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醫家」一縷書香|古典針灸歸故土 域外別傳獨心法

• 綿延數千年的中醫歷史上,中醫書籍浩如煙海,古人曰:“書猶藥也,

善讀之可以醫愚”,與醫書為友,與醫書為伴,在好醫書中行走,讓我們和“中醫家”一起感受千年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先賢醫案的精妙入微,聆聽當代明師的諄諄教誨,為萬千中醫人和中醫愛好者開啟一扇善讀之門,此謂之“每週一縷書香”之 初衷:立命守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寄望百載,中醫中興。

• 沏上一壺清茶,在縷縷輕霧中捧起一本醫書,縱橫開闔,品味著理法方藥,

品讀每一個醫案。半日臨證,半日讀書,書香悠悠,茶香繚繞,這種溫馨的感覺,可好?

(本欄目在中醫家APP內每週週一首發,週二中醫家公眾帳號可見,再次日各大平臺可見,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醫家”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醫家)

導 語

有人講,如果中國文化是一個渾然一體的系統,那麼這個系統叫做:“天地人”,根植于其中的傳統中醫就是在不斷地用生命去體驗這個系統的奧妙,

止於至善。而進入這個系統的密匙之一,就是——中國古典針灸學。

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古典針灸學中的大量內容或隱匿於古書中,或流傳於海外,竟丟失了進入系統的密匙。

為了重現這門古老科學的全貌,一個法國人(已離世的仁表老師)將其40餘年的研究與經驗悉數凝結於一本書 ——《古典針灸入門》,其中包括宇宙一人體三層式能量架構、《傷寒論》六經的意義、奇經八脈體系,

唐宋以後失傳的經筋及經別治療、五輸穴及俞募穴的應用等。

本期中醫家《每週一縷書香》為大家推薦的便是這本傳奇的《古典針灸入門》。

作者介紹

“對我來說,學習針灸好像是重新開啟封藏已久的記憶。”仁表老師如是說。

作為法國人,仁表老師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針灸學習,師承Charles Laville-Mery教授,後者被公認為西方最出色的針灸師。在四十多年來的實踐過程中,

仁表老師始終遵循古典針灸的傳統,從《黃帝內經》、《易經》、《針灸大成》等著作中,體悟這門有關宇宙能量及人體能量調控的古老科學的精髓所在。

“我希望把所學到的來自古老中國的針灸精髓帶回中國。”這是老爺爺長久以來的心願。

概要略窺

《古典針灸入門》是瑞士針灸無國界協會的授課教材,該協會旨在通過免費提供針灸教育培訓,為貧困地區自主醫療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本書由上海應象中醫學組織編譯,用於中國地區偏遠鄉村的針灸培訓項目。

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分別為“傳統中醫”、“能量的製造:三焦”、“能量的分配:‘從先天到後天’”、“能量的使用:臟腑及經脈”、“針灸實踐”,共十七章,主要描述了宇宙和人體能量從製造到分配到使用的全過程。

第一章到第八章闡述了傳統中醫對能量製造、分配的認識。宇宙從最初的混沌虛無,到萬事萬物的顯現,能量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先天到後天的轉化,而對於人體來說,由十二臟腑及十二正經完成能量的製造,再通過奇經八脈將能量分配給各臟腑、各正經使用。在整個三階段的能量運作模式中,十二臟腑及十二正經既是能量的製造者,也是能量的使用者。能量運作的三個層次基本涵蓋了十二臟腑、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所有的生理、病理及調節。

第九章至第十三章介紹了能量運作的第三階段——使用層。在這一階段,十二正經主要負責使人體更好地適應晝夜的週期性變化和外界溫度、濕度、氣壓的變化。而十二臟腑,則是按照五行的生克關係和相應的季節變化,發揮著人體五大功能系統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章在傳統募俞穴的基礎上,結合對《易經》的研究,找到了另三組“臟腑募俞穴”,從而豐富了臟腑更深層次的治療。

就此,十二臟腑、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共同承擔了人體能量系統的主要職責。而有關絡脈、經別、經筋這些輔助結構的介紹(第十四章),則使得能量的調節及病症的治療更為完整。

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是針灸實踐部分,從詳細的望聞問切診察病患,到針刺、艾灸的治療,明確了診療規範的過程,最後的“簡明治療學”更是簡介明瞭地列舉了常見疾病的治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前面的基礎治療,氣血陰陽的調節應作為各病症治療的首要步驟。

篇後還附有專業詞彙表、針灸術語、參考書目等,從中可見作者的細心與嚴謹。

書中提及的一些觀念及療法或許在初讀時略感陌生,甚至與當今醫學院校教授內容有出入之處,然實為幾千年來古典針灸學傳承之精要。雖非唯一標準,但大家如能以探究的態度付諸實踐,定將有一番收穫。

本書緣起

本書是仁表老師諸多著述中譯為中文的第一本有關古典針灸培訓的教材。

仁表老師是歐洲著名的中醫針灸師,師從Jean Borsarello醫師及Jacques Martin-Hartz醫師,兩位老師傳承于George Souliéde Morant醫師、AndréDuron醫師以及Charles Laville-Mery醫師。仁表老師行醫四十余載,深入研究《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傷寒論》,深得古典針灸法之精要,並以縝密邏輯將《易經》、《道德經》中“天人相應”、“心物一元”的傳統文化內核與古典針灸實踐有機結合,藉以靜坐內觀修養身心,對人體氣脈孔穴,氣血之開合出入、流行輸注了然分明。

為更廣泛地傳承古典針灸學並為更多的病患服務,仁表老師于1977年在瑞士開辦針灸培訓學校,並于1996年創立了“瑞士無國界針灸協會”。

目前,仁表老師擔任“瑞士無國界針灸協會”的秘書長,致力於為各國貧困地區提供免費的針灸培訓。自1996年開始,仁表老師在南美洲的海地、秘魯、玻利維亞,非洲的布吉納法索、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以及中國的貧困地區開展了為期多年的針灸培訓及後續教導。

在2007年8月的中國川西高原貧困山區的義診中,年近八旬的仁表老師表示,希望能將他畢生研究的針灸實踐心得傳授給更多需要的人。隨後的兩年,老師在上海免費作了兩期針灸無國界志願者教師、醫師的培訓,目的是培養更多經驗豐富的志願者。日後,他們將赴貧困地區,培訓當地醫務工作者掌握針灸技能,普及費用低廉但療效卓著的傳統針灸醫學,以此改善貧困地區的醫療水準。

針道至微,要在人心。非澄心靜意、專致以求,難得其精深;非慈心廣願以行,難通于大道。仁表老師曾說:為醫者,要靜坐,要深入研究,要服務他人。願傳統中醫學的精神廣為流傳;願傳統中醫針灸發揚光大;願更多的醫生加入服務他人的行列。在此感謝所有為針灸無國界培訓無償付出的志願者。

上海應象中醫學堂李辛 2010年1月18日

策 劃:蘇華龍

美術編輯:朱麗莉

文字編輯:陳劍城

攝影老師:彭婷婷

活動督導:劉建鵬

下期預告:《臨證傳心與診餘靜思:從張仲景到李東垣》

中醫家,為中醫創造聯結,她是一款專為中醫人量身打造的優秀社區手機APP,由社區、工作室兩大板塊組成,已經影響了幾十萬中醫人的優秀中醫互聯網軟體。

【中醫家社區】旨在打造最大的中醫人自己的專業的交流學習平臺,初入中醫之門的您,在中醫家漫步會偶遇當今中醫明師哦,好學而優秀的中醫人就在中醫家等您。

【中醫家工作室】由名片、問診單、處方助手、醫案、我的患者、手記六大部分組成,致力於幫助中醫從業者隨時隨地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擴展行業人脈,體現自身價值,優秀觀點還有可能收到同行的讚賞。在這裡,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全國臨床高手隨時切磋交流,全國的醫案隨時學習,還有數百本中醫經典書籍,數千味中藥和8萬多中醫處方。

目前【中醫家】優秀的欄目有:《真傳一刻》《每週一縷書香》《中醫人物志》《拍案驚奇》《中醫十萬個為什麼》等,近期將推出更多優秀欄目,真誠邀請您來投稿,稿酬豐厚到賬及時哦。

能量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先天到後天的轉化,而對於人體來說,由十二臟腑及十二正經完成能量的製造,再通過奇經八脈將能量分配給各臟腑、各正經使用。在整個三階段的能量運作模式中,十二臟腑及十二正經既是能量的製造者,也是能量的使用者。能量運作的三個層次基本涵蓋了十二臟腑、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所有的生理、病理及調節。

第九章至第十三章介紹了能量運作的第三階段——使用層。在這一階段,十二正經主要負責使人體更好地適應晝夜的週期性變化和外界溫度、濕度、氣壓的變化。而十二臟腑,則是按照五行的生克關係和相應的季節變化,發揮著人體五大功能系統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章在傳統募俞穴的基礎上,結合對《易經》的研究,找到了另三組“臟腑募俞穴”,從而豐富了臟腑更深層次的治療。

就此,十二臟腑、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共同承擔了人體能量系統的主要職責。而有關絡脈、經別、經筋這些輔助結構的介紹(第十四章),則使得能量的調節及病症的治療更為完整。

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是針灸實踐部分,從詳細的望聞問切診察病患,到針刺、艾灸的治療,明確了診療規範的過程,最後的“簡明治療學”更是簡介明瞭地列舉了常見疾病的治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前面的基礎治療,氣血陰陽的調節應作為各病症治療的首要步驟。

篇後還附有專業詞彙表、針灸術語、參考書目等,從中可見作者的細心與嚴謹。

書中提及的一些觀念及療法或許在初讀時略感陌生,甚至與當今醫學院校教授內容有出入之處,然實為幾千年來古典針灸學傳承之精要。雖非唯一標準,但大家如能以探究的態度付諸實踐,定將有一番收穫。

本書緣起

本書是仁表老師諸多著述中譯為中文的第一本有關古典針灸培訓的教材。

仁表老師是歐洲著名的中醫針灸師,師從Jean Borsarello醫師及Jacques Martin-Hartz醫師,兩位老師傳承于George Souliéde Morant醫師、AndréDuron醫師以及Charles Laville-Mery醫師。仁表老師行醫四十余載,深入研究《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傷寒論》,深得古典針灸法之精要,並以縝密邏輯將《易經》、《道德經》中“天人相應”、“心物一元”的傳統文化內核與古典針灸實踐有機結合,藉以靜坐內觀修養身心,對人體氣脈孔穴,氣血之開合出入、流行輸注了然分明。

為更廣泛地傳承古典針灸學並為更多的病患服務,仁表老師于1977年在瑞士開辦針灸培訓學校,並于1996年創立了“瑞士無國界針灸協會”。

目前,仁表老師擔任“瑞士無國界針灸協會”的秘書長,致力於為各國貧困地區提供免費的針灸培訓。自1996年開始,仁表老師在南美洲的海地、秘魯、玻利維亞,非洲的布吉納法索、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以及中國的貧困地區開展了為期多年的針灸培訓及後續教導。

在2007年8月的中國川西高原貧困山區的義診中,年近八旬的仁表老師表示,希望能將他畢生研究的針灸實踐心得傳授給更多需要的人。隨後的兩年,老師在上海免費作了兩期針灸無國界志願者教師、醫師的培訓,目的是培養更多經驗豐富的志願者。日後,他們將赴貧困地區,培訓當地醫務工作者掌握針灸技能,普及費用低廉但療效卓著的傳統針灸醫學,以此改善貧困地區的醫療水準。

針道至微,要在人心。非澄心靜意、專致以求,難得其精深;非慈心廣願以行,難通于大道。仁表老師曾說:為醫者,要靜坐,要深入研究,要服務他人。願傳統中醫學的精神廣為流傳;願傳統中醫針灸發揚光大;願更多的醫生加入服務他人的行列。在此感謝所有為針灸無國界培訓無償付出的志願者。

上海應象中醫學堂李辛 2010年1月18日

策 劃:蘇華龍

美術編輯:朱麗莉

文字編輯:陳劍城

攝影老師:彭婷婷

活動督導:劉建鵬

下期預告:《臨證傳心與診餘靜思:從張仲景到李東垣》

中醫家,為中醫創造聯結,她是一款專為中醫人量身打造的優秀社區手機APP,由社區、工作室兩大板塊組成,已經影響了幾十萬中醫人的優秀中醫互聯網軟體。

【中醫家社區】旨在打造最大的中醫人自己的專業的交流學習平臺,初入中醫之門的您,在中醫家漫步會偶遇當今中醫明師哦,好學而優秀的中醫人就在中醫家等您。

【中醫家工作室】由名片、問診單、處方助手、醫案、我的患者、手記六大部分組成,致力於幫助中醫從業者隨時隨地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擴展行業人脈,體現自身價值,優秀觀點還有可能收到同行的讚賞。在這裡,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全國臨床高手隨時切磋交流,全國的醫案隨時學習,還有數百本中醫經典書籍,數千味中藥和8萬多中醫處方。

目前【中醫家】優秀的欄目有:《真傳一刻》《每週一縷書香》《中醫人物志》《拍案驚奇》《中醫十萬個為什麼》等,近期將推出更多優秀欄目,真誠邀請您來投稿,稿酬豐厚到賬及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