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族的格局,奠定了新一代人的格局

電影《無問東西》中,米雪飾演的沈母不僅僅展示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期望愛護,其背後的家族環境,更給人以深刻思考的空間。

戰亂中,她長途跋涉去探望沈光耀,妝容精緻,衣服整潔得體,

毫無風塵僕僕的倉促感。她鎮定自若,談吐優雅,仿佛以一人的修養就可以和整個動蕩的環境抗衡。沈家三代五將,第四代的沈光耀也是西南聯大畢業,投筆從戎。

沈家有家規,代代傳承。而沈家的素質教育,讓沈光耀哪怕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

也會像母親一樣,給自己煮一碗冰糖蓮子湯。沈母從未反對孩子離家千裏讀書,她想讓孩子享受人生的樂趣,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雖然她不同意兒子從軍,但是也沒把他囚禁起來,沒有以死相逼,限制他的自由。

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沈光耀仿佛無所不能。

他有著高情商,身爲名門子弟,卻能和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朋友相處得很好。別人給自己貼標簽也不生氣,只是踏踏實實地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人心。

他沒有富二代的丁點毛病,盡管家境富裕,卻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名校,不依靠父母的背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所以堅定地去執行目標。

要想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家長能給到的最好的東西,不是許許多多的錢,而是恰如其分的家庭教育。

家族的傳承尤爲重要。

家族的格局,奠定了新一代人的格局。

家庭站在更高的位置,孩子就能站在父母的肩膀上,

看到更多的機遇。

西方有句諺語,叫“三代培養一個貴族”。家族積累的格局、資源和視野,能讓他們能更宏觀地看待問題,擁有更多人生的選項。認爲“讀書無用”的父母,教不出滿腹經綸的孩子。

父母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結局。

蘇州某女子中學的校長張冀牗生了四個女兒,即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與張充和。葉聖陶先生說:“九如巷張家的幾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大姐嫁給了著名昆曲家顧傳玠,二姐嫁給了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三姐嫁給了作家沈從文,老四嫁給了德國漢學家傅漢思。

張冀牗的父親是著名的清末淮軍將領張樹生。張家幾代人,無一不優秀。張冀牗身處富貴之家,卻不像其他紈絝子弟一樣吃喝嫖賭。他喜好讀書,滴酒不沾。並且深受洋務運動的影響,摒棄了封建思想,教育出的四個女兒個個是才女,

有思想,有修養,長壽安康。

相比之下,才女蕭紅的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慘劇了。她的父親專制而暴躁,包辦婚姻,視她爲家族恥辱。離家出逃的蕭紅,再也沒有回過家,度過了坎坷而短暫的一生。

孩子總是有意無意地效仿父母。

家族的格局,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而父母日常的教誨,以及對于孩子日常的習慣和品質的培養,則進一步決定了孩子的優秀程度。你得教會孩子什麽是好習慣,如何動手實踐,如何掌控時間,如何掌控自己,還得讓孩子學會分辨應該把時間花費在哪些事情上。

《中華勤學故事》中有一集講王獻之練字。他練字練了五年,略有小成,就沾了點狂妄。寫“鵝”字寫了三點就跑出去和小夥伴玩耍了。王羲之看到之後,就把“鵝”字的最後一點補上了。王羲之的夫人看到這個“鵝”,說了一句:“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一點像羲之。”

王獻之非常羞愧,於是沈下心來好好練字,練幹了十八壇水,終于大有所成,與父親王羲之並稱“二王”。

父親的言傳身教和嚴格要求,樹立了一個標杆,讓孩子能夠朝著某個方向努力。在該鼓勵時鼓勵,該打擊時打擊,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這些細微之處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成爲更好的人,取得更高的成就。

鄭板橋可謂反其道而行之。他在給弟弟的信中說:“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可將此書讀于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鄭板橋認爲,孩子平常嬉戲玩耍是可以的,但也要培養孩子忠誠厚道富有同情心的品質。考中進士、做官都是小事,明理,做個好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

那些富過三代的家庭,都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上。優秀的父母不僅給孩子一個溫飽的環境,還賦予他們更大的格局和更好的素質教育。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孩子們更早地明白爲人處世的道理,更早明白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更早明白努力的意義,也更容易獲得普世意義上的成功。

父愛和母愛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成就,不是束縛,是支撐,不是溺愛,是言傳身教,不是棍棒打罵。

所謂的優秀的孩子,不過就是比常人有格局,比常人更加明理,更加有同情心,比常人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比常人更懂得如何努力。因爲被正確地愛過,所以心裏有底氣,敢放膽迎接人生的諸多困難。

家族的格局,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而父母日常的教誨,以及對于孩子日常的習慣和品質的培養,則進一步決定了孩子的優秀程度。你得教會孩子什麽是好習慣,如何動手實踐,如何掌控時間,如何掌控自己,還得讓孩子學會分辨應該把時間花費在哪些事情上。

《中華勤學故事》中有一集講王獻之練字。他練字練了五年,略有小成,就沾了點狂妄。寫“鵝”字寫了三點就跑出去和小夥伴玩耍了。王羲之看到之後,就把“鵝”字的最後一點補上了。王羲之的夫人看到這個“鵝”,說了一句:“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一點像羲之。”

王獻之非常羞愧,於是沈下心來好好練字,練幹了十八壇水,終于大有所成,與父親王羲之並稱“二王”。

父親的言傳身教和嚴格要求,樹立了一個標杆,讓孩子能夠朝著某個方向努力。在該鼓勵時鼓勵,該打擊時打擊,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這些細微之處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成爲更好的人,取得更高的成就。

鄭板橋可謂反其道而行之。他在給弟弟的信中說:“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可將此書讀于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鄭板橋認爲,孩子平常嬉戲玩耍是可以的,但也要培養孩子忠誠厚道富有同情心的品質。考中進士、做官都是小事,明理,做個好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

那些富過三代的家庭,都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上。優秀的父母不僅給孩子一個溫飽的環境,還賦予他們更大的格局和更好的素質教育。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孩子們更早地明白爲人處世的道理,更早明白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更早明白努力的意義,也更容易獲得普世意義上的成功。

父愛和母愛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成就,不是束縛,是支撐,不是溺愛,是言傳身教,不是棍棒打罵。

所謂的優秀的孩子,不過就是比常人有格局,比常人更加明理,更加有同情心,比常人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比常人更懂得如何努力。因爲被正確地愛過,所以心裏有底氣,敢放膽迎接人生的諸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