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斯皮爾伯格第一次到中國拍片就遭遇罰款,成為中國教科書經典案例

斯皮爾伯格1987年到中國拍攝《太陽帝國》,令所有的人都豔羨的是,

他竟然能讓上海的外灘封閉了三天,讓他拍攝抗戰期間的上海逃難的難民潮。

實際上,斯皮爾伯格能有此百年難遇的機遇,並不是一次偶然。

應該說,他拍攝的電影是反映抗日戰爭的主題助了他一臂之力,畢竟在《太陽帝國》裡,斯皮爾伯格還是呈現出了日本人的殘酷、兇暴、怪戾的基調,雖然影片裡的小男孩對日本人的勇敢精神頗為心儀,也因為這一點,使得電影日後遭人詬病許多,

但是,小孩子對是非的判斷能力,向來是缺乏理性的。

況且,斯皮爾伯格拍這個電影的本身用意,也不是想還原中國抗日戰爭的真實面貌,而完全是想表現一個小男孩在封閉的集中營裡,看慣了人生的險惡,游走在生存與死亡的邊緣,在身體成長過程中,也刻下了傷痕累累的心靈重創。

戰爭讓一個孩子的童真與稚氣消失得絲毫不見,影片最後,經過了戰爭洗禮的男孩面容憔悴,目光呆滯,甚至對突然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父母也毫無驚喜之感。

電影雖然沒有直接表現日本人的暴行,但是整個電影的基調,仍然陳述著日本人發動的戰爭,讓一個孩子的人生發生了可怕的逆轉,從總體基調上,

表達的是日本侵華戰爭給一個普通男孩所帶來的觸及心靈的傷害。

它與《辛德勒的名單》其實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就是通過孩子的眼睛,來觀看戰爭的恐怖,感受戰爭的傷害,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是能夠獲得特別的感染人的效果。

正是對日本法西斯的揭露,才是斯皮爾伯格能夠進入中國拍攝的原因。

這個好運,並不是所有的美國電影人都能享受到的。就在前一年,1986年,

當時麥當娜就想和她的第一任丈夫到上海來拍攝電影《上海驚情》,但中國方面根本沒有理這個茬,麥當娜只好將劇組開進了香港,意圖用香港的佈景來代替上海的實景,但是,香港的山寨版上海,是無論如何無法以假亂真的,麥當娜無計可施,只得以遊客的身份,來到上海,實地感受一下上海的風情地貌。

可見,斯皮爾伯格能夠進入上海拍攝,並且將外灘封閉三天供他拍攝,可以說在上海歷史上是罕見的。

當然,這也不是外灘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筆者查了一下資料,在1951年拍攝的反映上海人民支持解放鬥爭的影片《團結起來到明天》中,就出現了工人遊行隊伍在外灘源一帶活動的鏡頭,但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規模、全景式地以外灘為實景的拍攝特徵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為了這次在外灘的拍攝,斯皮爾伯格支付了100多萬美元。從後來的拍攝效果來看,這的確是物超所值了,因為你再有錢,也不會答應你讓一個城市停止它的運行,供你拍攝三天吧。

而整個電影二千多萬美元的投資,也讓當時的中國電影人兩眼發綠。

斯皮爾伯格在上海外灘拍攝的過程中,當時上海的著名導演謝晉、孫道臨等都曾經來到現場,但是也不好意思跑到前面,只能遠遠地躲在後邊,用望遠鏡偷窺財大氣粗的斯皮爾伯格如何指點江山。中國影人的心態肯定很複雜。

當時中國電影的一部影片的投資也就一百多萬元,而斯皮爾伯格的一部影片竟然達到二千多萬元,上影的人員算了一下,這是上影廠19年拍攝電影的總投入。當時,斯皮爾伯格對中國電影人的內心衝擊,是不言而喻的。

為了拍攝《太陽帝國》,斯皮爾伯格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劇組從國外運送了上百箱服裝,供影片中的外國人使用,而客串的中國人的服裝,就請中國的合作方上海電影製片廠幫助協調了。

就像中國最近拍攝的《紅海行動》,影片裡出現了大量的外國軍隊的場景,其實也是求助於摩洛哥當地的電影從業人員的配合與協作。今天中國人到國外拍片,要啥有啥,當年斯皮爾伯格到中國來拍片,中國一方的合作人員,也憑著對本土文化的熟悉與瞭解,給劇組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內容。

拍攝當天,中國方面組織的群眾演員達五千多人。這些演員有老人,有孩子,有的學校,直接把整個班級的學生都運到了現場,由鎮江的一家製作服裝的公司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服裝裝備,換裝之後,整個外灘瞬息間似乎回到了過往的歲月。

當五千多人的難民潮一下子湧上街頭的時候,連美國來的攝影師都感到震驚。但不能不佩服斯皮爾伯格的掌控能力,就是在這樣的混亂局面中,斯皮爾伯格有條不紊地及時捕捉著大場面中所需要的元素,以之為背景,富有層次地表現了小男孩與父母失散的遞進式過程,始終抓住主體人物的心理脈絡與流程,讓人物的心態隨著難民潮的波濤滾滾而上下起伏,整個場面宏大壯闊,但是又緊扣中心人物,襯托主體情節,可以說斯皮爾伯格把大場面帶來的震撼感,充分記錄到膠片中。100多萬美元的場地租賃費用,斯皮爾伯格看似很揮霍,但如果都能轉化為膠片裡的影像,那麼這個投入就是值得的。

當時到中國拍片,中方是要審查劇本的。中文肯定了斯皮爾伯格劇本裡對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定義,但也提出影片對中國的反抗力量交待不足。正是這個原因,我們看到,在難民潮這場戲中,斯皮爾伯格還加進了中國遊擊隊在高樓上狙擊日本人的一些鏡頭。

這些鏡頭的插入非常生硬,也難以稱得上合理。因為影片裡的日軍是在珍珠港空襲之後,侵佔被稱為孤島的英法美租界的。當時上海早已淪陷,只是外國人的租界裡,日本人尚未侵佔。在影片裡,樓頂上出現幾名遊擊隊裝束的中國人阻擋日本兵,有何意義?

斯皮爾伯格的敷衍了事,也由此可見一斑。電影裡很快交待,一陣亂槍之後,遊擊隊倒地身亡。

但斯皮爾伯格在外灘還是幹了一件不光彩的事。也許是認為自己交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也許有一種身為好萊塢大導演的自命不凡,斯皮爾伯格在外灘拍攝過程中,竟然真的模仿日本人當年的作為,在拍攝現場,燃燒起橡膠、柏油等有毒化學品,一時間,外灘的高樓被淹沒在陣陣濃煙之中,令人難以忍受的氣息,飄散在空中。

上海市民卻不買斯皮爾伯格的賬,向環保部門舉報電影拍攝現場的嚴重環境污染,環保部門立即出動,來到現場,與攝製組進行交涉。

斯皮爾伯格可能還殘留著洋人在中國總歸有一點的傲氣,竟然對中國執法部門的勸阻置之不理,攝製組的警衛人員,竟然還用電影反映年代慣用的對中國的態度,試圖上演一齣全武行。中國的執法人員並沒有在好萊塢的排場面前服軟,而是有理有節,拿出環保法律,對攝製組一番正言相告,最後迫使斯皮爾伯格接受了五萬元的罰款。

後來電影的中方合作方,從中轉了彎子,把罰款減免3.5萬元,可見,美方劇組對用於拍攝電影之外的支出,還是精打細算的。這樣,《太陽帝國》劇組在上海拍電影受罰,也成了中國保護環境的一個經典案例,幾乎在每一本涉及到環境保護的書籍中,都必提到這個案例。

環保主義是西方走上發達之途之後宣導的一種理念,但是,從斯皮爾伯格來到中國之後,肆意地無視中國城市核心地段的環境保護,就可以看出,西方人骨子裡所體現出的“嘴上講的一套、行動上又是施行的另一套”的傲慢還是慣性地顯示出來了。

斯皮爾伯格在《太陽帝國》中,並沒有真正地平等而客觀地反映中國人,影片中為了通過中方審查而增加的中國人的反抗場面,完全悖離歷史事實,其結果給人的感覺是生硬可笑,而斯皮爾伯格在拍攝現場,也沒有真正地尊重中國的法律,甚至連基本的不得損害拍攝環境的常識也沒有遵守,都反映了他骨子裡隱藏著的一種自視甚高的傾向。

從斯皮爾伯格折射出的好萊塢對中國的態度,多少年來,其實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面貌。要真實地表達出中國人的內心情懷與精神氣質,還必須靠中國人拿來好萊塢的電影技術,為我所用,實現民族的精神訴求。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的影人一直在努力奮起直追,像《戰狼2》《紅海行動》可以視著中國電影趕超好萊塢的努力,甚至斯皮爾伯格在這些影片面前,都要保持幾分尊敬,這時候,中國無論是作為一個元素還是作為一個影像,才是好萊塢真正值得尊重的,那時候,中國元素與演員才不會是好萊塢電影裡的萬年不變的打醬油的設定。

為了這次在外灘的拍攝,斯皮爾伯格支付了100多萬美元。從後來的拍攝效果來看,這的確是物超所值了,因為你再有錢,也不會答應你讓一個城市停止它的運行,供你拍攝三天吧。

而整個電影二千多萬美元的投資,也讓當時的中國電影人兩眼發綠。

斯皮爾伯格在上海外灘拍攝的過程中,當時上海的著名導演謝晉、孫道臨等都曾經來到現場,但是也不好意思跑到前面,只能遠遠地躲在後邊,用望遠鏡偷窺財大氣粗的斯皮爾伯格如何指點江山。中國影人的心態肯定很複雜。

當時中國電影的一部影片的投資也就一百多萬元,而斯皮爾伯格的一部影片竟然達到二千多萬元,上影的人員算了一下,這是上影廠19年拍攝電影的總投入。當時,斯皮爾伯格對中國電影人的內心衝擊,是不言而喻的。

為了拍攝《太陽帝國》,斯皮爾伯格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劇組從國外運送了上百箱服裝,供影片中的外國人使用,而客串的中國人的服裝,就請中國的合作方上海電影製片廠幫助協調了。

就像中國最近拍攝的《紅海行動》,影片裡出現了大量的外國軍隊的場景,其實也是求助於摩洛哥當地的電影從業人員的配合與協作。今天中國人到國外拍片,要啥有啥,當年斯皮爾伯格到中國來拍片,中國一方的合作人員,也憑著對本土文化的熟悉與瞭解,給劇組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內容。

拍攝當天,中國方面組織的群眾演員達五千多人。這些演員有老人,有孩子,有的學校,直接把整個班級的學生都運到了現場,由鎮江的一家製作服裝的公司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服裝裝備,換裝之後,整個外灘瞬息間似乎回到了過往的歲月。

當五千多人的難民潮一下子湧上街頭的時候,連美國來的攝影師都感到震驚。但不能不佩服斯皮爾伯格的掌控能力,就是在這樣的混亂局面中,斯皮爾伯格有條不紊地及時捕捉著大場面中所需要的元素,以之為背景,富有層次地表現了小男孩與父母失散的遞進式過程,始終抓住主體人物的心理脈絡與流程,讓人物的心態隨著難民潮的波濤滾滾而上下起伏,整個場面宏大壯闊,但是又緊扣中心人物,襯托主體情節,可以說斯皮爾伯格把大場面帶來的震撼感,充分記錄到膠片中。100多萬美元的場地租賃費用,斯皮爾伯格看似很揮霍,但如果都能轉化為膠片裡的影像,那麼這個投入就是值得的。

當時到中國拍片,中方是要審查劇本的。中文肯定了斯皮爾伯格劇本裡對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定義,但也提出影片對中國的反抗力量交待不足。正是這個原因,我們看到,在難民潮這場戲中,斯皮爾伯格還加進了中國遊擊隊在高樓上狙擊日本人的一些鏡頭。

這些鏡頭的插入非常生硬,也難以稱得上合理。因為影片裡的日軍是在珍珠港空襲之後,侵佔被稱為孤島的英法美租界的。當時上海早已淪陷,只是外國人的租界裡,日本人尚未侵佔。在影片裡,樓頂上出現幾名遊擊隊裝束的中國人阻擋日本兵,有何意義?

斯皮爾伯格的敷衍了事,也由此可見一斑。電影裡很快交待,一陣亂槍之後,遊擊隊倒地身亡。

但斯皮爾伯格在外灘還是幹了一件不光彩的事。也許是認為自己交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也許有一種身為好萊塢大導演的自命不凡,斯皮爾伯格在外灘拍攝過程中,竟然真的模仿日本人當年的作為,在拍攝現場,燃燒起橡膠、柏油等有毒化學品,一時間,外灘的高樓被淹沒在陣陣濃煙之中,令人難以忍受的氣息,飄散在空中。

上海市民卻不買斯皮爾伯格的賬,向環保部門舉報電影拍攝現場的嚴重環境污染,環保部門立即出動,來到現場,與攝製組進行交涉。

斯皮爾伯格可能還殘留著洋人在中國總歸有一點的傲氣,竟然對中國執法部門的勸阻置之不理,攝製組的警衛人員,竟然還用電影反映年代慣用的對中國的態度,試圖上演一齣全武行。中國的執法人員並沒有在好萊塢的排場面前服軟,而是有理有節,拿出環保法律,對攝製組一番正言相告,最後迫使斯皮爾伯格接受了五萬元的罰款。

後來電影的中方合作方,從中轉了彎子,把罰款減免3.5萬元,可見,美方劇組對用於拍攝電影之外的支出,還是精打細算的。這樣,《太陽帝國》劇組在上海拍電影受罰,也成了中國保護環境的一個經典案例,幾乎在每一本涉及到環境保護的書籍中,都必提到這個案例。

環保主義是西方走上發達之途之後宣導的一種理念,但是,從斯皮爾伯格來到中國之後,肆意地無視中國城市核心地段的環境保護,就可以看出,西方人骨子裡所體現出的“嘴上講的一套、行動上又是施行的另一套”的傲慢還是慣性地顯示出來了。

斯皮爾伯格在《太陽帝國》中,並沒有真正地平等而客觀地反映中國人,影片中為了通過中方審查而增加的中國人的反抗場面,完全悖離歷史事實,其結果給人的感覺是生硬可笑,而斯皮爾伯格在拍攝現場,也沒有真正地尊重中國的法律,甚至連基本的不得損害拍攝環境的常識也沒有遵守,都反映了他骨子裡隱藏著的一種自視甚高的傾向。

從斯皮爾伯格折射出的好萊塢對中國的態度,多少年來,其實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面貌。要真實地表達出中國人的內心情懷與精神氣質,還必須靠中國人拿來好萊塢的電影技術,為我所用,實現民族的精神訴求。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的影人一直在努力奮起直追,像《戰狼2》《紅海行動》可以視著中國電影趕超好萊塢的努力,甚至斯皮爾伯格在這些影片面前,都要保持幾分尊敬,這時候,中國無論是作為一個元素還是作為一個影像,才是好萊塢真正值得尊重的,那時候,中國元素與演員才不會是好萊塢電影裡的萬年不變的打醬油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