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漢用大資料建立智慧城市|解決停車難問題

【火山君導讀】 在城市交通資源有限的形勢下,如何利用互聯網資訊技術,引入基於大資料的資訊化管理系統,盤活現有的停車資源。這是一個大難題,而武漢最近剛好解決了這樣的一件大難題。

——瞭解更多資訊 關注火山大資料公眾號——

截至2018年2月底,武漢市機動車已超過280萬輛,並且仍在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日益成為城市發展的痛點。

當下,停車難已成為各大城市面對的共同問題,《2017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大資料包告》指出,

2016年我國停車位缺口率達50%,與此同時,平均空置率也達51.3%,現有的車位並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如何用科技手段盤活停車資源,解決停車難題?

整合才能方便

大資料是改善交通狀況的技術利器。在城市交通資源有限的形勢下,利用互聯網資訊技術,引入基於大資料的資訊化管理系統,盤活現有的停車資源是緩解停車難的關鍵和源頭。

“在整個城市裡面,停車資源遠遠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武漢城投停車場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城投停車場公司”)總經理張繼峰說。

“‘武漢停車’投資了1.2億元,實施路內外一體化管理。除了對近2萬個道路內停車位進行管理外,我們還希望進一步改造路外停車場的資料傳輸端及車牌識別系統,充分打通並整合城市停車資源。以前進出停車場,入場的時候需要停車取卡,出場的時候也要停車交卡。

“有時候想在某個停車場停車,但是手機上已經下載的APP在那裡偏偏用不了,要想停車必須得下載另一個APP。”市民常先生說,如果想比較精確地掌握武漢所有停車場的車位元資訊,就必須下載多個APP,這讓眾多車主感到頭疼。

為了進一步促進停車資料資源分享,

2017年6月,武漢城投停車場公司聯合捷停車、蜜蜂停車、停哪兒三家企業,成立了武漢智慧停車聯盟,意在打通4個平臺上的泊位資料資源,讓市民只需要下載一個APP,就可以獲得4個平臺上的泊位資訊。

“‘武漢停車’為一些停車難的道路和社區進行了統一規劃改建,成效明顯。目前,宜昌、襄陽、鄂州等多個城市也希望加快系統建設,但各地的設計思路和方案選擇差異很大。

如果在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各地自行投入建設,其結果必然是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形成一個個資訊孤島,為後期互通、共用造成困難。”柯運桂介紹,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專家呼籲湖北應著手全省城市智慧停車的頂層設計,統一各地建設標準。

據瞭解,“武漢停車”APP自上線以來,已有近90萬車主註冊使用,日活躍量為10萬左右。系統上線前泊位周轉率不到300%,如今道路停車泊位日均周轉10次左右,不僅盤活了公共停車資源,提高了泊位利用率,同時也改善了城市停車環境和交通狀況。

流動才能共用

解決停車難問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宜居城市的一項重要工作。基於此,武漢出臺了《武漢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辦法》,簡化審批流程,鼓勵老舊社區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停車設施。不少社區統一規劃了閒置空地和綠化帶、花壇等,建成停車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

此外,武漢還在新建社區積極規劃建設配套停車場。2015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停車設施建設的通知》中提出,新建社區必須嚴格按規範配建停車泊位,鼓勵超標準配建停車泊位。2015年至2017年是武漢市“停車場年”,主城區每年增加約25萬個配建停車泊位,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公共停車場的建設,三年共建成6萬個公共停車泊位。

不僅盤活了公共停車資源,提高了泊位利用率,同時也改善了城市停車環境和交通狀況。

流動才能共用

解決停車難問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宜居城市的一項重要工作。基於此,武漢出臺了《武漢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辦法》,簡化審批流程,鼓勵老舊社區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停車設施。不少社區統一規劃了閒置空地和綠化帶、花壇等,建成停車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

此外,武漢還在新建社區積極規劃建設配套停車場。2015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停車設施建設的通知》中提出,新建社區必須嚴格按規範配建停車泊位,鼓勵超標準配建停車泊位。2015年至2017年是武漢市“停車場年”,主城區每年增加約25萬個配建停車泊位,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公共停車場的建設,三年共建成6萬個公共停車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