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銅川耀州:扶貧路上的檢察情

“沒有檢察院十年的幫扶,就沒有麻子村群眾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是銅川市耀州區關莊鎮麻子村村委會主任安武明逢人常說的一句話。這句再也簡單不過的話,卻道出了該村35戶貧困戶和1000多名村民對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十年來幫扶的真情。


近年來,銅川市耀州區人民檢察院按照中央、省、市關於精准扶貧的要求,將精准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通過檢察幹警與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協調修建貧困戶安置住房、引導貧困戶發展農業產業等多種方式説明扶貧包抓村莊的35戶貧困戶努力實現脫貧。目前,該院對口幫扶的耀州區關莊鎮麻子村已建立了農業養殖合作社、“祥福園”生態觀光基地、光伏發電等系列產業專案。

通過產業帶動,全村的居民收入和生活水準有了大幅度提高,貧困人口正在逐年減少。該院助力脫貧攻堅對口幫扶組織有方,措施得力,成效明顯。今年被耀州區委區政府評為“駐村聯戶優秀單位”,該院派駐關莊鎮麻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被評為“全區先進駐村工作隊”。

精准幫扶“結窮親”

提到精准幫扶結窮親,麻子村的貧困戶劉拴紅激動地說:“我的幫扶責任人是耀州區檢察院的幹警郭韓民,他比我的親戚還親,多年以來,幾乎每週都要來看我,每年過年前他都給我家送年貨,還給我兩個孩子發壓歲錢。我相信在這個檢察院親戚的幫扶下,

我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該院作為關莊鎮麻子村的對口幫扶單位,長期派駐扶貧工作隊,副科級以上幹警帶頭,與貧困戶一對一“結對成親”,常來常往,摸清“窮親戚”家庭、住房、收入、致貧原因等真實情況,鼓勵窮親戚要有脫貧的勇氣、小康的信心、富裕的決心,盡可能為貧困戶排憂解難,辦好事實事。70歲的貧困戶楊恩印因為多年前兒子外出打工後無歸,經多方尋找杳無音信,
兒媳也帶著年幼的孫女改嫁到甘肅省慶陽市的農村,因家庭變故,中途將已上小學的孫女送回村裡由爺爺楊恩印撫養,但孫女的戶口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個古稀之年的貧困老人。由於在甘肅的養父母拒不配合戶口遷移,眼看即將上初中的孫女因為戶籍原因將面臨失學,多次溝通未果,加之路途遙遠,這讓爺孫二人陷入了彷徨。其幫扶“親戚”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党增明知道此情況後,
立即向該院黨組做了彙報,並親自驅車前往甘肅慶陽為學童協調辦理戶口遷移事宜,與甘肅當地公安機關、民政部門等多方協調,通過釋法說理向其養父母進行政策宣傳和思想動員,終於將孩子的戶口遷回了陝西原籍,並使其順利參加了“小升初”入學考試,解決了困擾爺孫多年的大難題。目前,她以優異的成績步入初中的校園歡度屬於自己的花季少年。諸如這樣的凡人善舉還有很多,幹警白小潔給患有老寒腿的“窮親戚”定期送去治病的偏方膏藥,王彬彬給一年難得買新衣的“窮親戚”不定期置辦“年貨”……

易地搬遷“挪窮窩”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個家庭的殷切期盼,尤其是那些逢雨屋漏的貧困戶。幾年前的麻子村,大部分村民居住的是80年代的土坯房,每年的雨季,村民的安全成了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幹警最擔心的事兒。要想讓貧困人口有安全感,改善住房是關鍵,只有住有所居,才能安居樂業。於是,該院黨組會商區國土局、住建局、扶貧局等多家單位,同麻子村村委會一道,努力改善該村貧困人口的住房條件,按照“資金支撐、政策扶持、群眾自願、整體推進”的原則,將全村35戶貧困戶及43戶危房戶全部納入易地移民搬遷專案,35戶貧困戶將於今年底集體喬遷新居。

說起易地搬遷項目,麻子村的非貧困戶老安卻別有一番感悟。2017年9月份,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協調有關單位為麻子村35戶貧困戶建設安置社區時,需要佔用老安的宅基地,老安很不情願離開住了三代人的祖遺宅基地。村委會,親戚鄰居三番五次為其談條件、做工作,均被老安拒絕,安置工程一度陷入僵局。此時,耀州區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幹警李玉鋒、李啟元敲開了老安家的大門,耐心地從法律上和國家的扶貧政策上為老安進行宣傳動員,通過連續一周多的思想工作,老安的思想工作終於做通了,同意讓出自己的宅基地,配合全村的貧困戶安置住房建設。“有檢察院的人給我‘擔保’,我就放心了。檢察院這麼多年來給我們村上辦了許多好事,我們相信檢察院的人!”,心結被打開的老安笑著說道。

產業扶持“摘窮帽”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更是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的保證。麻子村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大村,沒有現代化產業,傳統的種植業就是全村的主導產業,村民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就是依靠務工和傳統農業,貧困發生率12.5%,貧困人口家庭收入來源單一讓這個出了名的貧困村一時難以摘掉“貧困”的帽子。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在近年來的脫貧攻堅中,努力引導貧困人口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過度,全方位為貧困農業人口謀求出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2015年,該院協調各方力量在對口幫扶的麻子村成立了全村第一個農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全村34戶貧困戶納入合作社股東,每戶貧困戶均可以在每年年底拿到至少數千元的產業紅利。同時,該合作社還吸收了部分貧困戶在合作社內進行養殖和務工,這樣一來,既讓貧困人口增加了收入,還促進了就業,學到了技術。另外,在該院的積極幫助下,村裡還先後成立了果業專業合作社和光伏發電專業合作社,6戶貧困戶在自家辦起了養雞場、養兔場和養鴨場,貧困人口的收入從傳統的種植業逐步向經濟效益好的養殖業過度。在多種產業的帶動下,35戶300餘名貧困人口全部參與集體創業,麻子村的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4800元,多次被市、區兩級評為脫貧攻堅先進村,今年被銅川市委市政府授予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

多管齊下“拔窮根”

扶貧先扶志和智,幫人要幫技和藝,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麻子村自然條件差,產業結構單一,農民缺乏就業技能,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不足是導致貧困的直接原因。要想讓扶貧包抓工作事半功倍,就必須開化思想,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在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勞動技能培訓、激發貧困人口發家致富內在動力等多方面下功夫。”,這是耀州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任增世在對麻子村首次調研中得出的結論。在隨後的對口幫扶中,該院注重以多種方式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先後幫助引導該村建立了“祥福院”生態觀光基地和光伏發電產業專案,發展現代果業200餘畝,種植花椒等經濟作物800餘畝,開辦家庭養殖產業7戶;聘請果業專家作為果樹種植的技術顧問,開展果業種植及管理培訓40餘次;幫助貧困戶流轉土地60畝;成立互助資金協會,為貧困戶提供小額資金貸款9戶60余萬元;聯繫就業培訓機構為貧困家庭婦女提供家政培訓16次,提供就業崗位52個,簽訂就業合同34人;幫助18戶貧困戶中的29名學生享受教育扶持政策;協調辦理35戶貧困戶126人平穩就業。同時還先後協調相關單位為麻子村修建了水井、村莊道路,建起了村“兩委會”辦公樓、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廣播站、鄉村快遞收發室、鄉村便民超市、幸福互助院和衛生室,並對鄉村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安裝了路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文化生活多彩紛呈,2016年麻子村被評為全市美麗鄉村。

冬去春來,寒暑幾更,十載幫扶,情深意濃。行走在寬闊乾淨的村莊道路上,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房屋依次排開,兩旁的路燈和綠蔭把整個村莊點綴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麻子村一改昔日貧困落後的面貌,舒展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畫卷。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將沐浴著脫貧攻堅政策的春風,乘風破浪,持續傾注扶貧路上的檢察情。

供稿:銅川市耀州區人民檢察院

諸如這樣的凡人善舉還有很多,幹警白小潔給患有老寒腿的“窮親戚”定期送去治病的偏方膏藥,王彬彬給一年難得買新衣的“窮親戚”不定期置辦“年貨”……

易地搬遷“挪窮窩”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個家庭的殷切期盼,尤其是那些逢雨屋漏的貧困戶。幾年前的麻子村,大部分村民居住的是80年代的土坯房,每年的雨季,村民的安全成了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幹警最擔心的事兒。要想讓貧困人口有安全感,改善住房是關鍵,只有住有所居,才能安居樂業。於是,該院黨組會商區國土局、住建局、扶貧局等多家單位,同麻子村村委會一道,努力改善該村貧困人口的住房條件,按照“資金支撐、政策扶持、群眾自願、整體推進”的原則,將全村35戶貧困戶及43戶危房戶全部納入易地移民搬遷專案,35戶貧困戶將於今年底集體喬遷新居。

說起易地搬遷項目,麻子村的非貧困戶老安卻別有一番感悟。2017年9月份,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協調有關單位為麻子村35戶貧困戶建設安置社區時,需要佔用老安的宅基地,老安很不情願離開住了三代人的祖遺宅基地。村委會,親戚鄰居三番五次為其談條件、做工作,均被老安拒絕,安置工程一度陷入僵局。此時,耀州區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幹警李玉鋒、李啟元敲開了老安家的大門,耐心地從法律上和國家的扶貧政策上為老安進行宣傳動員,通過連續一周多的思想工作,老安的思想工作終於做通了,同意讓出自己的宅基地,配合全村的貧困戶安置住房建設。“有檢察院的人給我‘擔保’,我就放心了。檢察院這麼多年來給我們村上辦了許多好事,我們相信檢察院的人!”,心結被打開的老安笑著說道。

產業扶持“摘窮帽”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更是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的保證。麻子村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大村,沒有現代化產業,傳統的種植業就是全村的主導產業,村民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就是依靠務工和傳統農業,貧困發生率12.5%,貧困人口家庭收入來源單一讓這個出了名的貧困村一時難以摘掉“貧困”的帽子。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在近年來的脫貧攻堅中,努力引導貧困人口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過度,全方位為貧困農業人口謀求出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2015年,該院協調各方力量在對口幫扶的麻子村成立了全村第一個農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全村34戶貧困戶納入合作社股東,每戶貧困戶均可以在每年年底拿到至少數千元的產業紅利。同時,該合作社還吸收了部分貧困戶在合作社內進行養殖和務工,這樣一來,既讓貧困人口增加了收入,還促進了就業,學到了技術。另外,在該院的積極幫助下,村裡還先後成立了果業專業合作社和光伏發電專業合作社,6戶貧困戶在自家辦起了養雞場、養兔場和養鴨場,貧困人口的收入從傳統的種植業逐步向經濟效益好的養殖業過度。在多種產業的帶動下,35戶300餘名貧困人口全部參與集體創業,麻子村的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4800元,多次被市、區兩級評為脫貧攻堅先進村,今年被銅川市委市政府授予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

多管齊下“拔窮根”

扶貧先扶志和智,幫人要幫技和藝,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麻子村自然條件差,產業結構單一,農民缺乏就業技能,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不足是導致貧困的直接原因。要想讓扶貧包抓工作事半功倍,就必須開化思想,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在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勞動技能培訓、激發貧困人口發家致富內在動力等多方面下功夫。”,這是耀州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任增世在對麻子村首次調研中得出的結論。在隨後的對口幫扶中,該院注重以多種方式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先後幫助引導該村建立了“祥福院”生態觀光基地和光伏發電產業專案,發展現代果業200餘畝,種植花椒等經濟作物800餘畝,開辦家庭養殖產業7戶;聘請果業專家作為果樹種植的技術顧問,開展果業種植及管理培訓40餘次;幫助貧困戶流轉土地60畝;成立互助資金協會,為貧困戶提供小額資金貸款9戶60余萬元;聯繫就業培訓機構為貧困家庭婦女提供家政培訓16次,提供就業崗位52個,簽訂就業合同34人;幫助18戶貧困戶中的29名學生享受教育扶持政策;協調辦理35戶貧困戶126人平穩就業。同時還先後協調相關單位為麻子村修建了水井、村莊道路,建起了村“兩委會”辦公樓、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廣播站、鄉村快遞收發室、鄉村便民超市、幸福互助院和衛生室,並對鄉村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安裝了路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文化生活多彩紛呈,2016年麻子村被評為全市美麗鄉村。

冬去春來,寒暑幾更,十載幫扶,情深意濃。行走在寬闊乾淨的村莊道路上,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房屋依次排開,兩旁的路燈和綠蔭把整個村莊點綴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麻子村一改昔日貧困落後的面貌,舒展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畫卷。耀州區人民檢察院將沐浴著脫貧攻堅政策的春風,乘風破浪,持續傾注扶貧路上的檢察情。

供稿:銅川市耀州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