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死後,魏延真的造反了嗎?

在三國的大時代中,五虎將是當時有名的將領,但英雄遲暮,再加上遭逢不幸,原本將領出色的一代人都相繼退出了歷史的大舞臺。到了三國後期,蜀漢之中可以稱得上大將的,

也就只有魏延了。然而,被封為大將軍的魏延,卻在諸葛亮死後,因謀反罪而被誅殺。那麼問題來了,魏延真的造反了嘛?

關於魏延被誅殺的過程,歷史上是這樣記載的。諸葛亮感覺到自己命不久矣,並說其看出了魏延有反叛的心,他料定自己一死,魏延就會伺機謀反。

於是諸葛亮給了馬岱一個錦囊,並說明一旦魏延造反,就按照錦囊的計策行事,將其誅殺。其結果是,諸葛亮一死,馬岱就照著錦囊把魏延給弄死了。

可是,諸葛亮要誅殺魏延,真的是因為看出了他有造反的心嘛?其實未必。雖然諸葛亮是神機妙算,算是半個神,但憑自己的感覺,就把蜀漢的一位大將軍給殺了,這太不像他的行事風格了。

諸葛亮一生謹小慎微,他殺魏延不是因為看出其有造反之心,而是害怕他的激進,讓蜀漢提前滅亡。

在魏延被封為征西大將軍,走上人生鼎峰之時,諸葛亮正打算去北伐,而魏延此時獻上了極具冒險精神的“子午穀奇謀”。當然,小心謹慎的諸葛亮是不會做這種冒險的事情的,

但魏延卻不識好歹的一再提起,這也就為其後來的被殺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在北伐時,一直重用魏延,因為魏延的能力真的沒話說,如果北伐要成功,自然是離不開魏延的帶兵打仗。但天不遂人願,北伐屢次失敗,而每次一失敗,魏延就會重提“子午穀奇謀”,

這恰恰是諸葛亮最反感的事情。

“子午穀奇謀”,諸葛亮當然是好好想過的,雖然看起來是可以出其不意地進攻到曹魏的大本營,但其變數太多,可以說是基本上不可能成功,所以諸葛亮一直不考慮。

諸葛亮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但又擔心自己死後,

蜀漢的安危。此時,諸葛亮覺得要除去魏延,因為自己死後,魏延手握兵權,而他又一心冒險激進,這可能會急速蜀漢的滅亡。

於是,為了蜀漢的未來,諸葛亮在臨死前,說魏延有造反之心,叫馬岱在自己死後,把他給誅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