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英阿戰爭

拿破崙戰爭後,英國牢固確立了“舉世無雙的世界霸權”地位,俄國也在歐洲封建復辟的逆流中爬上了歐陸霸主的寶座。已經佔領了印度的英國,急於向中亞地區滲透勢力,俄國則企圖南下印度洋,

實現世界霸權迷夢。

兩國在阿富汗迎頭相撞。三次英阿戰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爆發的。

1838年12月,英軍中將約翰·基恩指揮的印度軍團離開旁遮普,進逼當時已經倒向俄國的阿富汗,揭開了第一次英阿戰爭的序幕。英軍幾乎未遇抵抗便於次年8月佔領阿富汗。1841年11月,喀布爾爆發起義,英軍陷於絕境,撤退途中不斷遭到截擊,幾乎全軍覆沒。1842年,英軍集結力量捲土重來,

再度佔領喀布爾,對民眾進行血腥報復,之後便撤出阿富汗。

1878 年,即俄土戰爭落幕的同一年,第二次英阿戰爭爆發。阿富汗向俄國求援遭拒,於1879年5月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阿富汗的對外關係從此由英國控制。

1919年,阿曼努拉繼任阿富汗國王,要求英國承認阿富汗的獨立。是年5月,第三次英阿戰爭爆發,阿富汗軍隊在大部分戰線上取得勝利。由於當時印度境內爆發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英國急於結束戰爭,於是與阿富汗締結停戰協定,正式承認阿富汗獨立。

(劉玉合、易明疆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