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漫談唐卡文化

根據記載,西藏在七、八世紀時就開始繪製唐卡,這種做法源於印度說書、講故事時懸掛圖像,逐一指點、宣講的習俗。但從目前所見形式看,唐卡似乎更多地受到漢地繪畫藝術的影響。

唐卡,簡單地說是西藏的卷軸畫。

對於藏傳佛教僧尼們來說,唐卡乃是修行時必不可少的用具,禮拜唐卡可獲功德,同時也要通過觀看唐卡、引發關於佛像義理的聯想。同樣地,在家信徒也要請畫師繪製唐卡並加以供奉,有人還親自作畫,奉獻給寺院裝飾殿堂。

最壯觀的則是節日和法會時的曬佛儀式了,僧人們將寺院中珍藏的唐卡取出鄭重展示,向民眾及香客展現淨土世界的光輝,佛陀祖師的偉大,或說或唱,載歌載舞,場面隆重而盛大。平常室內供奉用的唐卡一般不逾一米,但曬佛時展開的巨幅唐卡能夠鋪滿整整一面山。

絕大多數唐卡表現的是藏傳佛教的主題;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現其他題材、服務於其他內容。

其張掛展示的方式也與佛教儀式有莫大關係;收存時有一定的規則,需由下向上卷成一束,否則會被視為褻瀆神聖。

唐卡採用的材料很廣泛,既有紙張、布帛、絲絹之類,也有畫在皮革上的,皮革唐卡多屬蒙古草原上虔信藏傳佛教的牧民的珍品,

出現的年代較晚。在大漠草原上,獸皮材料遠比紙張容易獲得,牧民們便將唐卡畫在羊皮、鹿皮和牛皮等材質上,尤以羊皮唐卡居多。國唐則是運用織繡等工藝,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各種形象。織錦是在紡織時採用各種提花手段,直接織出豐富的形象與圖案來。緙絲是一種高級的織錦,採用通經斷緯的方式織成,可以將人物形象表現得更加厚重圓滿,宋代開始出現,元代因大量摻用金線而倍增富麗。
唐卡也有很多繪畫流派,繪畫流派、信仰宗派和地理分佈等因素交相作用,使得唐卡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單單從唐卡的底色來看,就有金唐、朱紅唐與黑唐等幾大類。金唐璀璨奪目,絢爛動心,具有非常濃厚的宗教感。

唐卡表現的題材是十分豐富的,既有漢傳佛教藝術中常見的佛、菩薩、天眾像,說法圖和淨土世界的諸般絕妙景象,有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蹟;也有一些非常獨特的內容,如祖師、活佛、藏王的畫像,大昭寺、薩迦寺等佛教聖地的景觀,跳神、法會、說法等宗教活動的場面,甚至還細緻地表現了法器、供養具和樂器等等具有宗教意義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