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死後,魏延被誰殺死的?真的是因為謀反嗎?

在三國後期,相比較于曹魏、東吳,蜀漢在人才培養上,做得十分的糟糕。費禕、蔣琬,都是過去的老人。薑維也是後來才真正獲得統兵權,但又受到諸葛瞻、黃皓的制約。剩下的,張苞、關興、王平等,

雖然能力不錯,但不屬於能統帥一方的大將。

像魏延這樣,既有武力,又能統軍的將領,卻以謀反的罪名被殺,可以說是十分的可惜。在蜀漢,魏延絕對稱得上是鐵杆之一。魏延是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選擇投奔。當年跟著劉備打天下的時候,沒少放大招,搶人頭。後來劉備一直魏延放在自己身邊觀察、歷練。所以後來打下蜀地後,劉備就把漢中交給了魏延。

漢中這個地位,位置的十分的關鍵,重要性等同于荊州、成都、閬中三個位置。成都是蜀漢的國都,由劉備自己坐鎮。荊州交給了關羽,用作北伐的大計畫。閬中是軍事重鎮,必須由張飛鎮守。

漢中位於蜀地跟陝西的交接,地形險要,卻靠近曹魏的國都。如果天下大變,

進可以出兵北伐,退又可以保住蜀地。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劉備把它交給魏延。可見他對魏延能力和忠誠的信任。魏延原本也不是世家大族的出身,能得到這樣的重用,自然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拼命打壓魏延。

我們可以看看魏延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受到的待遇。他被封為證西大將軍,假節。大將軍這個位置,本身就已經十分的顯赫。

假節的意思,更是意味著,在某些關鍵事件,魏延可以代表皇帝做一些事情。當年關羽在北伐荊州的時候,曾享受過這種特殊待遇。以諸葛亮在蜀漢的聲望,如果不信任魏延,完全可以不用他。

但諸葛亮心裡清楚,他在出師表裡也寫過,蜀漢的人才凋零,一直是一個大問題。放著魏延這樣的人才不重用,興複漢室,將只是一句空話。

而且諸葛亮死後,並沒有留下遺囑,讓馬岱斬殺魏延。只是有了一句,讓魏延負責大軍斷後,如果魏延不願意的話,就隨他去吧。殺掉魏延,只會讓司馬懿更加高興罷了。

其實真正讓魏延被殺的,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魏延本身的性格問題。魏延是一個非常孤傲的人,跟其他大臣的關係一般。除了諸葛亮,基本就是誰也不服。所以,當他呈報楊儀謀反的奏摺傳到成都時,竟然沒有一個大臣願意相信他。

第二點,也因為這個性格問題,導致他跟小心眼的楊儀互相不對付。兩個人都看對方不順眼。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還能壓制。諸葛亮一死,兩個人就互相內鬥,拔起刀子,自己人捅自己人。

楊儀才會讓王平、馬岱殺了魏延,並且最後還誅殺了魏延的三族。當然了,楊儀最後下場也很慘,因為經常發牢騷,結果被關到監獄裡,最後被殺。

至於謀反,那不過只是千百年來,權力遊戲的慣用藉口罷了。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導致他跟小心眼的楊儀互相不對付。兩個人都看對方不順眼。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還能壓制。諸葛亮一死,兩個人就互相內鬥,拔起刀子,自己人捅自己人。

楊儀才會讓王平、馬岱殺了魏延,並且最後還誅殺了魏延的三族。當然了,楊儀最後下場也很慘,因為經常發牢騷,結果被關到監獄裡,最後被殺。

至於謀反,那不過只是千百年來,權力遊戲的慣用藉口罷了。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