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洋政府首任陸軍總長之爭:南北兩個陣營鮮明的對立

辛亥革命爆發後,孫中山在南京組成臨時政府,並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之後南北議和,革命黨人答應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就讓出大總統位置,讓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隆裕皇太后宣佈清帝退位,這樣,袁世凱就被選為民國首任大總統。當初革命党人爭取袁世凱擁護共和,是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被迫選擇的。

袁世凱逼迫清王朝退位,南京臨時政府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後,革命黨人希望能控制新政府的實權。

可是,聰明的袁世凱又怎麼能對實權放棄呢?袁世凱在組閣過程中,把實權部門,比如外交、陸軍、內務、海軍等部門全部交由自己的親信掌握,而只把教育、農林、司法等部門交給革命黨人擔任,表面上是“南北合作”,實際上卻是北洋系牢牢控制著實權。

於是,南北雙方對內閣的實際權力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特別是在陸軍總長的這一重要職務上,出現了黃興和段祺瑞之爭。

黃興

當時,中國的海軍在甲午戰敗後就一蹶不振,軍事力量主要是陸軍,陸軍部就成了許可權極大的部門,全國陸軍的調遣、編制、軍需以及人事任命等都控制在陸軍部,所以,誰擔任了陸軍總長,誰就控制了真正的實權。

黃興是和孫中山並駕齊驅的革命党領袖,

也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之一,在南京臨時政府中已擔任陸軍總長一職,他續任北洋政府的陸軍總長,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袁世凱卻早早內定自己的頭號親信段祺瑞來擔任陸軍總長,這當然引起了南方革命黨人的極大不滿。

段祺瑞

南方革命軍的將領強烈要求由黃興繼續擔任陸軍總長,反對任命段祺瑞。他們在通電全國的聲明中說:“陸軍總長非中外著名、富有才學威望者,決難維繫南北軍心而謀全國幸福。黃總長締造民國,苦心經營,尤為全球所欽服......現在國基未固,全國軍隊正在易動難靜之時,再三思維,足以從容鎮撫,黃君而外,實難其選。”表示了陸軍總長非黃興莫屬的決心,

但是,老謀深算的袁世凱絕不會容許革命党人染指陸軍部。

他策動北洋將領也以“通電”為武器,以“軍屆統一會”的名義向參議院通電施加壓力,公然威脅說如果不任命段祺瑞為陸軍總長,他們就“要求大總統另行組織政府。”

黃興與段祺瑞個人都沒有直接捲入這場競爭。革命党和袁世凱雙方對陸軍總長一職的競爭反映了哪方掌握軍權的問題,它成為南北雙方組閣問題上的爭執焦點,反映出兩個陣營的鮮明對立態度。

袁世凱為了使南方能放棄對陸軍部的控制,他又提出了兩個交換條件,一是答應在南京設立留守處,由黃興任留守,繼續統率南方各省軍隊;二是任命非北洋的王芝祥為直隸都督。

結果,南方革命黨人再次讓步,同意段祺瑞擔任陸軍總長。於是,段祺瑞靠著袁世凱的政治手腕,擊敗了競爭對手黃興,當上了北洋政府的第一任陸軍總長。

本文參考文獻:《段祺瑞傳》

革命党和袁世凱雙方對陸軍總長一職的競爭反映了哪方掌握軍權的問題,它成為南北雙方組閣問題上的爭執焦點,反映出兩個陣營的鮮明對立態度。

袁世凱為了使南方能放棄對陸軍部的控制,他又提出了兩個交換條件,一是答應在南京設立留守處,由黃興任留守,繼續統率南方各省軍隊;二是任命非北洋的王芝祥為直隸都督。

結果,南方革命黨人再次讓步,同意段祺瑞擔任陸軍總長。於是,段祺瑞靠著袁世凱的政治手腕,擊敗了競爭對手黃興,當上了北洋政府的第一任陸軍總長。

本文參考文獻:《段祺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