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記者蹲點:扶貧路上的“女漢子”

劉玉榮和渠長健等查看前柏崗村文化 廣場建設進度。

劉玉榮和渠長健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全媒體記者 趙虎 攝

劉玉榮,現年53歲,市委老幹部局副局長,也是通許縣厲莊鄉前柏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是扶貧重要崗位上為數不多的女同志之一。

“今明兩年,我們要重點實施三個專案:一是依託扶貧整村推進示範村項目,

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二是完成村民文化廣場建設,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三是調整種植結構,上專案、建大棚,實現農戶脫貧增收。”7月6日中午,記者趕往前柏崗村採訪時,劉玉榮正在村委和其他幫扶隊隊員以及鄉鎮包村幹部潘建利、駐村第一書記渠長健、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議下一步扶貧計畫。

“前柏崗村是2018年預脫貧的貧困村,現有333戶1600人,貧困人口有90戶375人。

缺資金、少技術、缺勞力,患病、殘疾、孩子上學是該村貧困戶致貧的主要原因。”劉玉榮簡單向記者介紹了前柏崗村的情況。“走,隨我們去看幾戶貧困戶吧。我們走訪貧困戶時,基本上都是趁中午吃飯的時間和晚上,因為其他時間農戶要下地幹活,不好找人。”在去貧困戶秦剛強家的路上,劉玉榮邊走邊說。

秦剛強家4口人,妻子長年有病,兩個孩子還在上學,主要是因病致貧。當我們來到秦剛強家時,

他的妻子馬平華剛吃過飯,在門口坐著。“劉隊長,聽說您要出去學習幾天?”馬平華一見到劉玉榮就問。“是啊。過兩天我就要去上海參加咱市委組織的新聞發言人培訓,得一周時間。這不,我臨走不放心,再來看看你們。”劉玉榮說,“你的病怎麼樣了?”“這不,剛做完手術,現在還在恢復中。”據瞭解,馬平華患病有10多年了,每年都要吃藥、打針、住院,花了不少錢。1個月前,馬平華在醫院做了手術。
“你要注意休息,不舒服了給我打電話。”劉玉榮對馬平華說。

離開秦剛強家,記者一行來到前柏崗村文化廣場項目建設工地。記者看到,該專案占地約10畝,剛剛平整過地面。“我們現在的村委會只能算臨時村委會,實際上那裡是我們村黨支部書記秦英的家。”隨行的村會計秦明告訴記者,“為了徹底改善村委會的辦公條件,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幫扶工作隊來到村裡後,

積極同通許縣委老幹部局、通許縣扶貧辦等單位協調,多管道爭取資金支援,促成了前柏崗村文化廣場項目。”“這個地方幾個月前還是一個大坑,我們剛剛把坑填平,準備在這兒修建一個400多平方米的集金融服務點、電商服務點、便民服務點、精准扶貧工作室、黨員活動室、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於一體的黨群綜合服務體,修建一個文化廣場,安裝一些健身器材。”劉玉榮告訴記者,“經我們前期協調,已有愛心企業捐贈了價值10萬餘元的乒乓球台、籃球架、單雙杠等,現在已經拉到村委會了。”

“缺資金的31戶143人,因病致貧的37戶137人,因上學致貧的16戶71人,因殘疾致貧的6戶24人……”這是記者在劉玉榮的駐村工作筆記本上看到的貧困戶統計情況,也是她每天思考最多的內容。作為一個生長在城市、工作在機關、沒有農村扶貧經驗的女同志,劉玉榮在駐村第一天就下定了“不見成效不回家、不出成績不離崗”的決心。

為前柏崗村小學捐贈價值13萬餘元的圖書和體育器材,為貧困戶送去價值6萬餘元的大米、花生油、雞蛋、掛麵等生活用品,為村“兩委”購置價值6萬餘元的辦公桌椅、檔案櫃、空調、電視機、電腦、印表機等辦公用品,為貧困戶留守兒童捐贈價值1萬餘元的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一年多來,劉玉榮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走訪困難群眾,積極爭取扶貧專案,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以一個“女漢子”的姿態,在扶貧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扶貧日記

真抓實幹助扶貧

通許縣厲莊鄉前柏崗村駐村第一書記 渠長健

根據通許縣委統一安排,受通許縣委老幹部局委派,我於2016年4月20日到通許縣厲莊鄉前柏崗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該村1600口人,1840畝耕地,40名黨員,貧困戶90戶,貧困人口375人。由於該村距離縣城較遠,交通條件落後,教育資源匱乏,沒有村室、文化廣場,道路年久失修。

入村後,我切實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指導村委會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按時組織開好“夜談會”,按照“一遍三定”要求,為全村40名黨員設崗定責,讓全村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積極發揮作用。在脫貧攻堅特殊時期,我堅持吃住在村,規範貧困戶和村裡檔案資料,按照扶貧工作時間節點,圓滿完成了精准扶貧檔卡規範工作。

駐村以來,我與村“兩委”班子、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幫扶工作隊及包村領導幹部緊密團結,多方協調,先後聯繫為該村小學捐贈圖書、體育器材等,為村室配備了辦公桌椅、檔案櫃、電視、空調等。村民文化廣場正在籌備建設中,健身器材已準備齊全。為秦紅、張保祥等特困戶修大門、壘院牆,購買電視機、電風扇,讓貧困戶深切感受到黨的溫暖。每逢重要節日,慰問困難群眾、留守兒童、老黨員、貧困戶。下一步,我將不斷完善扶貧計畫和脫貧措施,落實好扶貧相關政策,確保前柏崗村在2018年完成脫貧任務。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我將與村“兩委”、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幫扶工作隊共同努力,讓前柏崗村早日成為美麗富裕的鄉村典範。

”劉玉榮告訴記者,“經我們前期協調,已有愛心企業捐贈了價值10萬餘元的乒乓球台、籃球架、單雙杠等,現在已經拉到村委會了。”

“缺資金的31戶143人,因病致貧的37戶137人,因上學致貧的16戶71人,因殘疾致貧的6戶24人……”這是記者在劉玉榮的駐村工作筆記本上看到的貧困戶統計情況,也是她每天思考最多的內容。作為一個生長在城市、工作在機關、沒有農村扶貧經驗的女同志,劉玉榮在駐村第一天就下定了“不見成效不回家、不出成績不離崗”的決心。

為前柏崗村小學捐贈價值13萬餘元的圖書和體育器材,為貧困戶送去價值6萬餘元的大米、花生油、雞蛋、掛麵等生活用品,為村“兩委”購置價值6萬餘元的辦公桌椅、檔案櫃、空調、電視機、電腦、印表機等辦公用品,為貧困戶留守兒童捐贈價值1萬餘元的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一年多來,劉玉榮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走訪困難群眾,積極爭取扶貧專案,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以一個“女漢子”的姿態,在扶貧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扶貧日記

真抓實幹助扶貧

通許縣厲莊鄉前柏崗村駐村第一書記 渠長健

根據通許縣委統一安排,受通許縣委老幹部局委派,我於2016年4月20日到通許縣厲莊鄉前柏崗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該村1600口人,1840畝耕地,40名黨員,貧困戶90戶,貧困人口375人。由於該村距離縣城較遠,交通條件落後,教育資源匱乏,沒有村室、文化廣場,道路年久失修。

入村後,我切實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指導村委會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按時組織開好“夜談會”,按照“一遍三定”要求,為全村40名黨員設崗定責,讓全村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積極發揮作用。在脫貧攻堅特殊時期,我堅持吃住在村,規範貧困戶和村裡檔案資料,按照扶貧工作時間節點,圓滿完成了精准扶貧檔卡規範工作。

駐村以來,我與村“兩委”班子、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幫扶工作隊及包村領導幹部緊密團結,多方協調,先後聯繫為該村小學捐贈圖書、體育器材等,為村室配備了辦公桌椅、檔案櫃、電視、空調等。村民文化廣場正在籌備建設中,健身器材已準備齊全。為秦紅、張保祥等特困戶修大門、壘院牆,購買電視機、電風扇,讓貧困戶深切感受到黨的溫暖。每逢重要節日,慰問困難群眾、留守兒童、老黨員、貧困戶。下一步,我將不斷完善扶貧計畫和脫貧措施,落實好扶貧相關政策,確保前柏崗村在2018年完成脫貧任務。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我將與村“兩委”、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幫扶工作隊共同努力,讓前柏崗村早日成為美麗富裕的鄉村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