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曌豐文化講述中國最早的硬筆書法甲骨文

湯大民先生提出:中國書法開端于硬筆書法,甲骨書法

最早的硬筆書法,是用刀刻在質地堅硬的甲骨上的。●也有人

提出,考古發現在商代已經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甲骨文應當

是先用毛筆寫,然後刻上去的。

在堅硬的甲骨上面刻字很費力

氣,為了提高效率,契刻人對毛筆字跡進行了改造:主要是改粗

筆為細筆,改填實為句廓,改圓形為方形。

在近300年的殷墟甲

骨文書法史中,刻寫風格變化的過程是:筆劃由繁到簡,簡而複

繁;字形由大至小,日趨定型;契刻技巧由粗至細,精雕細刻,今天,我們欣賞甲骨文藝術風格的時候,

可以感受到有一種神聖肅穆的氣息,可以欣

賞到其契刻字形的對稱美和自然天成的章法

佈局。郭沫若先生在《股契粹編·自序》中

說:“卜辭契於龜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

令吾輩數千載後人神往……細者於方寸之片

刻文數十;壯者其一字之長,徑可運寸。而

行之疏密,字之結構,回環照應,井井有

條。”郭沫若因此肯定地說:“足知存世契文

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

王、顏、柳也。”

甲骨文採取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豎式

排列方式,這種書寫文字的方法和規矩,影

響了中國漢字書寫方法幾千年,直到五四新

平文化運動才改為自左而右橫式的排列方式

關於甲骨文的空間美感,現代學者陳振濂先生評價說:“古

語說得好:‘一刀界出生死關。”甲骨文正是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

的。字形大小錯落有致,純古可愛之外,它在文字系統化方面也

邁出了堅實而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導致了漢字結構體系的初具規

模,其結果則是漢字書法空間結構美的成形。它摒棄了原始的象

形因素的形式限制,鮮明地顯示出自身的特徵—抽象的絕非模

仿式的空間,從而與繪畫拉開了距離。這後一點決定了書法命運

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