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陳獨秀拍桌子大罵:胡適,是朋友今天就和你醜妻離婚!

1917年1月,《新青年》雜誌把一篇提倡白話文的題為《文學改良芻議》的文章,刊登在新年第一期的顯要位置。文章作者胡適,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的一名中國留學生。

胡適宣導白話文主要還是為了普及文化,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準。因為文言文學起來很難,所以他在《文學改良芻議》裡面就講,要打倒貴族的文學,提倡平民文學。

胡適的文章很快就被陳獨秀刊登在了《新青年》之上,這篇原本並不起眼的文章,在陳獨秀的推波助瀾下,

竟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學革命。

1917年夏天,胡適在博士論文尚未通過的情況下,被年初剛剛擔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聘為教授。這一年他26歲,對於這個年輕的教授很多人卻不以為然。

就在胡適飽受質疑的時候,蔡元培站了出來,不知是緣于誤會還是有意為之,

在為胡適的文章作序時,比胡適年長兩輪兒的蔡元培這樣寫到,適之先生,生於世傳漢學的績溪胡氏,稟有漢學的遺傳性。

1917年7月,在京城消失了6年之久大清黃龍旗和張勳的辮子軍一起又出現在了城牆之上。康有為和一幫主張君主立憲的舊式文人,此時也活躍了起來。陳獨秀、胡適堅決批評批判儒家思想中的舊式倫理道德。

胡適說道:“有許多人認為我是反孔非儒的,但就全體來說,我對孔子和孟子都是相當尊崇的”。他一邊教導兒子,不要以“忠孝”為人生的信條。另一邊卻又尊崇母命,一生與母親包辦的農村婦女江東秀相濡以沫,這讓許多宣導新思潮和主張自由戀愛的同仁們十分不解。

陳獨秀就曾經拍著桌子對胡適說,你如果認我是個朋友,你今天就跟你的老婆離婚。這麼醜的老婆,小腳,沒有文化,沒有思想,你居然能夠容忍。胡適說,其實我現在的婚姻,我還沒有什麼吃虧,也很好。不得不說胡適其人,婚姻價值觀堪稱楷模。

1920年3月,在經歷了幾年激烈的白話文之爭後,

北洋政府教育部,頒佈白話為“國語”,通令國民學校採用。至此,白話文成為官方語言。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旗手地位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