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跳脫隱形貧困,趕緊增加睡後收入!

文2407字丨閱讀時長約為7分鐘

◤核心提示:朋友圈光鮮靚麗,但是口袋卻空空如也。都市的隱形貧困人口究竟有著怎樣的心理,是揮金如土還是不得不花?假富和真窮,難道必須要選擇一個嗎?

在網路上,有個問題問中國到底有多少窮人?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傳統意義上,對於窮人的定義是那些食不果腹,忍饑挨餓,屋上無片瓦的人。按照官方的標準來看,他們的年收入少於3000元。

在中國,這樣的人有5000多萬,他們是真正需要精准扶貧的貧困人口。

但是,現實的來看,收入卻又似乎並不是衡量貧窮的唯一標準,因為網路上還有不少月收入幾千甚至上萬的人也在每天喊窮,

甚至出現了隱形貧困人口這種自嘲。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月收入幾千過得比年收入3000還要糟糕嗎?所謂的隱形貧困人口背後,到底是玩笑還是真窮呢?

隱形貧困人口

什麼是隱形貧困人口?在這裡特指那些每天有吃有喝,但是實際上卻非常窮的人。

和官方定義的貧困人口不一樣,他們大多數生活在城市,生活過得還算光鮮,但是算起資產來,卻可能是個零甚至是負。

他們的生活非常矛盾:

一方面大手大腳大吃大喝,可以眼睛也不眨一下買車厘子、牛油果等昂貴的水果;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的收入卻並沒有想像中高,每個月工資發下來支付房租還了信用卡就所剩無幾,一場大病下來的醫藥費都很可能付不起。

他們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搶3毛錢的紅包,卻只用3000塊的精華液。

在看上去表面奢侈,背後卻是勉強維持。

最近和一個剛畢業的朋友聊天就發現,大家揮金如土的背後並沒有想像中輕鬆。

她告訴我,每個月雖然到手看起來有6千多塊錢,但是房租加吃飯交通等日常開銷就占了一大半,也就是說可以支配的收入只有3千左右。

雖然她也會買口紅,買化妝品,

但是買不買工資都是剩不下來多少的,再補貼父母一點,一個月能夠存下一千塊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而這一千塊,在她眼裡是根本沒有多大用處的。相反,節儉的生活反而給自己會造成不小的壓力。

畢竟每天衣冠楚楚上著班,工作壓力也不小,如果再沒有滿足消費的欲望支撐著,還怎麼愉快的生活下去。

房子是不可能買的了,而失去目前的工作還有可能失去經濟來源。

在生活的夾縫下,消費主義盛行或許不是商家的過錯,而不過是恰好迎合了大家生活苦悶罷了。

隱形焦慮

因此,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的出現,雖是自嘲,實則卻帶著隱隱的焦慮。

這種焦慮就是,無論我怎麼努力也好,目前的工資都永遠無法讓我擁有想要的體面生活。

與其活得吃力不討好,不如過一天算一天。反正不消費,不買東西也會很窮,買東西、消費也是窮,不如買吧,畢竟錢不是花掉了,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我們。

去米其林餐廳,請高價健身私教,穿戴限量奢侈品或許離普通隱形貧困人口太遙遠。但是喝上兩杯星巴克,買上一盤喜歡的口紅卻絕不難辦到。

在看不到希望,沒有目標的情況下,剁手後再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實在太簡單。

我為什麼要把錢留下來呢?既然買不起房子,也無法在大城市安家,不如像大城市的人一樣活著。

能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塊錢一張的“前男友面膜”用起來不心疼;一有健身衝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總之,生活有另外一種靚麗。

在這種一面殘酷一面美好的對比之下,逃避並且活在自己給自己營造的中產夢裡是非常簡單的,錢輕易的成為消費主義的俘虜,守住錢包也就代表著委屈。

然而,逃避雖然可恥但是真的有用嗎?或許並不是,消費主義帶來的永遠只有惡性循環,20歲時金錢堆積的粉紅泡泡在30歲的時候將成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噩夢。

即使手上沒有一副好牌,但是怎麼打牌卻是決定在自己手裡。即使一個月只能存下一千塊,但也能夠有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這樣的未來,藏在另外一份和工資截然不同的收入當中,也就是所謂的睡後收入。

比拼睡後收入時代到來

什麼是睡後收入?就是不需要你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說白了,就是哪怕你在睡大覺,仍然有東西在為你持續創造收益,一覺醒來,又有錢到賬。

這種收入和工資有著極大的區別,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勞永逸,在過去的20年裡,房子是大家最羡慕的睡後收入。

而大多數人財富自由的實現,實際上完全和升職加薪並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大的來源還是睡後收入,有投資眼光的人,通過理財賺的錢就比某些人一輩子賺到的工資還要高。

我們來簡單的算算這筆賬,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印象。

人的一生,按照60歲左右退休來看,工作時長大概是40年,乘以一年去除節假日的200個工作日左右,不過8000天。

不計算其他收益,按照目前一天300塊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看,一輩子能夠賺到的工資不過300*8000=240萬!

而在許多城市,240萬還真不一定能夠買到一套稍好的房子,也就是說許多人憑藉一己之力,一生不吃不喝靠工資根本無法過上有房有車的體面生活。

但是如果再其中加上理財的變數,我們卻可以看到驚人的變化。

假設我們每個月都將所有工資存下來放在餘額寶裡,4%的利率,那麼40年後,原本的240萬將變成432萬,相當於總收入翻了近一翻。

假設年化收益率變成8%,那麼40年後,總收入將變成625萬,買了一套房之後還能剩下400萬。

而如果年化收益率變成20%,那麼40年後,總收入將變成1202萬,也就是說,通過理財,你一個人賺了近6個人一輩子的錢。

當然,理財的結果和本金的多少也有關係,但是,你選擇理財還是不理財對你的人生財富卻有著本質的影響。

實際上,成為隱形貧困人口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人生經歷,但是最大的關鍵在於,如何從隱形貧困人口當中走出來,而不是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人生的姿態有千百種,真窮和假富並不是唯二的選擇,選擇做錢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

與其活得吃力不討好,不如過一天算一天。反正不消費,不買東西也會很窮,買東西、消費也是窮,不如買吧,畢竟錢不是花掉了,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我們。

去米其林餐廳,請高價健身私教,穿戴限量奢侈品或許離普通隱形貧困人口太遙遠。但是喝上兩杯星巴克,買上一盤喜歡的口紅卻絕不難辦到。

在看不到希望,沒有目標的情況下,剁手後再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實在太簡單。

我為什麼要把錢留下來呢?既然買不起房子,也無法在大城市安家,不如像大城市的人一樣活著。

能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塊錢一張的“前男友面膜”用起來不心疼;一有健身衝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總之,生活有另外一種靚麗。

在這種一面殘酷一面美好的對比之下,逃避並且活在自己給自己營造的中產夢裡是非常簡單的,錢輕易的成為消費主義的俘虜,守住錢包也就代表著委屈。

然而,逃避雖然可恥但是真的有用嗎?或許並不是,消費主義帶來的永遠只有惡性循環,20歲時金錢堆積的粉紅泡泡在30歲的時候將成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噩夢。

即使手上沒有一副好牌,但是怎麼打牌卻是決定在自己手裡。即使一個月只能存下一千塊,但也能夠有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這樣的未來,藏在另外一份和工資截然不同的收入當中,也就是所謂的睡後收入。

比拼睡後收入時代到來

什麼是睡後收入?就是不需要你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說白了,就是哪怕你在睡大覺,仍然有東西在為你持續創造收益,一覺醒來,又有錢到賬。

這種收入和工資有著極大的區別,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勞永逸,在過去的20年裡,房子是大家最羡慕的睡後收入。

而大多數人財富自由的實現,實際上完全和升職加薪並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大的來源還是睡後收入,有投資眼光的人,通過理財賺的錢就比某些人一輩子賺到的工資還要高。

我們來簡單的算算這筆賬,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印象。

人的一生,按照60歲左右退休來看,工作時長大概是40年,乘以一年去除節假日的200個工作日左右,不過8000天。

不計算其他收益,按照目前一天300塊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看,一輩子能夠賺到的工資不過300*8000=240萬!

而在許多城市,240萬還真不一定能夠買到一套稍好的房子,也就是說許多人憑藉一己之力,一生不吃不喝靠工資根本無法過上有房有車的體面生活。

但是如果再其中加上理財的變數,我們卻可以看到驚人的變化。

假設我們每個月都將所有工資存下來放在餘額寶裡,4%的利率,那麼40年後,原本的240萬將變成432萬,相當於總收入翻了近一翻。

假設年化收益率變成8%,那麼40年後,總收入將變成625萬,買了一套房之後還能剩下400萬。

而如果年化收益率變成20%,那麼40年後,總收入將變成1202萬,也就是說,通過理財,你一個人賺了近6個人一輩子的錢。

當然,理財的結果和本金的多少也有關係,但是,你選擇理財還是不理財對你的人生財富卻有著本質的影響。

實際上,成為隱形貧困人口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人生經歷,但是最大的關鍵在於,如何從隱形貧困人口當中走出來,而不是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人生的姿態有千百種,真窮和假富並不是唯二的選擇,選擇做錢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