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喝湯還要勺子,一看就不是洛陽人

每個洛陽人的心裡,一定都有一碗湯。我們喝著它長大、成熟、老去,

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惦念著它的味道。

它是湯,也是情,更是青春與家鄉。

01

洛陽老話說,早晨一碗湯,神仙都不當。洛陽人喝牛、羊肉湯,就是從早上開始的。十分講究的人,甚至會起一大早,在天濛濛亮的時候就跑到街邊湯館,喝頭碗湯。

此時,熬了一夜的湯正散發著最濃厚的香味,似乎能把路過門口的人絆一跟頭。

舀湯的店員,一隻手端碗,一隻手嫺熟的把煮熟的肉、雜、血放在碗裡,

撒上蔥花、香菜和一些大料,再從鍋裡舀出一大勺散著熱氣的湯澆上去。

蔥花翻滾幾圈,從碗底飄上來,浮在乳白色的湯上,如果加得有辣椒,萬紫千紅配著綠意盎然,不僅格外好看,更加生機勃勃。

配湯的主食,現在多是餅絲和油炫,之前還有一種死面燒餅。

餅絲是把面餅烙的特別薄,然後切成一條條,泡在湯裡,很快就能入味。

油旋也是用面做成的餅,外皮酥脆、內瓤柔嫩,因為外表有一層紋路,形似螺旋,而且油潤呈金黃色,所以叫油旋。

死面燒餅,類似於驢肉火燒的那種長方形餅,內軟外焦,

趁熱的時候最好吃。

湯鮮香,餅酥脆,一口湯一口餅,吃到肚子裡滿滿都是幸福感。

02

羊肉湯有膻味,有一部分人不會太喜歡,但牛肉湯一定是所有洛陽人的心頭好。

我對膻味並不敏感,再加上這兩種湯的吃法、價格一樣,外表看起來也差不多,所以它們在我心裡並沒有什麼分別,我同樣愛。

我家在洛陽農村,村裡沒有飯店,喝湯需要跑到相隔7、8裡的鎮上,並不能想喝就喝,再加上農村美食種類貧瘠,

對小時候的我來說,牛、羊肉湯簡直就是無上美味。

偶爾,也有賣湯的小販開著三輪車,裝滿滿兩大桶湯,在我們村子裡沿街叫賣,幹了半天農活的家人,就不用再做飯,端著鍋出來舀一鍋,回去泡饅頭或者下麵條。這就是對辛苦最大的獎賞。

上中學到了城裡,學校附件有好幾家牛、羊肉湯館,因為住校,每週都有一筆生活費,所以喝湯不再是一件難事。

而且,學校附近的餐館都有不成文的規定,賣給學生的飯比賣給別人的要便宜一半,雖然裡面不放肉,只給血和雜,但仍然是一大碗。

如此算下來,並不比在學校餐廳吃飯花錢多。所以那幾年,我十足的過了把牛、羊肉湯癮。

早上跑去喝湯,中午和晚上吃用牛、羊肉湯做成的麵條或糊蔔。

麵條不必細說,糊蔔就是先用油炒蔬菜和肉,再添上熬好的牛或羊肉湯,湯滾開,放入切好的餅絲,等餅絲將湯全部吸收,就可以出鍋,類似於燴饃的做法。

這裡的餅絲不是上文說的薄餅絲,而是死面燒餅切成的長條,因為餅絲太薄,湯多了容易煮爛,湯少則要變成炒餅絲那麼幹。

死面燒餅厚薄適中,做成的糊蔔吃到嘴裡,餅香軟,咬一口還有羊、牛肉湯的滲出,特別好吃。

當時,有一家牛肉湯館的後廚沒有遮擋,等待糊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圍在鍋邊看著,十幾雙眼睛虎視眈眈的盯著廚師的一舉一動,口水偷偷下嚥好幾次。

一鍋糊卜成了,所有人都恨不得伸出手,奪過碗來自己盛,終於接到自己的那一碗,趕緊擠出人群,找張桌子坐下狼吞虎嚥。

狠狠吃上幾大口,把之前等待美食出鍋的煎熬,消散了去。

後來,到外地上大學、工作,能喝到洛陽牛、羊肉湯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看到好友在朋友圈發的湯照片,都恨不得能立馬長了翅膀飛回去。

03

月初,回洛陽出了趟差。這趟差對我來說極其特別,不僅是因為要回熟悉的家鄉,更是因為我們出差的內容就是品嘗洛陽美食。

洛陽的各種湯,都在我們的計畫之內,而我最急切盼望的,當然是喝一碗牛、羊肉湯。

為節省時間,我們選定的湯館在九都東路鳳化街,那一個街口是洛陽湯的聚集地,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驢肉湯、丸子湯可以一網打盡。

對洛陽的湯,尤其是牛、羊肉湯,我是極其自信的,街頭隨便找一家味道都不會錯。

何況九都東路鳳化街口的湯館,還是洛陽有名的南關小碗牛肉湯和南關大鍋全羊湯。

當天早上六點,我們到了地方。還未進門,熟悉的氣味就撲面而來,同事拿出手機拍照,我已經忍不住直接進了門。

先牛肉湯,後羊肉湯,兩家都是各要了一碗湯,一個油旋、一份餅絲。雖然我們同行三人,但每家卻只能共用一份,因為隔壁還有別的湯在等我們,不能在一家就吃飽嘍,必須給肚子留些餘地。這就是做美食工作最讓人煎熬的時候。

接過同事遞來的勺子,立馬舀一口進嘴,久違的味道與口感,真好。同事也忍不住連誇好喝。

話不多說,趕緊搶湯。低頭,一勺接著一勺往嘴裡送。

猛然想起兩年前,我帶著兩位外地朋友在洛陽街頭喝湯,端上湯之後,他倆非去找了勺子。

兩個大男生一勺一勺舀著喝,而我一個女生,端起碗“呲溜跐溜”,對碗吹。

當時我還笑他們,喝湯還要勺子,一看就不是洛陽人。而如今,我卻也不是“洛陽人”了一回。

不行不行,下次回洛陽一定要重新來喝一大碗。

文 |王豆豆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91期匠心內容。

本帳號發佈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如此算下來,並不比在學校餐廳吃飯花錢多。所以那幾年,我十足的過了把牛、羊肉湯癮。

早上跑去喝湯,中午和晚上吃用牛、羊肉湯做成的麵條或糊蔔。

麵條不必細說,糊蔔就是先用油炒蔬菜和肉,再添上熬好的牛或羊肉湯,湯滾開,放入切好的餅絲,等餅絲將湯全部吸收,就可以出鍋,類似於燴饃的做法。

這裡的餅絲不是上文說的薄餅絲,而是死面燒餅切成的長條,因為餅絲太薄,湯多了容易煮爛,湯少則要變成炒餅絲那麼幹。

死面燒餅厚薄適中,做成的糊蔔吃到嘴裡,餅香軟,咬一口還有羊、牛肉湯的滲出,特別好吃。

當時,有一家牛肉湯館的後廚沒有遮擋,等待糊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圍在鍋邊看著,十幾雙眼睛虎視眈眈的盯著廚師的一舉一動,口水偷偷下嚥好幾次。

一鍋糊卜成了,所有人都恨不得伸出手,奪過碗來自己盛,終於接到自己的那一碗,趕緊擠出人群,找張桌子坐下狼吞虎嚥。

狠狠吃上幾大口,把之前等待美食出鍋的煎熬,消散了去。

後來,到外地上大學、工作,能喝到洛陽牛、羊肉湯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看到好友在朋友圈發的湯照片,都恨不得能立馬長了翅膀飛回去。

03

月初,回洛陽出了趟差。這趟差對我來說極其特別,不僅是因為要回熟悉的家鄉,更是因為我們出差的內容就是品嘗洛陽美食。

洛陽的各種湯,都在我們的計畫之內,而我最急切盼望的,當然是喝一碗牛、羊肉湯。

為節省時間,我們選定的湯館在九都東路鳳化街,那一個街口是洛陽湯的聚集地,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驢肉湯、丸子湯可以一網打盡。

對洛陽的湯,尤其是牛、羊肉湯,我是極其自信的,街頭隨便找一家味道都不會錯。

何況九都東路鳳化街口的湯館,還是洛陽有名的南關小碗牛肉湯和南關大鍋全羊湯。

當天早上六點,我們到了地方。還未進門,熟悉的氣味就撲面而來,同事拿出手機拍照,我已經忍不住直接進了門。

先牛肉湯,後羊肉湯,兩家都是各要了一碗湯,一個油旋、一份餅絲。雖然我們同行三人,但每家卻只能共用一份,因為隔壁還有別的湯在等我們,不能在一家就吃飽嘍,必須給肚子留些餘地。這就是做美食工作最讓人煎熬的時候。

接過同事遞來的勺子,立馬舀一口進嘴,久違的味道與口感,真好。同事也忍不住連誇好喝。

話不多說,趕緊搶湯。低頭,一勺接著一勺往嘴裡送。

猛然想起兩年前,我帶著兩位外地朋友在洛陽街頭喝湯,端上湯之後,他倆非去找了勺子。

兩個大男生一勺一勺舀著喝,而我一個女生,端起碗“呲溜跐溜”,對碗吹。

當時我還笑他們,喝湯還要勺子,一看就不是洛陽人。而如今,我卻也不是“洛陽人”了一回。

不行不行,下次回洛陽一定要重新來喝一大碗。

文 |王豆豆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91期匠心內容。

本帳號發佈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