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晶片行業你應該知道的幾個冷知識

手機廠商每賣出一部智慧手機,都要向高通繳納一部分的專利費用;在PC端獨領風騷的Intel,為什麼就造不出好的手機晶片呢?

本文共計3026字,閱讀時間6分鐘。

記者 | 薛星星

編輯 | 趙力

最近“晶片”刷屏,對於晶片產業的關注熱潮背後,國人正在重新審視晶片行業的發展。

實際上,國內高端通用晶片產業仍然處在起步階段,與歐美、日韓的晶片產業仍有較大差距。討論火熱的背後,有些冷知識你可能不知道,比如,手機廠商每賣出一部智慧手機,

都要向高通繳納一部分的專利費用;在PC端獨領風騷的Intel,為什麼就造不出好的手機晶片呢?

以下,就是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為你梳理的幾個不得不知的晶片冷知識:

每一部你買的智慧手機都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

普通用戶對高通的熟知來源於手機上使用的高通晶片。現階段的中高端安卓手機使用的幾乎都是高通驍龍Snapdragon處理器,比如小米最新發佈的旗艦機型小米MIX2s使用的驍龍845,

羅老師的堅果Pro2使用的驍龍660等。

這樣說的原因是,高通賴以生存的並不是旗下的晶片技術,事實上,高通是一家通信公司,在3G/4G領域幾乎是奠基者的存在,它是持有高級3G移動網路技術專利權最多的公司,手握近4000項相關發明專利。

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的高通(Gualcomm) / 視覺中國

即便你不使用高通的晶片,但依然為高通的移動通信專利支付費用。前段時間魅族與高通的專利紛爭就在於此。

根據高通公司此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對於在中國使用而銷售的設備,高通中國標準必要專利(SEP)許可,3G設備(包括3G|4G多模設備)為設備淨售價的65%的5%;對於包括3模LTE-TDD在內僅支援4G的設備為設備淨售價的65%的3.5%。

在通信領域的壟斷地位也讓高通在全球遭遇了多國的反壟斷調查。

2013年,中國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2015年,發改委公佈調查結果,對高通處以60.88億人民幣的罰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的單筆罰款最高紀錄。

主流手機廠商的晶片實際上都是由台積電代工



你可能很難想像,一直被視為國產手機晶片的獨秀華為海思處理器實際上是由台積電代工生產的。事實上,全球有近6成的晶片代工都是由台積電完成的。

在此之前,晶片設計和製造都是由一家公司自己完成的,業內稱之為IDM,比如我們熟知的英特爾、三星等,晶片的設計、製造、封測都是由自己完成。

不過,這種模式投入巨大,一方面設計研發費用驚人,一方面又要花大價錢建廠生產,所以現在設計和生產分開成為半導體行業的流行趨勢,代工和研發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即晶圓代工(Foundry)+Fabless模式。

華為海思就屬於Fabless模式,專門從事晶片設計,而不負責生產。蘋果、高通、展訊同屬此類。台積電就是專門從事晶片代工生產的公司,業內稱之為Foundry,三星即是IDM也是Foundry,比如蘋果 iPhone 6s/6s plus搭載的A9處理器就分別為台積電和三星代工生產的。不過之後的蘋果A系列處理器就都交由台積電了。

2017年4月13日,臺北,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總裁兼聯席首席執行官劉德音(Mark Liu)出席投資者會議 / 視覺中國

華為剛剛發佈的海思麒麟 Kirin 970處理器,就是採用了台積電最新的10nm工藝,在近乎一平方釐米內集成了55億個電晶體。

Intel為什麼造不出好的手機晶片?

Intel在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電腦處理器市場,但是在移動端你卻很難見到Intel的身影,大多數主流手機廠商使用的都是高通公司的晶片。除了高通本身在通信領域擁有的大量專利技術積累外,Intel本身的戰略失誤也是造成其在移動端市場缺席的重要原因。

簡單來說,晶片的指令集可分為分為複雜指令集(CISC)和精簡指令集(RISC)兩部分,代表架構分別是x86、ARM和MIPS。像Intel的X86架構就是基於複雜指令集,而ARM則是基於精簡指令集。後來蘋果逐漸研發出自有架構後,使用的也是精簡指令集。

複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只是技術手段的不同,很難說清楚孰優孰劣。Intel錯失移動端市場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其對移動端市場不夠重視。彼時,智慧手機興起之初,正是Intel在 PC 端市場獨領風騷之時。其推出的酷睿系列處理器一掃之前的頹勢,重回PC霸主的地位。PC端的火爆讓Intel忽視了移動端市場迅猛增長的前景。當年蘋果還有意同Intel合作,為iPhone生產處理器,但之後不了了之。

其二,移動端設備與PC不同,PC領域強調的是高性能,但對功耗要求不高,而移動端則必須兼顧高性能與功耗的平衡。在PC處理器上Intel使用的是X86架構,優點是性能強勁,但其將之試用在移動端後,帶來的高功耗和續航上的差勁讓Intel吃了大虧。

此外,由於ARM架構在手機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大多數安卓應用都是基於ARM架構開發,應用相容性也是Intel的X86架構面臨的難點。Intel的解決辦法是技術手段來使基於ARM開發的安卓應用可以運行在自家X86平臺上,但這畢竟比不上原生的ARM。

早年間,聯想還在自家的旗艦機型K900上使用了Intel的Atom四執行緒器,對,就是科比代言的那款。全金屬外殼加上Intel高發熱的芯,冬天使用簡直是暖寶寶的絕佳替代品。

主流手機晶片大多數都基於英國ARM公司的架構



英國ARM公司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前身是艾康電腦(Acorn),于1978年創立於英國劍橋。此後一直從事手機晶片的開發,1980年代還為蘋果的PDA設備“Newton”設計過晶片。1985年,艾康電腦研發出採用精簡指令集的新處理器,名為ARM(Acorn RISC Machine),又稱ARM 1。

1990年,艾康電腦出現財務危機,公司改組為ARM( Advanced Risc Machine)電腦公司,並獲得了Apple與晶片廠商VLSI科技的資助。由於成立初期資金不足,ARM公司決定不製造晶片,轉而將設計方案授權給其他半導體廠商,由他們生產製造。

此後,先是英國的 GEC Plessey獲得了ARM的授權,後來德州儀器也與ARM達成合作。現在包括ntel、IBM、三星、LG半導體、NEC、SONY、飛利浦、Atmel等知名半導體廠商是ARM公司的合作夥伴。

現在,幾乎所有的主流晶片廠商都是基於ARM架構,即ARM官方的標準微架構“Cortex-A”,也就是所謂ARM的公版設計。當年華為海思處理器剛出來時,就被人質疑使用的是ARM公版,而不能稱之為國產。

2016年,日本軟銀公司斥資243億英鎊收購了ARM公司。基於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手機晶片幾乎都是採用的ARM架構,你也可以說,現在市面上99%的手機都是“日貨” :)

軟銀CEO孫正義:ARM架構晶片年出貨量將達1萬億顆 / 視覺中國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維琪百科及公開報導整理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而不負責生產。蘋果、高通、展訊同屬此類。台積電就是專門從事晶片代工生產的公司,業內稱之為Foundry,三星即是IDM也是Foundry,比如蘋果 iPhone 6s/6s plus搭載的A9處理器就分別為台積電和三星代工生產的。不過之後的蘋果A系列處理器就都交由台積電了。

2017年4月13日,臺北,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總裁兼聯席首席執行官劉德音(Mark Liu)出席投資者會議 / 視覺中國

華為剛剛發佈的海思麒麟 Kirin 970處理器,就是採用了台積電最新的10nm工藝,在近乎一平方釐米內集成了55億個電晶體。

Intel為什麼造不出好的手機晶片?

Intel在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電腦處理器市場,但是在移動端你卻很難見到Intel的身影,大多數主流手機廠商使用的都是高通公司的晶片。除了高通本身在通信領域擁有的大量專利技術積累外,Intel本身的戰略失誤也是造成其在移動端市場缺席的重要原因。

簡單來說,晶片的指令集可分為分為複雜指令集(CISC)和精簡指令集(RISC)兩部分,代表架構分別是x86、ARM和MIPS。像Intel的X86架構就是基於複雜指令集,而ARM則是基於精簡指令集。後來蘋果逐漸研發出自有架構後,使用的也是精簡指令集。

複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只是技術手段的不同,很難說清楚孰優孰劣。Intel錯失移動端市場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其對移動端市場不夠重視。彼時,智慧手機興起之初,正是Intel在 PC 端市場獨領風騷之時。其推出的酷睿系列處理器一掃之前的頹勢,重回PC霸主的地位。PC端的火爆讓Intel忽視了移動端市場迅猛增長的前景。當年蘋果還有意同Intel合作,為iPhone生產處理器,但之後不了了之。

其二,移動端設備與PC不同,PC領域強調的是高性能,但對功耗要求不高,而移動端則必須兼顧高性能與功耗的平衡。在PC處理器上Intel使用的是X86架構,優點是性能強勁,但其將之試用在移動端後,帶來的高功耗和續航上的差勁讓Intel吃了大虧。

此外,由於ARM架構在手機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大多數安卓應用都是基於ARM架構開發,應用相容性也是Intel的X86架構面臨的難點。Intel的解決辦法是技術手段來使基於ARM開發的安卓應用可以運行在自家X86平臺上,但這畢竟比不上原生的ARM。

早年間,聯想還在自家的旗艦機型K900上使用了Intel的Atom四執行緒器,對,就是科比代言的那款。全金屬外殼加上Intel高發熱的芯,冬天使用簡直是暖寶寶的絕佳替代品。

主流手機晶片大多數都基於英國ARM公司的架構



英國ARM公司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前身是艾康電腦(Acorn),于1978年創立於英國劍橋。此後一直從事手機晶片的開發,1980年代還為蘋果的PDA設備“Newton”設計過晶片。1985年,艾康電腦研發出採用精簡指令集的新處理器,名為ARM(Acorn RISC Machine),又稱ARM 1。

1990年,艾康電腦出現財務危機,公司改組為ARM( Advanced Risc Machine)電腦公司,並獲得了Apple與晶片廠商VLSI科技的資助。由於成立初期資金不足,ARM公司決定不製造晶片,轉而將設計方案授權給其他半導體廠商,由他們生產製造。

此後,先是英國的 GEC Plessey獲得了ARM的授權,後來德州儀器也與ARM達成合作。現在包括ntel、IBM、三星、LG半導體、NEC、SONY、飛利浦、Atmel等知名半導體廠商是ARM公司的合作夥伴。

現在,幾乎所有的主流晶片廠商都是基於ARM架構,即ARM官方的標準微架構“Cortex-A”,也就是所謂ARM的公版設計。當年華為海思處理器剛出來時,就被人質疑使用的是ARM公版,而不能稱之為國產。

2016年,日本軟銀公司斥資243億英鎊收購了ARM公司。基於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手機晶片幾乎都是採用的ARM架構,你也可以說,現在市面上99%的手機都是“日貨” :)

軟銀CEO孫正義:ARM架構晶片年出貨量將達1萬億顆 / 視覺中國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維琪百科及公開報導整理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