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什麼?螞蟻和京東都不做金融了!背後的原因讓人唏噓!

開門見山。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科技,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終於領悟:天下或許是天下人的天下,金融只能是持牌者的金融。無論新金融還是老金融,都不例外。

在新金融巨頭及創業公司遭受監管整頓的同時,

傳統金融機構開始大舉殺入,乃至以收割者的姿態高歌猛進。

正如新金融琅琊榜在《科技會顛覆銀行,但顛覆者只能是銀行自己》所指出的那樣,商業銀行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這種重視絕非流於口號和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地在探索、在行動。銀行進軍金融科技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了。

此一時,彼一時。金融作為一個特殊領地,

原本就不可能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

不做金融了

據新浪財經報導,在近期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間隙,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稱,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做金融。京東金融將把全部的金融資產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京東金融扮演的角色是為金融機構服務,

即全部業務轉為To B,做科技型產品服務。

事實上,從今年初以來,京東金融對外不再提自身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而是科技公司。而早在2017年初,螞蟻金服就宣佈,將自身定位為TechFin,以後只做技術(Tech),幫助機構做好金融(Fin)。在去年6月的螞蟻財富開放平臺大會上,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將螞蟻金服定位為一個科技公司,而進入金融領域則是“一不小心”。

根據騰訊最新財報,目前騰訊FiT的金融相關業務已經成為其重要營收來源,並且增長迅速,卻極少顯山露水,在財報中依然被納入“其他業務”。

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的先後轉向,以及騰訊金融的刻意低調,是金融強監管時代的必然結果。

除了相對微觀層面的業務管控,

諸如校園貸、現金貸和非標產品,更具深意的是,《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即將出臺。

用不了多久,無論是背景複雜的民營金控巨頭,還是近年來崛起的新金融巨頭,都將正式被納入監管。(參見《民營金控的黃昏》)

如今,從政治正確性的角度而言,金融越來越敏感,於是金融科技都未必安全,只能退回到科技二字。

牌照還是要拿

有意思的是,在接受新浪財經採訪時,陳生強還提到,儘管宣佈不再做金融,但是京東金融並沒有放棄獲取金融方面的各類牌照。

他給出的理由是,如果沒有牌照,無論是基金、支付還是小貸,所有的事情全部做不了,這是為了合規的考慮,因為未來的金融監管將越來越趨嚴。

不僅是京東金融,螞蟻金服和百度金融都是如此。他們一方面努力淡化金控色彩,更多強調自身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依然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獲取金融牌照。

作為行業裡金融牌照最齊全的巨頭,螞蟻金服曾對外稱:“螞蟻金服目前申領牌照所從事的金融業務,目的並不在金融本身。我們是想通過這些試驗田,去沉澱底層的技術,這些技術也會開放地去幫助金融機構做好Fin。”

這並不難理解,如果沒有一線的金融業務經驗,這些公司很難真正具備可以對外輸出、服務金融機構的能力。但是強監管之下,巨頭們又希望盡可能規避監管。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BATJ的姿態或許可以理解為:戰可以不打,但是槍桿子還是要有。

畢竟,監管是有週期性的,萬一未來還要和大銀行、大保險公司們開戰呢?

正規軍駕到

2013年以來,由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在中國金融市場引起轟動,傳統金融機構自此開始重視面向C端使用者的產品開發與技術創新,一些銳意進取的機構更是奮起直追,全面發力金融科技。

就在傳統金融機構不斷醒來的同時,監管逐漸收緊,大量無資質、無專業背景的草根軍團被驅逐出局,極少數羽翼漸豐的新金融巨頭們被上了“緊箍咒”,不得不將業務重心轉向與金融機構合作,向後者提供服務,這才有了去年BATJ與大銀行的聯姻潮。

另外,國內大中型商業銀行的技術基礎本來就不弱,只要轉變觀念、形成共識,在體制機制上稍稍鬆動,就大有可為。更何況,絕大部分金融科技創業公司,並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過是監管套利的產物。

眼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全面反撲,它們除了根基強大,在合規上還具有天然的優勢。如果說新金融巨頭面臨的抉擇是轉型和蟄伏,那麼眾多創業公司的命運很可能是被碾壓。

另一方面依然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獲取金融牌照。

作為行業裡金融牌照最齊全的巨頭,螞蟻金服曾對外稱:“螞蟻金服目前申領牌照所從事的金融業務,目的並不在金融本身。我們是想通過這些試驗田,去沉澱底層的技術,這些技術也會開放地去幫助金融機構做好Fin。”

這並不難理解,如果沒有一線的金融業務經驗,這些公司很難真正具備可以對外輸出、服務金融機構的能力。但是強監管之下,巨頭們又希望盡可能規避監管。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BATJ的姿態或許可以理解為:戰可以不打,但是槍桿子還是要有。

畢竟,監管是有週期性的,萬一未來還要和大銀行、大保險公司們開戰呢?

正規軍駕到

2013年以來,由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在中國金融市場引起轟動,傳統金融機構自此開始重視面向C端使用者的產品開發與技術創新,一些銳意進取的機構更是奮起直追,全面發力金融科技。

就在傳統金融機構不斷醒來的同時,監管逐漸收緊,大量無資質、無專業背景的草根軍團被驅逐出局,極少數羽翼漸豐的新金融巨頭們被上了“緊箍咒”,不得不將業務重心轉向與金融機構合作,向後者提供服務,這才有了去年BATJ與大銀行的聯姻潮。

另外,國內大中型商業銀行的技術基礎本來就不弱,只要轉變觀念、形成共識,在體制機制上稍稍鬆動,就大有可為。更何況,絕大部分金融科技創業公司,並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過是監管套利的產物。

眼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全面反撲,它們除了根基強大,在合規上還具有天然的優勢。如果說新金融巨頭面臨的抉擇是轉型和蟄伏,那麼眾多創業公司的命運很可能是被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