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士兵的兩種鎧甲,上面各寫了一個字,戰鬥力差得很遠!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 清朝軍隊背後貼著兵和勇兩種不同的字樣, 這不經讓我們感到疑惑, 兵和勇是兩種不同的不對嗎?甚至還有些觀眾懷疑是劇組戲服不夠, 兩種戲服混用。 事實的真相真的如觀眾們猜測的那樣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討論清朝軍隊的兵和勇。

兵和勇其實是兩個不同的軍隊, 而且差異很大。 兵是大清帝國的正統軍隊, 而勇是臨時軍隊。 接下來, 我們逐一說說兵和勇。

先從兵開始, 兵由八旗軍和綠營軍兩支軍隊組成, 其中八旗軍可以說是清朝的發家部隊, 僅有10萬多人, 卻為清朝打下中原一統天下, 建立了穩固的政權。 這八旗軍自然就成為了清朝的主力軍隊, 政權穩固後, 八旗軍也有擴張, 也不過20多萬人, 而這麼龐大的帝國是不能靠這僅僅20萬軍隊來維持的, 這也就是後來成立綠營軍的根本原因。 這支軍隊集原來的明軍和漢兵組成。 採用明朝舊制來編制。 之後軍隊人數達到60萬的高峰。

八旗軍對清朝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僅僅10萬人卻每戰沒捷, 在清朝初期個個驍勇善戰, 英勇無比。 康熙以後, 八旗軍因攻高得到了很好的待遇, 這不禁讓他們有些養尊處優, 心思漸漸從作戰打仗上移到了吃喝享樂上, 戰鬥力越來越低, 竟找不出一個可用的將士?相比八旗軍的墮落, 綠營軍卻在成立之初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王朝派出了40萬綠營軍最終平叛了三藩之亂。 立了軍功, 日子又很平靜, 綠營軍也避免不了走了八旗軍的老路,

漸漸失去了戰鬥力。 乾隆閱兵是竟然射而不中, 騎馬墜地。

等到後來面對太平天國和英國軍隊是更是一擊即敗。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勇, 勇可以算的上是接了八旗軍和綠營軍爛攤子的臨時軍隊。 大敵當前, 兵卻不堪一擊, 國家只能召集了一批臨時軍隊,

有困難時衝鋒陷陣, 困難解除後就各自散夥, 回家種田。 人們稱之為鄉勇, 打仗時朝廷會給他們發送口糧。

後來太平天國起義, 國家面對大的困難, 曾國藩改鄉勇為練勇, 並且給他們定兵制, 發餉糧, 想要擴大隊伍, 這支軍隊成為了後來的湘軍。

湘軍來自民間, 比起八旗軍和綠營軍的無能, 養尊處優, 擁有巨大的戰鬥力, 之後戰勝了太平天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