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藏在老廠區的這家老字型大小,更像重慶的美食“老靈魂”

沿著支馬路的斜陡坡一直往上走

尋找醒目的紅燈籠招牌

有一家好吃的幹鍋隱居于此

從來不乏慕名前來的食客

一份堅守

去的那天在下雨,跟著導航,從雙碑的一條支路拐進去,

沿著並不寬敞的斜坡一路往上走,周圍是一些陳舊的居民樓。

一路上遇見的人看起來都像是這個地方的老居民了,聽到問“紅燈籠幹鍋”,都熱情地給我們指路,所以,我們順利地找到了這家開了20多年的老店。

抵達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醒目的招牌,

以及招牌上方掛著的滿排紅燈籠,再看周圍,密佈的瓦棚,雜亂的樹枝,使得這個地方顯得更加老舊。紅燈籠老闆告訴我,“我們這裡當年可不是這樣的。”

這裡原來是雙碑二鋼廠,是重慶特鋼廠的俗稱,曾經被稱為“西南一切工業之母”,

後來隨著二鋼廠的破產,這裡的一切被逐漸拆除,只留下了稀稀落落的老居民。

紅燈籠老闆陳先生,也在當時下崗,為了生存,開始研究幹鍋,將自己的家改裝了一下,開了這家幹鍋店,自己研究炒料,這一做,就做了20多年,現在的他已經60多歲了。

“我沒覺得這個有好辛苦,

我本來就很愛吃幹鍋,既然自己愛吃,那就自己來做。大家都愛吃,我就很高興,很滿足!”

《舌尖3》提出拍攝邀請,希望老闆在另一個商圈開一家店,都被老闆拒絕了。他告訴我,他並不想靠這些來提高自己的名氣,只想簡簡單單的,踏踏實實做幹鍋,讓來吃過的人都滿意。

一份特別

在看功能表的間隙,觀察了周圍的食客,“今天下雨,不然你們來了可能都要等位喲。”老闆一邊給我們倒茶,一邊笑談。

詢問老闆招牌菜是哪些,老闆自信地說他做的菜樣樣招牌,頗有重慶人的直爽性格,“我們家的幹鍋底料,

是我自己研究的,我在其中還加入了蘇麻,炒起來更香,而且不上火。” 後來查過資料得知,蘇麻,又名白蘇,氣清香,味微辛,能鎮咳、祛痰、平喘、發散精神之沉悶,和肉類煮熟可增加後者的香味。

反復看了幾遍功能表,雖然想多點一些,但秉持著不能浪費的原則,再三斟酌後點了蝦和腸頭。

幹鍋起源于四川省德陽市,我曾在德陽吃過,湯少味足,麻辣鮮香。而重慶大多數的幹鍋,鍋底都有很多油。這家幹鍋端上來,看上去我平時在重慶吃過的幹鍋不太一樣,非常的“幹”。看上去做法正宗,我已經等不及想要嘗嘗了。

腸頭

腸頭是這家的特色之一,我在其他的幹鍋店只吃過肥腸,從沒吃過腸頭,況且我又是“腸”委會成員,那必須點上一份來試試。

腸頭事先焗過,減少腸頭的肥膩,聞起來麻辣幹香。 我將腸頭放進嘴裡,起初以為是豆腐乾的口感,實際上口感更豐富些:入口焦脆,嚼上幾口又感受到冒出來的香油,香而不幹。在老闆的指導下,搭配鍋裡自製的酸蘿蔔,口感更好。

鮮蝦

這家幹鍋的蝦真的讓我感受到了老闆的滿滿誠意:個頭大、新鮮,和很多幹鍋店敷衍的小蝦完全不一樣。

老闆說:“我們家的食材都是我自己去選的,保質保量,對得起我的客人,這也是我不想多做更多菜品的原因,太多了,我管不過來。”

蝦吃起來新鮮Q彈,分量也很夠,老闆告訴我們,平時點的人也很多,如果喜歡吃蝦的務必不要錯過。

魷魚花

點的鍋只能拼兩個菜,老闆又從別桌給我們夾了一塊魷魚花過來。這個魷魚花也是店裡招牌,老闆自己研究的切法,切出來很好看,也很特別。“這個你在別家沒看到吧!” (次次猛點頭)

香豆腐

點菜的時候老闆就推薦了香豆腐,起初我以為是煮在幹鍋裡的菜品,後來端上來老闆說直接吃就行。其實也不僅僅是豆腐,老闆說,外面一層是糯米皮,裡面是豆腐做的。

入油鍋炸過,色澤鮮亮,我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外香內糯,吃起來帶有一點鹹味。如果想要吃甜的也可以蘸白糖,總之是必點的一道特色菜。

配菜

若要整個幹鍋好吃,特製的底料,新鮮的菜品是一方面,配菜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你冬天來吃,配菜裡有白菜和紅苕,這兩樣都屬於“秋冬限量”。紅苕香甜,白菜新鮮,吃起來有回甜味。伴著底料的香辣,口感豐富;夏天來換了另一套配菜,因為夏天的白菜就不好了,這屬於老闆的經驗之談。

不過土豆和脆藕,以及老闆自製的酸蘿蔔是一直都有的。土豆外皮炸過,咬上一口,先是酥脆口感,裡面還是綿實的,藕丁切成大塊,吃起來清脆香甜。

涼菜

吃過麻辣的幹鍋之後,再來上一盤涼拌黃瓜,清爽解膩。

新鮮的黃瓜口感清脆,切成小丁,簡單的撒上佐料,再淋上蒜汁,一口一個,神清氣爽,非常解膩。

一份真誠

吃飯過程中,老闆耐心地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這家店的故事,從他的講述中,我還得知了很多遠在北京,西安等地的老客人,每次回重慶還特意趕來這吃一份幹鍋解饞。

一家人勤勤懇懇,踏實地開一家幹鍋店,一做就做了20多年。這種踏實堅持的精神,本就是重慶人的特點。起初有人提議可以把底料真空包裝起來賣,老闆的兒子仔細想後還是拒絕了,“他覺得要在裡面添加很多防腐劑啊這些,怕客人吃了對身體不好。他和我一樣,都是很善良的人。” 老闆指著隔壁桌坐著的兒子說。

(老闆的老婆和兒子)

很多人還勸他開分店,或是想要和他合夥開店,“還是算了,我開這家小店這麼多年,不能為了一些錢,大肆開分店,砸了自己的招牌。” 老闆擺擺手,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誠:他是在為自己的“良心”開店。

曾經輝煌,如今破敗的老廠區,只剩下稀稀落落的舊居民,而只要你想去吃一份正宗好吃的幹鍋,這家店的紅燈籠將一直為你亮起。

拔草指南

1.據說排骨也是店內招牌,“肉食動物”不要錯過;

2. 店在半山坡,附近是居民區,沒有劃分停車位,開車前去的話找停車位“隨緣”;

3.環境比較舊,老店嘛,但是菜品是乾淨衛生的。

(圖文/吃重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再三斟酌後點了蝦和腸頭。

幹鍋起源于四川省德陽市,我曾在德陽吃過,湯少味足,麻辣鮮香。而重慶大多數的幹鍋,鍋底都有很多油。這家幹鍋端上來,看上去我平時在重慶吃過的幹鍋不太一樣,非常的“幹”。看上去做法正宗,我已經等不及想要嘗嘗了。

腸頭

腸頭是這家的特色之一,我在其他的幹鍋店只吃過肥腸,從沒吃過腸頭,況且我又是“腸”委會成員,那必須點上一份來試試。

腸頭事先焗過,減少腸頭的肥膩,聞起來麻辣幹香。 我將腸頭放進嘴裡,起初以為是豆腐乾的口感,實際上口感更豐富些:入口焦脆,嚼上幾口又感受到冒出來的香油,香而不幹。在老闆的指導下,搭配鍋裡自製的酸蘿蔔,口感更好。

鮮蝦

這家幹鍋的蝦真的讓我感受到了老闆的滿滿誠意:個頭大、新鮮,和很多幹鍋店敷衍的小蝦完全不一樣。

老闆說:“我們家的食材都是我自己去選的,保質保量,對得起我的客人,這也是我不想多做更多菜品的原因,太多了,我管不過來。”

蝦吃起來新鮮Q彈,分量也很夠,老闆告訴我們,平時點的人也很多,如果喜歡吃蝦的務必不要錯過。

魷魚花

點的鍋只能拼兩個菜,老闆又從別桌給我們夾了一塊魷魚花過來。這個魷魚花也是店裡招牌,老闆自己研究的切法,切出來很好看,也很特別。“這個你在別家沒看到吧!” (次次猛點頭)

香豆腐

點菜的時候老闆就推薦了香豆腐,起初我以為是煮在幹鍋裡的菜品,後來端上來老闆說直接吃就行。其實也不僅僅是豆腐,老闆說,外面一層是糯米皮,裡面是豆腐做的。

入油鍋炸過,色澤鮮亮,我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外香內糯,吃起來帶有一點鹹味。如果想要吃甜的也可以蘸白糖,總之是必點的一道特色菜。

配菜

若要整個幹鍋好吃,特製的底料,新鮮的菜品是一方面,配菜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你冬天來吃,配菜裡有白菜和紅苕,這兩樣都屬於“秋冬限量”。紅苕香甜,白菜新鮮,吃起來有回甜味。伴著底料的香辣,口感豐富;夏天來換了另一套配菜,因為夏天的白菜就不好了,這屬於老闆的經驗之談。

不過土豆和脆藕,以及老闆自製的酸蘿蔔是一直都有的。土豆外皮炸過,咬上一口,先是酥脆口感,裡面還是綿實的,藕丁切成大塊,吃起來清脆香甜。

涼菜

吃過麻辣的幹鍋之後,再來上一盤涼拌黃瓜,清爽解膩。

新鮮的黃瓜口感清脆,切成小丁,簡單的撒上佐料,再淋上蒜汁,一口一個,神清氣爽,非常解膩。

一份真誠

吃飯過程中,老闆耐心地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這家店的故事,從他的講述中,我還得知了很多遠在北京,西安等地的老客人,每次回重慶還特意趕來這吃一份幹鍋解饞。

一家人勤勤懇懇,踏實地開一家幹鍋店,一做就做了20多年。這種踏實堅持的精神,本就是重慶人的特點。起初有人提議可以把底料真空包裝起來賣,老闆的兒子仔細想後還是拒絕了,“他覺得要在裡面添加很多防腐劑啊這些,怕客人吃了對身體不好。他和我一樣,都是很善良的人。” 老闆指著隔壁桌坐著的兒子說。

(老闆的老婆和兒子)

很多人還勸他開分店,或是想要和他合夥開店,“還是算了,我開這家小店這麼多年,不能為了一些錢,大肆開分店,砸了自己的招牌。” 老闆擺擺手,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誠:他是在為自己的“良心”開店。

曾經輝煌,如今破敗的老廠區,只剩下稀稀落落的舊居民,而只要你想去吃一份正宗好吃的幹鍋,這家店的紅燈籠將一直為你亮起。

拔草指南

1.據說排骨也是店內招牌,“肉食動物”不要錯過;

2. 店在半山坡,附近是居民區,沒有劃分停車位,開車前去的話找停車位“隨緣”;

3.環境比較舊,老店嘛,但是菜品是乾淨衛生的。

(圖文/吃重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