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130運輸機有何過人之處?

C-130是世界上設計最成功、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從1954年8月23日首飛至今已服役60餘年,有70餘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總生產數量愈2300架,各種任務改型近40種。

C-130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跑道上起降,

向戰場運送或空投軍事人員和裝備,返航時可用于撤退傷患。改型後用於執行各種任務,用於電子監視、空中指揮、控制和通訊的型別有EC-130、EC-130Q等;此外還有搜索救援和回收型、空中加油型、特種任務型、氣象探測型、海上巡邏型及空中預警型,此外還有大量民用型別。

C130的可靠性和維護性遠遠好于安-12/運8。尤其是在除冰(飛行中,水汽會在飛機表面凝結成冰殼,足以導致飛機失控墜毀)等環節上的設計完善性和相關設備性能,C130領先數十年。蘇聯幾乎所有的螺旋槳運輸機在除冰方面都一直做的非常糟糕,因此導致的災難性事故屢見不鮮。

這一方面對總體氣動佈局最明顯的影響,就在於機翼面積的取值。飛機上天,需要機翼產生的升力來克服重力;因此大機翼面積的設計,就能在更低的速度下產生足夠克服重力的升力。起降速度降低下來了,那麼飛機的起降距離、最低飛行速度等等都跟著降低。C130的機翼面積達到162平米,這意味著按空機來算的話(實際使用時加注的燃油數量等其它標準各不相同,

因此按空機重量對比是最簡單明瞭的),它機翼的載荷只有214公斤/平米,失速(低於這個速度就無法形成足夠升力維持飛行)的速度只有185公里/小時。當然更大的機翼面積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更大尺寸的結構必然導致重量的增加,而且空氣阻力也大得多了。

C130在上世紀50年代,就做出來長達14.63米長的變厚度帶加強的整體壁板);其次是採用輕重量、低油耗、大推力的發動機,以彌補速度和航程上的損失。因此C130的其它指標也並不低,比如最大巡航速度能達到592公里/小時(後期型號換發動機以後,達到650公里/小時以上)。我們運8這個製造工藝遠遠落後啊!

C130運輸機在攜帶大量燃油和人員設備時,能夠以233公里/小時甚至更低的速度進行長時間的巡邏飛行,這是它能成為直升機空中加油平臺的關鍵優勢所在。

如果使用運8對其進行空中加油,必然出現這樣的結果:運8為了保證飛機不墜毀,速度已經達到300公里/小時以上,而直八則拼了命都追不上運8加油機,兩者越飛越遠。

必然出現這樣的結果:運8為了保證飛機不墜毀,速度已經達到300公里/小時以上,而直八則拼了命都追不上運8加油機,兩者越飛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