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者到市規劃局現場採訪被告知先發採訪函:您發個採訪函很難嗎?

市民爆料:

市民王女士反映說,本市部分公共場所的個別指示牌標識中英文不規範。

記者調查:

記者瞭解後得知,這些中英文標識據說是按照市規劃局的標準完成的。記者準備採訪市規劃局,

在市規劃局官網上查到一個公開電話,但打了多次都是占線。

4月10日16時,記者來到位於和平區西康路的市規劃局,在一樓大廳走廊設有門禁,有物業人員和保安在門禁前接待。記者向前臺物業人員和保安亮明記者身份後,說明了來訪原因。

前臺人員說:這個問題需要去信訪辦公室反映。

記者:我是來採訪的,能不能幫忙聯繫一下辦公室。

前臺人員用座機幫記者聯繫了辦公室,說明原因後,前臺人員將電話遞給了記者。辦公室一位姓高的女工作人員接聽了電話,記者在電話裡說明了來訪原因。

女工作人員:如果需要採訪,發一個採訪函過來。

記者:我人已經在前臺了,而且只是簡單地瞭解一下情況,能不能下來接待一下?

女工作人員:我們這規定就是記者來採訪要先發採訪函溝通一下,我們再協調相關處室回答。如果是諮詢或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反映問題,可以去公開處那邊反映。

記者:公開處就是信訪辦公室嗎?

女工作人員:是。

記者:我是以記者身份來採訪。

女工作人員:那就得發個採訪函。

經過幾次溝通無果,記者只好記下了一個傳真電話。隨後,記者來到位於成都道一側的市規劃局信訪辦公室。

信訪辦公室一位姓馮的男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記者向對方出示了記者證。

男工作人員:您要是記者的話,就應該聯繫辦公室採訪。

記者:我剛剛聯繫辦公室了,辦公室說必須回去發採訪函。

男工作人員:您發個採訪函很難嗎?

記者:我人都到這了,並向對方說明了來訪原由。

男工作人員:如果您是諮詢,之前我們也碰到過這樣的問題,我可以給您先解釋一下。

如果您是採訪,還是要回去發個函。

記者 莊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