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神筆王鐸故居有珍品原碑,他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位於河南洛陽市孟津縣的王鐸故居,為五進大院,是典型的明清建築藝術風格,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鐸在書畫上造詣高深,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與董其昌齊名,

有“南董北王”之稱。因此,這裡也是書法愛好者的心儀之地。

王鐸,159年出生于河南孟津,字覺斯,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明天啟二年中進士,官至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61歲,葬于河南鞏義洛河邊,

諡“文安”。

王鐸詩書畫皆有成就,尤以書法見長,他自樹一幟,將草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影響中國書壇400餘年。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世稱“神筆王鐸”,其代表作有《擬山園帖》《琅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清薑紹書《無聲詩史》稱具“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鐘元常,雖模範鐘、王,亦能自出胸臆。”

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中詩贊王鐸曰:破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勳。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尤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

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故居位於孟津會盟鎮老城村,亦稱“太保府”,由2600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畝的後花園兩部分組成。故居為五進大院,以前廳、客廳、中堂、後堂、上房為主線,配以東西廂房,室內以多種形式陳列和展示了王鐸書畫藝術及明清古代家居飾品。

王鐸故居以“神筆王鐸”、“獨尊羲獻”等為主線,以楷書、隸書、行書、草書、詩畫分展數室。

最引人矚目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此為王鐸晚年所為,如《擬山園》原碑等。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擬山園》原碑上面到處是坑點,這是“文革”期間被紅衛兵用釘子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