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日本為何敢侵佔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和香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爆發,中日戰爭全面展開。作為國聯主要成員國的英國並未在實質上採取任何措施以防止戰爭局勢的擴大。為避免戰爭局勢的擴大,“英國先是不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

要求雙方‘克制,繼而消極調停,並指望得到與美國的合作”,英國在中日雙方之間是採取所謂“不干涉”政策,強調保持“中立”。然而,隨著日本對華侵略的步步深入,英國的在華利益受到多方面的損害,於是它一方面依舊採取犧牲中國利益以保全自身的對日妥協態度,並妄圖把戰火引向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1940年6月17日,法國敗降,隨著德國在歐洲的進攻接連取得成功,英國一度身陷險境,“喪失法國這一張盾牌,給了英國人自從拿破崙時代以後就已陌生的十足的危險感”。這時的英國政府可以說是十分矛盾的:它既想讓中日戰爭持續下去,不願對日本做出過分退讓,以便其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但另一方面它又極力尋求措施以“討好”日本。

在“天津英租界危機”爆發一年後,即1940年6月,英國同日本簽訂了“天津協定”。這一協定表明英國在政治和經濟上接受了日本在華北的獨佔地位,

7月9日,英日雙方達成了英國暫時停止滇緬公路上運輸戰略物資三個月的協定,既《英日關於封閉滇緬公路的協定》。此時的英國正受著極為嚴重的威脅:一方面,在歐洲,德國對英國本土的入侵形勢危急,義大利也對英國有蠢蠢欲動之勢;另一方面,

英國在遠東的防禦極為薄弱;

然而,英國的一次次讓步答覆並沒能使日本得到滿足,反而助長了其侵略野心,英國政府對日本妥協的底線是日本不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關於這一點,日本法西斯顯然無法做到。

滇緬公路關閉期間,日本不但不理會英國的“和談”建議,反而加快了其南下的步伐。英國的綏靖政策最終是害人害己。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日本眼裡也不過如此,一次次忍讓暴露了自身的無能,日本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幹他。

1941年12月7日襲擊美國珍珠港, 數小時後即12月8日侵佔英國殖民地香港,然後就組織海軍,準備登陸東南亞,接著擊敗英國Z艦隊,開始佔領東南亞,日本在3天時間裡陸續進攻了老牌的世界霸主英國,

進攻了新興霸主美國,並且都把他們打敗了.這樣強悍的毅力和決心,讓人汗顏,出呼了全世界的意料.

當時的英國沒有辦法顧忌到這邊的殖民地,他們也很想保住這邊的殖民地,但是他們自身都難保,所以當時也是任由小日本兒去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