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秋瑾為什麼大罵魯迅,“賣友求榮,吃我一刀”?

提起秋瑾,我們不禁肅然起敬,這位巾幗英雄為了推翻滿清帝制而從容就義;提起魯迅,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先生棄醫從文、以筆為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但您是否知道,

這兩位之間還有一段為人們所忌諱的往事,秋瑾曾對魯迅破口大駡,甚至拔刀相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末,清政府為了擺脫國衰民窮的頹勢,派出大量青年到外國學習先進技術,其中留學日本的人數最多。而同為浙江紹興人的秋瑾、魯迅二人是老鄉,

1902年魯迅被官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秋瑾自費到了日本學習,二人先後加入了清末著名革命團體光復會。

彼時的魯迅血氣方剛,多次在集會上慷慨陳詞,而秋瑾更是不讓鬚眉,是該團體的核心人物。在此過程中,魯迅曾被命令執行暗殺任務,

他擔心萬一自己死後,家中老母沒人照顧怎麼辦,所以就沒去。

1905年,光復會成員陳天華在日本跳海自盡,留下了一萬多字的《絕命書》希望喚醒同胞。在陳天華的追悼會上,秋瑾宣佈判處周樹人(即魯迅)等人“死刑”,還拔出隨身攜帶的刀大聲呵斥道:“投降滿虜,

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

秋瑾和魯迅二人有著迥異的性格,對於社會的戰鬥,魯迅反對犧牲,更反對鼓吹別人犧牲。而秋瑾則不同,她是一個戰鬥者、革命者,對於死亡毫不畏懼,渴望捨生取義、引刀成一快,最後從容就義。

二人誰對誰錯?兩人都是對的,

就比如,1898年戊戌變法被慈禧終止後,康有為、梁啟超選擇逃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而譚嗣同則選擇為了變法、血灑菜市口,魯迅和秋瑾的不同做法正類似於此,都沒有錯,而以秋瑾的犧牲來嘲諷魯迅的生存是欠妥的。

魯迅以筆為刀,戰鬥一生,

秋瑾捨身取義,亦戰鬥一生,各位朋友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精彩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