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齊桓公率八國軍隊討伐楚國,原因竟然是楚國不向周王室進貢苞茅!

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中國有多達上百個諸侯國。

在楚國有一種看著不起眼的野草叫苞茅,它是產于湖北荊山山麓南漳、保康、穀城一帶的一種茅草。據說楚國建立初期,環境非常艱苦,周天子為了優待楚人,就讓楚人進貢這種廉價的茅草。而用這種茅草過濾酒漿,來祭祀祖先。而現在“苞茅縮酒”的遺俗,至今在湖北南漳一帶可見。而在2000多年前,這種野草,竟然成為齊桓公率八國軍隊討伐楚國的理由之一,就是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苞茅,
周天子“無以縮酒”。

公允前656年 ,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軍隊,駐兵在楚國邊境,隨時都有可能攻入楚國。楚國建國數百年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威脅,此時的楚成王集結了楚國的全部軍隊,嚴陣以待。但是與八個老牌中原國家相比,

楚成王心裡還是有點打鼓。

後來,楚國大臣屈完臨危受命,代表楚國前去齊軍大營議和。齊國丞相管仲質問屈完,楚國多年不按周禮向周王室進宮祭祀縮酒的苞茅,更何況周昭王之死,楚國也脫不了干係。而管仲也點明了此次八國軍隊伐楚的原因:第一,

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苞茅,違背了周禮;第二,楚國使詐,導致周昭王南征途中落水身亡。

面對氣勢洶洶的管仲,屈完做出了這樣的答覆:沒有向周天子進貢確實楚國的過錯,以後會按時進貢;但是周昭王的死,與楚國無關,推掉了周昭王之死的責任。

屈完輕重分明,管仲沒有可乘之機,但是齊桓公仗著八國大軍壓境,威脅說隨時都可以攻入楚國。但是屈完也沒有示弱,說楚國也已經做好各種最壞的打算,大不了魚死網破。

在春秋時期,戰爭的目的大多是讓各國遵守當時的國際秩序,

也就是周朝的秩序,而不是一定要滅掉其他國家。齊桓公發起的這次軍事行動,目的不是掀起一場大的戰爭,而是要求楚國遵守周禮,所以後來屈完表示以後楚國會按時進貢,同時也考慮到楚國強大的實力,最後齊桓公取消了攻打楚國的計畫,轉而與楚國在召陵舉行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