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還原地球生命歷史畫卷 三位院士參與編寫的科普教材,你看不看?

由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和北京古脊椎所共同編著的教材《生物演化與環境》,

近日正式出版。與過去的教材不同,這本書主要由18位一線頂尖的研究人員聯合編寫,其中更有三位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原本在象牙塔里搞研究的大師們,怎麼會想到編一本科普教材呢?

本次發佈的新書《生物演化與環境》是古生物學家根據真實的化石資訊,

來還原地球38億年漫長的生命歷史畫卷,內容包括生物及其類群的起源、大幅射和大滅絕、全球氣候變化等等。

這本書主要面向大學全學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同時也是一本通俗有趣的大眾科普讀物,它的每個章節負責人都是當今該領域國際著名的專家,而且全都是一線研究人員,其中更有三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其中主編戎嘉余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說,

編寫科普教材,意義不亞於作科學研究,就以“進化論”為例,很多概念在科普過程中就出了偏差,例如廣為人知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實際上生物進化有很大隨機性,不一定是最適者生存,更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所描述的“強者生存”,但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把進化論理解為“強者生存”,甚至還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中科院院士戎嘉余表示:“這實際上對自己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所以我相信還是要讓孩子來發揮他自己的特長,有的適合做這件事情,有的適合做那件事情,有的適合成科學家,有的適合成大國工匠,行行出狀元,不是一條路可以走,就像生命演化一樣。”

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介紹,近兩年來,該所一直在推動一線科研工作者走出“象牙塔”,去學校裡上課,去社會上科普,編寫教材也是其中的一環。這本教材未來除了會被多所大學採用為課本之外,也會是做通識教育的一本好書,其最大特色就是足夠前沿。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袁訓來說:“有時候編寫出來的教材,如果不是一線科學家來做這個事的話,它很有可能編寫印出來的時候,很多知識點都會過時了,所以這個選擇一線科學家,就是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