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外作家交流營走進東莞觀音山,抄經品茶感悟禪文化

4月12日—13日,由“一帶一路”中國文化教育與國際交流基金、中國文化譯研網、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聯合主辦“中外作家交流營”走進東莞觀音山采風活動順利舉行。

來自中國、韓國、美國、白俄羅斯等國家的眾位作家雅聚東莞觀音山。

“中外作家交流營”采風團在觀音聖像前合影

抄經品茶感悟禪修

為了更好的體驗觀音山景區的佛教文化氛圍,深入領略佛教智慧,“中外作家交流營”采風團中外作家們走進觀音山禪茶養生館,

通過虔心抄經、靜心品茶,洗滌心靈的浮躁,體味生活的本真。

“中外作家交流營”采風團中外作家們虔誠抄寫心經感受佛教文化

特別是來自白俄羅斯的達莎,不僅人長得美,而且寫得一手漂亮的中國漢字。據她自己介紹,至今已經學習了16年的漢語,

除了語言,她對中國的文學、文化同樣有著濃厚的興趣。

來自白俄羅斯的達莎熱愛中國文化,不僅人美字更是漂亮

此次采風團中,來自美國的茶藝作家夏雲峰對禪茶文化館十分感興趣,而且對茶道和禪文化相結合覺得非常的奇妙,

在“佛緣”、“茶緣”中他娓娓道來:“我本身是一個茶藝作家,對茶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此次在觀音山禪茶文化館品茗的同時抄寫佛家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感覺在繁雜的世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瞬間清淨”。

來自美國的茶文化作家夏雲峰感受中國茶道的魅力

自然風光妙不可言

從觀音廣場下來,“中外作家交流營”采風團一行人走進耀佛叢林,感受觀音山生態優美的另一面。這裡自然環境清幽,風景秀麗如畫,原始次生林蒼茫連綿,獨具自然生態特色。

在耀佛叢林最佳觀景臺上,中外作家們紛紛駐足觀賞

采風團中外作家們一路走來,興致相當高,尤其是在耀佛叢林最佳觀景臺上,中外作家們紛紛駐足觀賞,滿山秀美風光令中外作家們覺得妙不可言。途徑感恩湖,夏雲峰對觀音山的禾雀花頗感興趣,一串串禾雀花,掛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宛如一隻只棲息在藤蔓上的禾雀在歡躍歌唱,可愛極了!

夏雲峰看到禾雀花形似小鳥,興奮的放在手裡細細把玩

遊覽期間,通過深入交流,中外作家們對觀音山近幾年的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此次觀音山采風收穫匪淺,感受頗多,並表示將創作數篇以觀音山為主題的文學作品,讓更多的讀者通過作品領略到觀音山的魅力。

觀音山風景如畫,激發了中外作家們創造靈感

遊覽浪漫蝴蝶樂園

接下來,“中外作家交流營”采風團一行人前往觀音山的蝴蝶樂園,在這春暖花之時,體驗蝴蝶翩翩起舞的浪漫,領略蝴蝶的絢爛多彩。

大家在蝴蝶樂園前開心合影

歷史奇觀令人驚歎

遊覽觀音山,有兩大博物館是不可錯過的,其中一個是古樹博物館,另一個是民俗錢幣博物館。中外作家一行隨著景區觀光車來到古樹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顆顆平躺著的古樹。據觀音山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館內珍藏的具有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古樹60餘棵,按生長年代,分3個區域陳列,並配以說明,形成了一條“樹說歷史”的主題參觀路線。其中最老的距今已達4500多年,為黃帝、堯舜時期的3棵青皮樹,也是鎮館之寶,而距今最近的也有幾百年,這讓中外采風團作家們紛紛感歎古樹的神奇。

中外采風團作家們感受千年古樹帶來的震撼

隨後,作家們還來到附近的民俗錢幣博物館參觀,館內精選了600多枚民俗錢幣展出,其中有300多枚僅見品(目前惟一發現的),主要展出鏤空、異形兩類比較少見的錢幣。每枚民俗錢幣的構圖和結字,背後都有一段歷史典故或民俗故事。其中,有遼代帝王佩戴的鏤空錢幣,與明代皇家的宮牌,還有始於漢代、興于宋金的鏤空錢幣。中外采風團作家們無不感歎歷史的偉大,大贊觀音山保護文物的行為,留住了這重要的歷史資料。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令中外采風團作家們嘆服不已。

夏雲峰看到禾雀花形似小鳥,興奮的放在手裡細細把玩

遊覽期間,通過深入交流,中外作家們對觀音山近幾年的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此次觀音山采風收穫匪淺,感受頗多,並表示將創作數篇以觀音山為主題的文學作品,讓更多的讀者通過作品領略到觀音山的魅力。

觀音山風景如畫,激發了中外作家們創造靈感

遊覽浪漫蝴蝶樂園

接下來,“中外作家交流營”采風團一行人前往觀音山的蝴蝶樂園,在這春暖花之時,體驗蝴蝶翩翩起舞的浪漫,領略蝴蝶的絢爛多彩。

大家在蝴蝶樂園前開心合影

歷史奇觀令人驚歎

遊覽觀音山,有兩大博物館是不可錯過的,其中一個是古樹博物館,另一個是民俗錢幣博物館。中外作家一行隨著景區觀光車來到古樹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顆顆平躺著的古樹。據觀音山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館內珍藏的具有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古樹60餘棵,按生長年代,分3個區域陳列,並配以說明,形成了一條“樹說歷史”的主題參觀路線。其中最老的距今已達4500多年,為黃帝、堯舜時期的3棵青皮樹,也是鎮館之寶,而距今最近的也有幾百年,這讓中外采風團作家們紛紛感歎古樹的神奇。

中外采風團作家們感受千年古樹帶來的震撼

隨後,作家們還來到附近的民俗錢幣博物館參觀,館內精選了600多枚民俗錢幣展出,其中有300多枚僅見品(目前惟一發現的),主要展出鏤空、異形兩類比較少見的錢幣。每枚民俗錢幣的構圖和結字,背後都有一段歷史典故或民俗故事。其中,有遼代帝王佩戴的鏤空錢幣,與明代皇家的宮牌,還有始於漢代、興于宋金的鏤空錢幣。中外采風團作家們無不感歎歷史的偉大,大贊觀音山保護文物的行為,留住了這重要的歷史資料。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令中外采風團作家們嘆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