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記者蹲點:楊橋村“變形記”

6月16日,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城管局電管所工作人員在為楊橋村安裝路燈。

6月16日,李志強(左)與焦俊青(右)在貧困戶家中瞭解精准扶貧工作的落實和成效。 石斐 攝

6月16日一大早,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城管局電管所工作人員拉著一車嶄新的路燈來到水稻鄉楊橋村,按照城市夜間照明標準,為該村安裝了63盞路燈。

隨著用電線路和電錶等設施的完善,楊橋村將結束夜間村內無照明的歷史。

楊橋村瀕臨黃河大堤,交通閉塞、土地沙化、人均地少、發展滯後,有貧困戶49戶107人。“老、舊、亂、窮”是楊橋村的真實寫照。

“治疾先找病灶,脫貧先挖窮根。”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城管局副局長、楊橋村駐村第一書記焦俊青,站在村委會辦公室門口向記者介紹道。一入村,焦俊青和扶貧工作人員就組織召開了村“兩委”班子會、黨員座談會、群眾代表會等瞭解情況,

廣泛徵求意見,傾聽群眾心聲。經過研究分析楊橋村的貧困狀況,大家找出了楊橋村“基礎、思想、人才、金融、醫療”貧困的精准“五項”。

“找到了問題,就要尋求解決的辦法。焦裕祿常講‘當工作感到沒辦法的時候,你就到群眾中去,問問群眾,你就有辦法了’。”焦俊青告訴記者,駐村扶貧工作人員遇到困難時都會想起焦裕祿的這句話。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範圍甚廣,大量紛繁複雜的工作,一開始讓焦俊青束手無策。焦俊青就向當地的村民學習,學習農村辦事的方式,學習農村工作的方法。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磨合,通過一件件實事、一天天工作,村莊和村民的思想漸漸發生了變化。如今,該村已完成兩眼600米深水井工程,飲用水符合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要求;新打機井40眼,解決了村民澆地難的問題;村裡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
電錶全部更換為智慧電錶;實現了廣播電視戶戶通,並已達到全村通寬頻標準;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村衛生室建設已達到標準,配備有4名工作人員;公車通到了村口;完成了9戶危房改造。針對扶貧工作,焦俊青和駐村扶貧工作人員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實施“養一批、扶一下、拉一把、揚一鞭、送一程”的幫扶辦法,並通過環衛公益崗位幫扶、教育幫扶、醫療幫扶、就業幫扶、領導結對幫扶等方式讓貧困戶逐步脫貧。
“目前,村裡20戶貧困戶又與20名市、縣級領導結成幫扶對子,全村實現貧困戶結對全覆蓋。”焦俊青說。

“我們扶貧工作人員,不僅要讓貧困村實現脫貧,更要讓村民致富。”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扶貧辦主任李志強說,“給錢給物,不如給村裡建個好班子!”在改變村莊外部形象的同時,扶貧工作人員對村“兩委”工作職責進一步明晰,強化組織引導和制度規範,增強班子帶領群眾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村“兩委”班子開展教育培訓,增強班子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和責任心。“這將是楊橋村以後持續變化的重要內部支撐。”李志強說。

如今,楊橋村流行一句話:“關係親不親,要看用心真不真。誰把群眾當親人,就會贏得群眾心。”一年多來,楊橋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楊橋村繼續發生著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變化。“創建一個優秀黨支部、建設一個美麗新農村,完成2017年全村脫貧的目標。”焦俊青說,“這就是我們楊橋村‘變形’的終極目標。”

扶貧日記

組織帶動 依靠群眾 是破解貧困難題的關鍵

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水稻鄉楊橋村駐村第一書記 焦俊青

2015年10月,組織安排我到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水稻鄉楊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近兩年來,我經歷了很多,感觸很深、感慨很多,認為只有組織帶動、依靠群眾,才是取得扶貧攻堅勝利的關鍵,才是長遠發展的根本。

通過實際工作,我感到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沒有鄉黨委的領導、村“兩委”的扎實工作、主體責任的落實,扶貧工作僅靠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是搞不好的。楊橋村發展滯後,存在交通閉塞、土地沙化、人均地少的客觀原因,但以往基層組織薄弱、黨員帶動性不強,也是形成落後的因素。只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使其投入到脫貧攻堅中,才能構築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對此,我在工作中嚴格遵循“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思想解放是前提”的原則。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增強信心。如果不能立志,即使一時脫貧,最終會再度返貧。只有把志立起來,加上技術、思路,才能增強致富本領,真正脫貧。

一個村的貧困戶再多,只要我們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甩開膀子、擼起袖子”,一戶一戶瞭解情況,因戶施策,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有了組織帶領,就要依靠群眾擰成一股繩,踏踏實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感情融洽在基層,把楊橋村致貧的癥結一個一個化解,幫助楊橋村把發展的願望實現。

強化組織引導和制度規範,增強班子帶領群眾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村“兩委”班子開展教育培訓,增強班子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和責任心。“這將是楊橋村以後持續變化的重要內部支撐。”李志強說。

如今,楊橋村流行一句話:“關係親不親,要看用心真不真。誰把群眾當親人,就會贏得群眾心。”一年多來,楊橋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楊橋村繼續發生著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變化。“創建一個優秀黨支部、建設一個美麗新農村,完成2017年全村脫貧的目標。”焦俊青說,“這就是我們楊橋村‘變形’的終極目標。”

扶貧日記

組織帶動 依靠群眾 是破解貧困難題的關鍵

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水稻鄉楊橋村駐村第一書記 焦俊青

2015年10月,組織安排我到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水稻鄉楊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近兩年來,我經歷了很多,感觸很深、感慨很多,認為只有組織帶動、依靠群眾,才是取得扶貧攻堅勝利的關鍵,才是長遠發展的根本。

通過實際工作,我感到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沒有鄉黨委的領導、村“兩委”的扎實工作、主體責任的落實,扶貧工作僅靠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是搞不好的。楊橋村發展滯後,存在交通閉塞、土地沙化、人均地少的客觀原因,但以往基層組織薄弱、黨員帶動性不強,也是形成落後的因素。只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使其投入到脫貧攻堅中,才能構築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對此,我在工作中嚴格遵循“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思想解放是前提”的原則。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增強信心。如果不能立志,即使一時脫貧,最終會再度返貧。只有把志立起來,加上技術、思路,才能增強致富本領,真正脫貧。

一個村的貧困戶再多,只要我們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甩開膀子、擼起袖子”,一戶一戶瞭解情況,因戶施策,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有了組織帶領,就要依靠群眾擰成一股繩,踏踏實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感情融洽在基層,把楊橋村致貧的癥結一個一個化解,幫助楊橋村把發展的願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