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編排的孔夫子——以項橐故事為例

《三字經》裡有「昔仲尼,師項橐」之說,以此勸勉世人勤學。那麼,項橐確有其人嗎?項橐真的夭折了嗎?孔子拜項橐為師,確有其事嗎?今天,我們將抽絲剝繭,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考察史料,最早提及項橐的是《戰國策·秦策五》,原文如下——

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甘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神童,有人質疑甘羅的能力,他就說項橐7歲就當孔子老師了,而他已經12歲。言下之意,不應該因為年幼而輕慢他。正如李白詩雲:「宣父猶能畏後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如果不是甘羅編故事,那麼項橐的故事至少在戰國末期已經流傳了。到了漢代,流傳更廣,在《淮南子》《論衡》中都多次提及項橐。《淮南子》上說「項橐使小兒矜」「項橐七歲為孔子師」,《論衡》分析,認為項橐是生而知之的人(夫言生而知之,不言學問,謂若項讬之類也),而且三四歲就開始學習了(項讬七歲,其三四歲時,而受納人言矣),還推測後人誇大其詞,

說項橐七歲實際上可能有十歲了,說項橐教孔子實際上是孔子問了他幾個問題(雲項讬七歲,是必十歲;雲教孔子,是必孔子問之)。

王充的腦洞很有意思,錢鐘書也曾有過類似的腦洞,他在《圍城》以譏諷的語氣,說有個舊文人吹噓羅素曾向他請教問題,實際上是羅素向他問了——什麼時候到的英國?咖啡要不要加糖?——這些必須由他回答的問題。

說到王充,他還記錄了《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原型。

《兩小兒辯日》出自《列子·湯問》,借此表達即便多智如孔子,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原文如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而王充則在《論衡·說日篇》中記錄了太陽遠近的討論,並給出了他認為正確的答案。原文如下——

儒者或以旦暮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或以日中為近,日出入為遠。其以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者,見日出入時大,日中時小也。查物,近則大,

遠則小,故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也。其以日出入為遠,日中時為近者,見日中時溫,日出入時寒也。夫火光近人則溫,遠人則寒,故以日中為近,日出入為遠也。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由此可知,這一討論由來已久,在流傳過程中,「儒者」的分歧變成了「兩小兒辯鬥」,還把孔子拉下了水。實際上,孔子與項橐的故事,也可能是這樣——在流傳過程中不斷添油加醋而成的。

敦煌有一篇《孔子項讬相問書》變文,較為詳細地記述了孔子與項橐的問答。但是,這篇變文是可疑的,比如篇末有「孫景(敬)懸頭而刺股,匡衡鑿壁夜偷光」這樣的詩句,這兩個漢代才出現的典故,孔子怎麼會知道呢?據考證,《孔子項讬相問書》是在《唐寫本孔子與子羽對語雜抄》的基礎上修改而來的(以下為對比圖,左邊是《對語雜抄》,右邊是《相問書》)。

更為可疑的是,《孔子項讬相問書》中還說孔子因為說不過項橐,準備殺了他——「夫子有心煞項讬」。對此,有人還舉孔子殺少正卯的故事作為佐證。其實,殺少正卯本身就可疑。這個問題有機會再談,那麼傳說項橐夭折,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在民間故事中,有兩個版本,兩個故事都說項橐刀槍不入,出生時臍帶用鐵石都割不斷,但用茅草就隔斷了,所以只有茅草能殺了他——

第一個故事是,某國國君邀請項橐輔助,項橐不允,於是國君動了殺心,派兵卻殺項橐,但殺不掉。軍士逼問項母,怎麼才能殺了項橐。項母堅決不說,被軍士分屍。項橐將母親屍體重合,發現少了心、肺、膽,就用找來狼心、狗肺、兔子膽安上。項母被救活後心性已變,軍士再次逼問,他就把秘密供了出來。於是,項橐被軍士用茅草斬殺。其後,項橐托夢給父母,將他屍體拼合,成為「小兒神」。

第二個故事是,項橐名聲在外,很多諸侯國都要搶他,項橐與家人躲起來避難。項橐的父母聊項橐不怕刀槍只怕茅草,被某國士兵聽到,他們就把項橐抓起來用茅草把他殺了。

這兩個故事,就近乎荒誕,當不得真的。有人認為,兩小兒辯日實際上就是項橐故事的原型,此外還有孔子路遇兩個採桑女最後甘拜下風的故事,都是調侃聖人的把戲。綜上所述,項橐其人,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孔子與項橐的問答,可能有也可能沒有;項橐夭折,誰知道是真是假?

較為詳細地記述了孔子與項橐的問答。但是,這篇變文是可疑的,比如篇末有「孫景(敬)懸頭而刺股,匡衡鑿壁夜偷光」這樣的詩句,這兩個漢代才出現的典故,孔子怎麼會知道呢?據考證,《孔子項讬相問書》是在《唐寫本孔子與子羽對語雜抄》的基礎上修改而來的(以下為對比圖,左邊是《對語雜抄》,右邊是《相問書》)。

更為可疑的是,《孔子項讬相問書》中還說孔子因為說不過項橐,準備殺了他——「夫子有心煞項讬」。對此,有人還舉孔子殺少正卯的故事作為佐證。其實,殺少正卯本身就可疑。這個問題有機會再談,那麼傳說項橐夭折,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在民間故事中,有兩個版本,兩個故事都說項橐刀槍不入,出生時臍帶用鐵石都割不斷,但用茅草就隔斷了,所以只有茅草能殺了他——

第一個故事是,某國國君邀請項橐輔助,項橐不允,於是國君動了殺心,派兵卻殺項橐,但殺不掉。軍士逼問項母,怎麼才能殺了項橐。項母堅決不說,被軍士分屍。項橐將母親屍體重合,發現少了心、肺、膽,就用找來狼心、狗肺、兔子膽安上。項母被救活後心性已變,軍士再次逼問,他就把秘密供了出來。於是,項橐被軍士用茅草斬殺。其後,項橐托夢給父母,將他屍體拼合,成為「小兒神」。

第二個故事是,項橐名聲在外,很多諸侯國都要搶他,項橐與家人躲起來避難。項橐的父母聊項橐不怕刀槍只怕茅草,被某國士兵聽到,他們就把項橐抓起來用茅草把他殺了。

這兩個故事,就近乎荒誕,當不得真的。有人認為,兩小兒辯日實際上就是項橐故事的原型,此外還有孔子路遇兩個採桑女最後甘拜下風的故事,都是調侃聖人的把戲。綜上所述,項橐其人,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孔子與項橐的問答,可能有也可能沒有;項橐夭折,誰知道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