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地、賠款。

大把大把的黃金不僅讓日本激動,更是讓其他列強國心動,至此,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日趨嚴重。

想要瞭解更多的歷史,就請關注一下小編吧,謝謝各位看官了。

年輕而熱血的光緒帝卻並不認同李鴻章之言。

一八九四年,按照中國的干支紀年法為甲午年,於是,甲午戰爭爆發了,一個閉關鎖國近百年的封建王朝,一個剛經歷過變革的走上新道路的國家,戰爭一經打響,清軍就節節敗退,結局可想而知。次年,中國作為戰敗國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地、賠款。

大把大把的黃金不僅讓日本激動,更是讓其他列強國心動,至此,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日趨嚴重。

想要瞭解更多的歷史,就請關注一下小編吧,謝謝各位看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