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日本、德國都不能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因為什麼?

日本和的德國不能夠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當然有一方面戰敗的原因。但是畢竟二戰已經結束好幾十年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對現實的政治外交博弈能夠留下的影響力其實非常微弱。

在很大程度上,這幾個國家沒有辦法如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些利益相對的國家激烈反對。這一點在印度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因為它根本也不是一個戰敗國家
​。除了題主說到的這三個國家以外,還有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和它們一起在試圖加入常任理事國,
這就是巴西。但是這個四國集團的申訴和提議每每遭到失敗,每一個國家總會遇到幾個老對頭阻止他們更進一步。比如印度,一直沒有能夠入常的主要原因就是鄰國中國和巴鐵反對。反對的理由倒是很站得住腳:印度軍隊在喀什米爾地區的行為有反人類罪行,拒絕當地百姓行使自己的公決權。當然,中國和巴鐵聯手限制印度進入五常,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為了控制印度影響力擴張的考慮。
日本的主要毛病在於被侵略過的東亞國家集體抵制之。日本對戰爭的認罪態度太讓人寒心,也免不了各個亞洲國家表示寒心。中國和韓國是反對聲音最強烈的。兩國人民共用的被日本鬼子暴虐的記憶,讓他們都拒絕日本出現在這個名單當中。當然這可能根本也不是多原則性的問題。比較複雜的是德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的障礙。
德國當然經濟和國際話語權方面都是歐洲首屈一指的國家,但正是因為歐洲國家加入常理會的太多了,這嚴重影響了德國參選的難度。如果德國真的入席成功,那就意味著英法將會為了平衡歐洲在安理會失去些利益。
​不止這兩個國家反對,
德國的鄰居北歐國家和義大利更加拒絕見到一個在外交和軍方都很強勢的鄰居。所以德國即使認罪態度這麼好,也依然沒有加入常任理事國的機會。歐洲國家基本上都反對它的加入。所以說,作為戰爭罪犯是這些國家不能輕鬆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的一個影響因素,但遠遠不是全部。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怎麼把地緣政治上的矛盾解決,讓其他聯合國國家承認它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已經配得上這樣一個名號,
才是加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的真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