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熱議丨語音彙報工作被領導怒批,態度不端!

目前大部分社交軟體都有語音訊息功能,發一條語音也確實比輸一大段文字要快捷方便很多,

但是在某些場合語音訊息未必是一個合適的選擇。最近就有個小夥因為發語音受了批評。

先來看看發生了什麼

27歲的小夥張珂在重慶一家公司上班,他說:

我們部門主要負責組織、宣傳、統籌、策劃等工作,事情比較繁瑣,時常需要向領導請示和彙報,再根據指示進行下一步工作。

前不久,公司研發出新產品,需要對外發佈和吸引投資,

主管便安排他來協助跟進,他表示:

接手了這個項目之後,我想到了什麼點子,或是有什麼情況,就直接給主管發送微信語音訊息,兩天來發了六七條。

第一天,主管收到語音後回了一句“好”。第二天他又發了四條語音訊息,收到了這樣的回復:

於是他老老實實將消息轉化為文字消息重新發送一遍,

沒想到,4月初公司開總結會,主管在會議上突然提到工作態度問題,主管翻出手機說:

這是有的同事給我發消息彙報工作的情況,一大段一大段的發語音訊息,難道就不能發文字消息嗎?會浪費很多時間嗎?總之,我認為這樣顯得態度很是不端正。

張珂當時感到無地自容,主管打開的正是他和主管的微信對話方塊。主管還宣佈,

以後彙報工作仍可以使用微信,但一律以文字的形式。

張珂的主管付女士表示,她只是想強調一下態度問題。其實不止張珂,她時不時都會收到一些下屬通過語音彙報工作情況,對此她說:

有時候受環境限制或是對方語言表達能力的問題,需要反復聽幾遍才能理解其意思。此外,語音雖然可以翻譯成文字,但翻譯出來時常有誤,更何況重慶話不支援語音翻譯。

所以她就覺得在工作中的交流,使用文字表達顯得態度和效果更好。

方便自己,麻煩他人

工作比日常生活更講究效率,語音訊息雖然發送輕鬆,但是會給接收方造成各種不便:

1、難抓重點:語音訊息難免口語化,內容也拖得更長,經常要反復聽幾遍。而一段二三十秒的語音,換成文字通常也就在一百字左右,文字比語音更容易讓人抓住重點,十秒左右就能領會所發內容。

2、浪費時間:網頁版接收到語音訊息,

可能還要找手機、找耳機,真的是相當麻煩。使用語音文字翻譯功能時還經常出錯,又要重新去聽。

3、內容模糊:環境嘈雜、普通話不標準都會影響語音接聽效果,免不了接收方理解錯誤或者要求重新發送,一來二去浪費了更多時間。

4、轉發障礙:語音訊息無法轉發。有很多工作內容涉及到轉發抄送,這無疑又是語音訊息帶來的一大工作障礙。

5、難以搜索:以工作中經常有很多內容需要查找回溯。試想,收到消息一段時間後,你還能在一段段的語音訊息中,準確的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條內容嗎?

因此,在工作場合中,如果你習慣了發語音,最好還是提早改為發文字。或者徵求對方同意後再發語音,在交流中做到相互理解、相互體諒。

-End-

試想,收到消息一段時間後,你還能在一段段的語音訊息中,準確的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條內容嗎?

因此,在工作場合中,如果你習慣了發語音,最好還是提早改為發文字。或者徵求對方同意後再發語音,在交流中做到相互理解、相互體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