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記者蹲點:變化中的袁莊村

在昔日荒廢的村小學舊址上,經過20多天的日夜奮戰,如今已建成600平方米的廠房。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 凰”。服裝廠、紙箱廠等專案的前期入駐 工作正在洽談之中。 全媒體記者朱朝星攝

6月8日,雨後的尉氏縣崗李鄉袁莊村,收割後的麥田裡,剛露頭的禾苗貪婪地喝著甘霖,村裡新修建的水泥路整潔平坦,

村民房前屋後的菜蔬成畦,處處清新,處處田園……

袁莊村是尉氏縣崗李鄉最偏西南方向的貧困村。該村有252戶、1034人。自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尉氏縣政協高度重視,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劉會敏多次深入袁莊村開展調研,並現場辦公進行幫扶;尉氏縣政協主席高玲捨棄節假日,深入農家訪貧問苦,精准識別、精准施策、精准發力,全力以赴確保扶貧工作穩步推進。

幫要幫到點子上,扶要扶在根本中。為切實解決袁莊村村民吃水難的問題,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多次向尉氏縣委領導、縣水利部門反映,希望儘快解決村民的飲水問題。通過多方努力,袁莊村投資60余萬元的自來水工程於2016年8月底竣工,從此村民喝上了自來水。

“這水老甜了,喝著老得勁!喝了幾十年的小井水,從今往後再也不用喝了……”93歲高齡的村民李福蘭握著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隊員李昶鳴的手道出了心裡話。

七旬老人袁西恩更是高興得熱淚盈眶:“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我以後再也不用為身體不便吃水難發愁了。政府還想方設法讓我們儘快脫貧過上好生活,真是太感謝了!”

出行難一直是困擾袁莊村的重要問題之一。由於道路年久失修,村裡的主幹道幾乎成了擺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村民種植的農作物不好外運。要想富先修路。可是資金從哪裡來?由於沒有資金,修路的事情就一直“擱淺”。

瞭解到群眾疾苦後,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尉氏縣政協及崗李鄉協調扶貧資金80余萬元,將該村2.2公里長的主幹道修繕一新;為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又協調來價值3萬餘元的健身器材等,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健身遊玩的好去處。

今年“三夏”期間,村民拉著收割的農作物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再也不用擔心車陷進泥濘裡,心裡別提多高興了。崗李鄉包村幹部張國法表示,袁莊村大大小小22條道路的修建工作正在緊張籌畫中。道路修建完畢後,隨著100盞路燈的亮化、文化廣場的美化及新健身器材的安裝,必將扮靚袁莊村的角角落落。

貧困戶的脫貧一直是大家關心的主題。為了儘快讓貧困戶脫貧,袁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尉氏縣政協辦公室主任張柏松,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隊長任楓及包村專幹鐘根正等鄉、村領導,多次深入貧困戶家中,訪貧問苦,做好精准識別工作。如今,趙保全、陳鐵成、袁見喜、袁西珍等貧困戶家的院牆、廁所都測量完畢,2.6萬塊磚、18塊預製板、4個門窗共計5.86萬元的材料錢也都有了著落。

產業助力脫貧才能實現真脫貧。為了讓袁莊村有自己的村辦企業,崗李鄉黨委書記史獻志結合實際,多方考察,精心佈局,在原來荒廢的村小學舊址上,經過20多天的日夜奮戰,建起一座600平方米的廠房,將帶動全村2/3的貧困戶就業。如今,已栽下“梧桐樹”,還要引來“金鳳凰”。服裝廠、紙箱廠等專案的前期入駐工作正在洽談中……為了帶動勞動力就業,該村依靠離鄭州航空港區近的優勢,鄉村包工頭袁延卿等組織村裡青壯勞力六七十人到港區打工;為了解決留守老人、婦女就業,該村依靠村裡的兩個農業合作社,留守人員既能幫工又能顧家;鄉村能人師紅濤等人常年在外養蜂,依靠一門技藝,帶動村裡親友致富;為了發展種植養殖業,村支書袁占軍帶領群眾種藕、養魚,成為村民致富的一個門路……

扶貧日記

勇於擔當 不辱使命

尉氏縣崗李鄉袁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張柏松

帶著黨組織的重托,我來到尉氏縣崗李鄉袁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也深刻感受到使命和責任的重大。

精准扶貧的精髓在於精准識別、精准施策,從而精准發力。扶貧要根據致貧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確保扶貧工作穩步推進。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我長期堅守一線,白天入戶訪貧問苦,夜晚埋頭整理資料。冒雨入戶、冒高溫入戶、深夜入戶、通宵達旦整理檔卡,已經成為包括駐村第一書記在內眾多幫扶隊隊員的工作常態。但大家任勞任怨,因為大家心中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早日使貧困戶脫貧奔上小康!

由於農民生活的特點,在“三夏”大忙時節做好資訊採集工作並不容易,所以很多時候工作就在田間地頭進行,然後再到家跟蹤完善。按照要求,貧困戶明白卡等需要駐村第一書記親自填寫,有時候我一坐就是一整天,吃飯也是匆匆了事……為了給貧困戶改善生活環境,我們冒高溫認真測量,2.6萬塊磚、18塊預製板、4個大小門窗是大家精心測算的結果,5.86萬元的材料錢也是大家在一起精細計算又協調籌措的結果……

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駐村以來,我和駐村工作隊及鄉鎮幫扶人員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但做好扶貧工作,除了“輸血”更要“造血”。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工作,勇於擔當,克難攻堅,不辱使命,切實履行好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袁莊村的貧困戶一定能脫貧奔小康。

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隊長任楓及包村專幹鐘根正等鄉、村領導,多次深入貧困戶家中,訪貧問苦,做好精准識別工作。如今,趙保全、陳鐵成、袁見喜、袁西珍等貧困戶家的院牆、廁所都測量完畢,2.6萬塊磚、18塊預製板、4個門窗共計5.86萬元的材料錢也都有了著落。

產業助力脫貧才能實現真脫貧。為了讓袁莊村有自己的村辦企業,崗李鄉黨委書記史獻志結合實際,多方考察,精心佈局,在原來荒廢的村小學舊址上,經過20多天的日夜奮戰,建起一座600平方米的廠房,將帶動全村2/3的貧困戶就業。如今,已栽下“梧桐樹”,還要引來“金鳳凰”。服裝廠、紙箱廠等專案的前期入駐工作正在洽談中……為了帶動勞動力就業,該村依靠離鄭州航空港區近的優勢,鄉村包工頭袁延卿等組織村裡青壯勞力六七十人到港區打工;為了解決留守老人、婦女就業,該村依靠村裡的兩個農業合作社,留守人員既能幫工又能顧家;鄉村能人師紅濤等人常年在外養蜂,依靠一門技藝,帶動村裡親友致富;為了發展種植養殖業,村支書袁占軍帶領群眾種藕、養魚,成為村民致富的一個門路……

扶貧日記

勇於擔當 不辱使命

尉氏縣崗李鄉袁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張柏松

帶著黨組織的重托,我來到尉氏縣崗李鄉袁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也深刻感受到使命和責任的重大。

精准扶貧的精髓在於精准識別、精准施策,從而精准發力。扶貧要根據致貧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確保扶貧工作穩步推進。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我長期堅守一線,白天入戶訪貧問苦,夜晚埋頭整理資料。冒雨入戶、冒高溫入戶、深夜入戶、通宵達旦整理檔卡,已經成為包括駐村第一書記在內眾多幫扶隊隊員的工作常態。但大家任勞任怨,因為大家心中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早日使貧困戶脫貧奔上小康!

由於農民生活的特點,在“三夏”大忙時節做好資訊採集工作並不容易,所以很多時候工作就在田間地頭進行,然後再到家跟蹤完善。按照要求,貧困戶明白卡等需要駐村第一書記親自填寫,有時候我一坐就是一整天,吃飯也是匆匆了事……為了給貧困戶改善生活環境,我們冒高溫認真測量,2.6萬塊磚、18塊預製板、4個大小門窗是大家精心測算的結果,5.86萬元的材料錢也是大家在一起精細計算又協調籌措的結果……

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駐村以來,我和駐村工作隊及鄉鎮幫扶人員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但做好扶貧工作,除了“輸血”更要“造血”。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工作,勇於擔當,克難攻堅,不辱使命,切實履行好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袁莊村的貧困戶一定能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