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消化科普,你瞭解嗎?

圖片來自於pixabay.com;基於CC0協定使用

心情放鬆,拒絕病由心生

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

不少胃病的發生與發展都與人的情緒密切相關。當一個人處在緊張煩惱或憤怒時,這些不良情緒就會影響胃的分泌、運動、消化等功能,從而引發胃腸疾病。

除了對情緒敏感,胃部還是一個“嬌氣包”。每年中高考臨近時,會有許多學生“光顧”消化科。鄭義說,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學習、工作壓力大,尤其是中高考前,很多學生超負荷學習,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

這一方面引起胃部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損害胃黏膜;另一方面還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正是導致胃炎、潰瘍和胃癌發病的元兇。

因此,寬容、豁達、知足、快樂的心情是送給脾胃最好的禮物,良好的情緒有利於胃腸的正常活動,防止“病由心生”。

季節交替引發胃潰瘍

引起潰瘍復發的因素除了情緒不穩定外,季節交替,忽冷忽熱,也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前段時間,陽光明媚,一些年輕人過早換上夏裝,不信“春捂秋凍”的老話,更不懂胃腸最忌寒涼的道理,結果引發胃腸疾病。

消化性潰瘍一般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年輕人好發十二指腸潰瘍,因為年輕人處於生理功能旺盛時期,相比老年人和兒童,胃酸分泌較多。而且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從生理上可以導致胃酸和黏液分泌功能的紊亂。

同時,工作原因導致的飲食不規律,也削弱了食物對胃酸的中和作用。很多人吸煙過多,也會刺激胃酸分泌,加大胃酸對胃黏膜的損害。此外,不少年輕人因應酬較多,酒精會直接損傷胃黏膜細胞,從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時有發生。

老人胃潰瘍隱藏性更大

臨床上,老年人更容易患胃潰瘍。老年人患胃潰瘍,常常無典型的臨床表現。所謂典型表現是具有“三性”,即慢性(病程長)、週期性(症狀常在季節交替、氣候轉變時發作)、節律性(與飲食、饑餓等因素有關)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適。

但在60歲以上的消化性潰瘍病人中,具有上述典型表現的只占二到四成,有時即使有症狀也很不典型。這可能與老年人神經反應遲鈍,疼痛反應不明顯有關。由於老年性消化性潰瘍症狀不典型,不突出,故常常沒引起病人的重視,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來醫院就診。

治療潰瘍病清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

消化性潰瘍大多數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根除,則潰瘍不易癒合,癒合後也容易復發。而且,幽門螺旋桿菌還是導致胃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因此,消化性潰瘍患者必須嚴格地按照醫囑,進行抗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療程。一旦第一次治療不規範,會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產生抗藥性,從而增加治療的難度,第二次治療的時間和藥量都要增加,根治起來更加麻煩。

免責聲明:

以上所有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路、科普雜誌、學術期刊且不限於上述媒體,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給予刪除或下線處理。

根治起來更加麻煩。

免責聲明:

以上所有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路、科普雜誌、學術期刊且不限於上述媒體,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給予刪除或下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