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企業和個人的負債率已到極限 如何承受房價下降的風險

企業和個人的負債率已到極限 如何承受房價下降的風險

如果大家有所注意的話,會發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兩個以前不大聽說的詞突然頻頻見諸報端,這就是“去杠杆”和“債務危機”兩個詞,這兩個詞是相互聯繫的,並且都與房地產的狀況密切聯繫,這兩個詞相輔相成地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債臺高築,危機就不可小視。這兩年首先提起來的是政府去杠杆,這個問題,各地已經行動起來了,並且初見成效,還有一個是企業去杠杆,

這個問題,我們從萬達現象中表現的清清楚楚,還有一個就是個人去杠杆,這從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貸款利率已經間接說明了。

關於債務方面,高杠杆是高債務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統計資料表明,去年的債務情況是,包括政府的債務、居民的債務和非金融企業的債務加在一起差不多是GDP的250%,二百五這個數字確實夠愣的。去年底包括地方和中央政府的總債務是29.95萬億元人民幣,

GDP是80多萬億元,占比約36%。企業債務有130多萬億元,占GDP的160%左右,這個量是非常大的。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規模增長較快,隨著調控政策持續發力,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幅度將會不斷增加,預計2018年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5%左右。因為前幾年國內平均首付比例普遍在30%以上,只要房價不出現比較大幅的下跌,銀行按揭貸款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部分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比較高,

風險就比較大了。

據統計,全國前十大地產公司平均負債率已經到了 79.6%——每 1 億的資產,就對應 7960 萬的債務。房地產公司向銀行借錢買地、造樓,造好了抵押給銀行借錢接著造,循環往復。地產公司有大量預收款,這也是資產負債率偏高的重要原因。其中的風險在於,企業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債務。比如融創借款達 1800 億元、公司帳面現金卻只有 924 億,資產負債率達到 91.92%。

即使是萬科這樣的穩健性開發企業,資產負債率也高達 82%。如果房價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再加上政策限購的疊加效應,讓市場交易量陡降的話,房企的資金鏈就很可能會出現斷裂。

當然,我們知道,對開發企業來說,負債不等於淨債務,因為預售房款計入負債科目,只有交房以後才能計入收入科目。不過,由於實行封頂預售政策,並且預售房款不是全款,因此,債務風險並不會因為預售房款而有太大的變化。

最新統計顯示,已披露年報業績的63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34%。2017年,63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為78.6%,比上年上升1.9個百分點。其中,有18家資產負債率超過80%紅線,占比超過29%。 房企負債率不斷攀升,意味著風險不斷加大。

2016 年,融創公司的淨負債率從 2015 年的 75.9% 上升至 121.5%。去年收購萬達部分資產後,淨負債率達到 260%。融創希望接下來加快銷售速度,但在史上最嚴格調控下,在很多城市可能實現不了融創預期的計畫價格,這必然回並帶來新的債務風險。淨負債率最高的雲南城投曾經達到 543%,這類似的情況肯定不是孤立事件。目前有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房地產已經把經濟綁架,政府不會允許房價真的下跌。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累積效應已經遠遠超過極限,即使是政府真的不想讓房價下降,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容忍負債率增加,這可能嗎?讓火藥庫越來越大!

在2017年年末多個監管部門共同推進去通道、去杠杆的背景下,開發企業普遍面臨資金鏈壓力,各家房企都在想方設法地通過各種管道籌集資金,以緩解資金緊張的矛盾。過去從銀行貸款方便得像從自己口袋掏錢,現在已經明顯收緊,信託等融資手段也受到嚴格約束,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大規模融資。房企紛紛拓寬融資管道,多家房企尋求海外融資管道。但是,對於一些規模不大中小房企來說,其他途徑都很難,有些開始轉向地下金融組織,通過高利貸方式融資,從而讓風險進一步擴大。民間借貸資金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幫助企業彌補短時間的現金流缺口,但是如果市場風向變化,民間借貸的風險就會迅速暴露出來。

資料顯示,中國家庭部門貸款與居民儲蓄存款的比率,已經由2007年的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而中國的家庭部門年度新增貸款與年度新增存款的比率,則由2005年至2007年期間的年均50%上升至2014年至2016年的97%。2016年更是一個轉捩點:中國當年出現了家庭存款增量逐漸低於家庭貸款增量的現象。

資料顯示,我國家庭杠杆率逐年攀升,2006~2016年杠杆率從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達到50%上下,10年間增長3倍。而根據摩根大通的預計,2020年中國家庭杠杆率或將進一步上升至61%。中國的家庭負債總量在2017年9月來到了5.9萬億美元(合約38.9萬億人民幣),比起十年前,總額增加了十倍以上。而從居民家庭債務占中國GDP比例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十年來,居民債務從不到GDP的20%,上漲到45%以上。在消費性貸款中,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占了近80%,總量巨大,家庭負債率的大幅上升,表面上資產數百萬,實際是一身債務,當房價變動下跌,就自然形成一個龐大的負翁群體。那些通過向父母、親戚、朋友借錢湊首付的購房者,應該是中國家庭中杠杆率最高的群體,房價出現波動,這部分人發生家庭債務風險最大。

但在史上最嚴格調控下,在很多城市可能實現不了融創預期的計畫價格,這必然回並帶來新的債務風險。淨負債率最高的雲南城投曾經達到 543%,這類似的情況肯定不是孤立事件。目前有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房地產已經把經濟綁架,政府不會允許房價真的下跌。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累積效應已經遠遠超過極限,即使是政府真的不想讓房價下降,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容忍負債率增加,這可能嗎?讓火藥庫越來越大!

在2017年年末多個監管部門共同推進去通道、去杠杆的背景下,開發企業普遍面臨資金鏈壓力,各家房企都在想方設法地通過各種管道籌集資金,以緩解資金緊張的矛盾。過去從銀行貸款方便得像從自己口袋掏錢,現在已經明顯收緊,信託等融資手段也受到嚴格約束,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大規模融資。房企紛紛拓寬融資管道,多家房企尋求海外融資管道。但是,對於一些規模不大中小房企來說,其他途徑都很難,有些開始轉向地下金融組織,通過高利貸方式融資,從而讓風險進一步擴大。民間借貸資金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幫助企業彌補短時間的現金流缺口,但是如果市場風向變化,民間借貸的風險就會迅速暴露出來。

資料顯示,中國家庭部門貸款與居民儲蓄存款的比率,已經由2007年的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而中國的家庭部門年度新增貸款與年度新增存款的比率,則由2005年至2007年期間的年均50%上升至2014年至2016年的97%。2016年更是一個轉捩點:中國當年出現了家庭存款增量逐漸低於家庭貸款增量的現象。

資料顯示,我國家庭杠杆率逐年攀升,2006~2016年杠杆率從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達到50%上下,10年間增長3倍。而根據摩根大通的預計,2020年中國家庭杠杆率或將進一步上升至61%。中國的家庭負債總量在2017年9月來到了5.9萬億美元(合約38.9萬億人民幣),比起十年前,總額增加了十倍以上。而從居民家庭債務占中國GDP比例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十年來,居民債務從不到GDP的20%,上漲到45%以上。在消費性貸款中,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占了近80%,總量巨大,家庭負債率的大幅上升,表面上資產數百萬,實際是一身債務,當房價變動下跌,就自然形成一個龐大的負翁群體。那些通過向父母、親戚、朋友借錢湊首付的購房者,應該是中國家庭中杠杆率最高的群體,房價出現波動,這部分人發生家庭債務風險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