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是春秋霸主,自殺前提出一要求,後成為流傳千年的習俗

在舊時喪俗,人死了臉上要用一塊布遮蓋,蘇杭一帶用的是紅布,名叫“遮羞布”,北方一些地區用的是白布,稱為“蒙頭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說起來,這其中還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給父親報仇,勵精圖治,振興農桑,虛心納諫。很快就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淪為階下囚。打敗越國之後,夫差又跟齊國幹了一仗,取得了一場大勝。

在歷經了敗強齊、挫楚國、平越國之後。吳王夫差放眼天下,再無一戰之敵,

四夷俯首,此時的吳王夫差儼然是當時的新一代霸主,雖然這個霸主身份並沒有得到太廣泛的承認,但就吳國當時的國力之盛,說他是霸主也是名副其實。

夫差自以為“江山永固,再無敵手”,從此開始不修兵備,遇到了越國進獻的美女西施之後更是把朝政放在了一邊。

為了討西施歡心,他在蘇州城南建了一座豪華的館娃宮,宮中營建了一座響屧廊。

然後讓西施與其他宮女穿著木鞋,濃妝粉黛,在木板樓上輕輕歌曼舞。據說,宮女們的木鞋底撞擊木板時,會發出木琴似的清響聲。夫差手挽佳麗,開懷暢飲,

再無當年的進取雄心。大臣伍子胥,洞察到吳國面臨著滅亡的危險,萬分焦慮,多次犯顏直諫。夫差非但不納忠言反是惱羞成怒,他賜伍子胥一把寶劍,勒令自殺。

伍子胥臨死時對家人說:“我死後,將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都城的東門上,我要看著越兵侵入吳國。

”夫差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下令砍下伍子胥的頭,掛在蘇州盤門的城樓示眾,從此朝中再無人敢於議論朝政。

在經歷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後,越國又逐漸強大了起來。越王勾踐認為滅吳時機已到,趁吳王夫差北上會盟,出兵攻打吳國。一路勢如破竹,當夫差帶兵回援時只剩下姑蘇城。眼見勝利無望,即便投降也難遭一死,被迫自殺。他自殺前對臣僚說:“我悔不該聽伍子胥之言,

以至於今日國破家亡。還有何面目見他,我死後,在我的臉上蒙塊白綢,來遮羞吧!”

這就是遮羞布的來歷,在後來逐漸演化成喪禮習俗文化的一部分,流傳至今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