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士兵的兩種鎧甲,上面各寫了一個字,戰鬥力差得很遠!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清朝軍隊背後貼著兵和勇兩種不同的字樣,這不經讓我們感到疑惑,兵和勇是兩種不同的不對嗎?甚至還有些觀眾懷疑是劇組戲服不夠,兩種戲服混用。

事實的真相真的如觀眾們猜測的那樣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討論清朝軍隊的兵和勇。

兵和勇其實是兩個不同的軍隊,而且差異很大。兵是大清帝國的正統軍隊,而勇是臨時軍隊。接下來,我們逐一說說兵和勇。

先從兵開始,兵由八旗軍和綠營軍兩支軍隊組成,其中八旗軍可以說是清朝的發家部隊,僅有10萬多人,卻為清朝打下中原一統天下,建立了穩固的政權。這八旗軍自然就成為了清朝的主力軍隊,政權穩固後,八旗軍也有擴張,也不過20多萬人,而這麼龐大的帝國是不能靠這僅僅20萬軍隊來維持的,

這也就是後來成立綠營軍的根本原因。這支軍隊集原來的明軍和漢兵組成。採用明朝舊制來編制。之後軍隊人數達到60萬的高峰。

八旗軍對清朝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僅僅10萬人卻每戰沒捷,在清朝初期個個驍勇善戰,英勇無比。康熙以後,

八旗軍因攻高得到了很好的待遇,這不禁讓他們有些養尊處優,心思漸漸從作戰打仗上移到了吃喝享樂上,戰鬥力越來越低,竟找不出一個可用的將士?相比八旗軍的墮落,綠營軍卻在成立之初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清王朝派出了40萬綠營軍最終平叛了三藩之亂。立了軍功,日子又很平靜,綠營軍也避免不了走了八旗軍的老路,漸漸失去了戰鬥力。乾隆閱兵是竟然射而不中,
騎馬墜地。

等到後來面對太平天國和英國軍隊是更是一擊即敗。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勇,勇可以算的上是接了八旗軍和綠營軍爛攤子的臨時軍隊。大敵當前,兵卻不堪一擊,國家只能召集了一批臨時軍隊,有困難時衝鋒陷陣,困難解除後就各自散夥,

回家種田。人們稱之為鄉勇,打仗時朝廷會給他們發送口糧。

後來太平天國起義,國家面對大的困難,曾國藩改鄉勇為練勇,並且給他們定兵制,發餉糧,想要擴大隊伍,這支軍隊成為了後來的湘軍。

湘軍來自民間,比起八旗軍和綠營軍的無能,養尊處優,擁有巨大的戰鬥力,之後戰勝了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