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芯”引熱議,智慧手機要規避技術創新的三大陷阱

在近期爆發的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的7年禁令在國內引發熱議,研發具有世界級水準的自主晶片,不再受制於人,已是燃眉之急。舉一反三地來看,中國需要的不只是晶片,

而是在各個領域都掌握核心技術,比如作業系統、雲計算、AI、無人車等等。

作為目前科技行業的中流砥柱,智慧手機行業自然要身先士卒,做好核心技術攻關,對於智慧手機來說,晶片是最關鍵的一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各個智能手機都要去做晶片,短期內這不現實,長期看,這也沒有必要,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企業分工協作是大勢所趨,什麼都做的“蘋果模式”很難被複製。

智慧手機廠商抓核心技術,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路和節奏,而不是“非芯不可”。

手機核心技術不只是晶片

智慧手機是科技的集大成者。從產品角度來看,硬體層面,有CPU、鏡頭、通信、螢幕、存儲、記憶體、電池、ID(工業設計)等等元器件;軟體層面,有系統,安全、AI、應用市場、雲服務等等整合。

在製造環節還有自動化生產等等技術在台下默默貢獻。可以說,智慧手機就是各種高科技的高度整合,它的產業效率和用戶體驗是由多個技術決定的,特別是如下核心技術:

1、拍照

智慧手機早已不是通信設備,而是個人計算平臺,集合了通信、娛樂、拍照、支付諸多功能。拍照屬於核心功能,智慧手機的崛起殺死了卡片數碼相機,近年來,各大國產廠商都拼命在手機相機上下苦工,

採用高規格的攝像頭感測器,不斷改進演算法,和國際廠商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同時一定程度開始威脅微單等傳統相機的地位。

2、安全。

在智慧手機成為個人數位助理,存儲大量的個人資料,關乎使用者隱私和財產安全時,智慧手機資訊安全已越來越重要。當然,安全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我們感知最強烈的應該是,解鎖的變化,從最初的密碼團解鎖,

到今天的指紋、虹膜和Face-ID解鎖,智慧手機的身份認證系統一直在變化,這背後同樣有大量的技術應用,比如蘋果為了實現Face-ID,在前置鏡頭附近一共用了8個感測器,還有A11生物識別晶片的支援,可見技術性很高。

3、交互。

交互是智慧手機不斷在進化的技術點,觸控式螢幕取代了鍵盤,Siri掀起了語音助理潮,而螢幕進化也十分明顯,從iPhone 4的Retina(視網膜螢幕),再到如今的OLED屏、曲面屏、全面屏和劉海屏,

新的顯示技術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同時門檻也很高,一塊螢幕不只是決定手機的觀感和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決定了用戶的基礎交互體驗。

……

智慧手機的核心技術點,應該有兩位數,而每一個技術都有突破空間,而且目前依賴國外的也不少,一部智慧手機很可能是美國的CPU、韓國的存儲和日本的鏡頭,智慧手機廠商要強化核心技術,除了晶片,實際上有很多選擇。

‍核心技術創新的三大陷阱

第一,不要將雞蛋都放到晶片這個籃子裡。

智慧手機做晶片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但因為其具有長週期、高投入的特點,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美國主導的瓦森納協議的存在也給國產晶片研發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晶片背後是類似於WinTel這樣的生態聯盟,他們實現了從標準制定到底層架構設計再到生產製造的絕對控制,國產手機要研發自有晶片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而智慧手機的體驗不只是由晶片決定,可以進行技術突破的點很多,比如拍照,比如解鎖,比如外觀,任何一個突破,都可以帶來體驗上的顯著提升。正是因為此,智慧手機做核心技術創新不應該都盯著晶片,而是各盡其能,尋找各種技術點突破。

在這一點上,魅族很早就悟出了個中道理,它在歷代產品上一直從多個角度進行極致的黑科技創新,特別是在交互上的創新更是可圈可點,例如MX2時代的小圓點、魅藍Note 2的mBack交互、魅族Pro 7上的畫屏,都得到了魅友的好評,對應創新在業內也是獨領風騷。

第二,不要陷入硬體層面的創新不能自拔。

晶片、存儲、電池等等元器件都屬於硬體層面的技術,在一些人看來這些硬體的研發投入才是真正的底層技術,實則不然,核心技術不等於硬體技術,最終決定使用者體驗的也是軟硬體結合的能力,智慧手機可以在作業系統、演算法調優等等層面進行更多技術佈局,在特定領域磨煉硬功夫,最終可以形成拳頭級技術。

iPhone的攝像頭不是自己生產的,不過它的拍照能力有目共睹,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有很強的演算法。在中國AI、互聯網等軟體都不落後于人時,國產手機更應該當仁不讓,以剛發佈的魅族15系列新品為例,它在相機上引入了高規格的感測器,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演算法,可以結合使用者拍照場景自動優化演算法,甚至可以不斷對大資料學習來改進演算法,進而實現更好的牌照效果,這樣的軟體結合硬體的創新不一而足。

第三,不要隨波逐流否則永遠只能跟隨。

智慧手機市場每逢一個新技術突破,都會引來大量的跟風,比如Face-ID,比如全面劉海屏,然而,這樣做永遠都只能做跟隨者,後來者更應該找到新的機會點,展開技術佈局,做“下一個”,而不是“另一個”。說到底,技術創新不應該跟風口、隨大流,而是要有自己的堅持,能夠坐冷板凳,可以下硬功夫,國產手機應該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點做到極致,比如螢幕,看上去大家都用類似的全面屏,實際上,圍繞同一塊螢幕,都有著大量的優化空間,也就是技術創新空間。

還是以剛發佈的魅族15為例,我們看看它是如何圍繞“交互”這個點來做技術創新的。

魅族15系列邊框非常窄,進而進一步增加了屏占比,按照官方資料,寬度只有1.175mm,要把手機邊框做到這個程度其實並不容易,它需要對手機螢幕進行特別定制,此次在魅族15上,魅族向三星專門定制了一塊Super AMOLED螢幕,再結合自身工業設計和製造工藝,實現了極窄邊框。

在如何處理HOME鍵這個問題上,魅族有著自己的思考,它沒有照搬iPhone X的做法,而是對Home鍵進行了保留,如何不影響交互體驗?魅族的做法別出心裁:首先,它的Home鍵面積極小,採用了電容式的觸摸設計,和魅族首創的小圓點相結合,讓一顆小小的Home按鍵集成了指紋識別、主頁、返回、開啟相機等多種功能,同時沒有容易誤觸等問題,內置了mEngine觸感引擎,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給用戶以不同的震動回饋,體驗很好;其次,在指紋識別上魅族15沒有像很多廠商將其搬到背後,而是用了一顆可能是全球最小的指紋識別模組,縮減Home鍵的面積,在便於用戶解鎖的同時,保證了視覺上的美觀。

不論是極窄邊框,還是HOME鍵都體現出魅族在交互上整合各種軟硬體技術做到極致的思路,而且這不是從魅族15開始的,極窄邊框在MX2上就有雛形了,Home鍵也傳承了小圓點,魅族一直將交互做到極致,有著“比別人好一分”的打磨精神。

手機系統是國產手機創新機會

在安卓和iOS兩極對抗的今天,要國產手機廠商去自研底層系統並不現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廠商在系統上就無法創新,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其實給了國產廠商很多新的機遇。

一方面,因為Android是開源系統,只有內置了Google Play商店等服務的穀歌官方版本才需要授權,會受到禁令影響,而Android基礎系統則不會受此影響,國產手機所謂的UI或者OS都是基於後者所打造。另一方面,中國在晶片等產業上暫時落後是不爭事實,不過在互聯網服務和App上的成果也舉世矚目,結合本土使用者習慣做好系統、應用和服務,是國產手機創新的重大機會。

不難發現,不論是魅族Flyme、小米MIUI還是錘子SmartisanOS,每一個知名國產手機都有一個知名的UI系統,大家在系統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未來可以繼續圍繞系統進行更多技術創新,事實上形成國產作業系統生態的繁榮。

在這方面,魅族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它的技術創新很大部分精力就放到了Flyme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Flyme在定制系統上已走出很遠,在沒有Android時魅族智慧手機初代產品M8的系統就已基於Windows CE6.0定制,算是Flyme前身;在安卓陣營野蠻生長的時期魅族手機就憑藉著UI設計美觀、功能豐富、極具個性的Flyme在眾多國際廠商中殺出一條血路,魅族15系列搭載的Flyme 7也體現出手機系統技術創新的最新進展。

第一個是瞄準場景定向優化,確保流暢。Flyme 7針對微信和遊戲兩大重度使用場景進行深度優化,比如它和微信合作,針對圖片和視頻傳輸進行優化,速度和幀率都提速了10%~20%;再比如與王者榮耀進行了專項合作,在魅族M15、15、15 Plus等機型上實現了多核多執行緒技術。無論對線還是團戰,整局遊戲都可以穩穩的保持在60幀,遊戲體驗更暢快。此外在解鎖、劃屏和應用開啟等等場景Flyme7都有各種優化。

第二個是將細節做到極致。對大部分國產系統來說,主要的框架已經建設完畢,核心的功能也大同小異,差異點和創新往往存在於細節之中。例如,Flyme 7改進了UI介面的過渡動畫,在天氣APP中,不同天氣狀況下會有不同的生動動畫效果,相比機械的資料顯示,無疑多了一絲用戶能感受到的關懷,此外還有全域夜間模式、資料搶救功能、遊戲防沉迷模式諸多可圈可點的微創新。

在許多人看來,系統、相機、指紋識別、螢幕這些似乎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不算核心技術佈局,實則不然,從魅族15系列產品上,我們可以發現,對手機廠商而言,技術創新可以在硬體的多個維度、系統的各個層面上進行,而不是只做晶片或一定要做晶片。當然,手機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發自主晶片是未來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它並不適合每個廠商,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上,和魅族一樣,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目的,進行功能、軟體上的力所能及的創新或許才是最明智的。

‍核心技術創新的三大陷阱

第一,不要將雞蛋都放到晶片這個籃子裡。

智慧手機做晶片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但因為其具有長週期、高投入的特點,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美國主導的瓦森納協議的存在也給國產晶片研發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晶片背後是類似於WinTel這樣的生態聯盟,他們實現了從標準制定到底層架構設計再到生產製造的絕對控制,國產手機要研發自有晶片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而智慧手機的體驗不只是由晶片決定,可以進行技術突破的點很多,比如拍照,比如解鎖,比如外觀,任何一個突破,都可以帶來體驗上的顯著提升。正是因為此,智慧手機做核心技術創新不應該都盯著晶片,而是各盡其能,尋找各種技術點突破。

在這一點上,魅族很早就悟出了個中道理,它在歷代產品上一直從多個角度進行極致的黑科技創新,特別是在交互上的創新更是可圈可點,例如MX2時代的小圓點、魅藍Note 2的mBack交互、魅族Pro 7上的畫屏,都得到了魅友的好評,對應創新在業內也是獨領風騷。

第二,不要陷入硬體層面的創新不能自拔。

晶片、存儲、電池等等元器件都屬於硬體層面的技術,在一些人看來這些硬體的研發投入才是真正的底層技術,實則不然,核心技術不等於硬體技術,最終決定使用者體驗的也是軟硬體結合的能力,智慧手機可以在作業系統、演算法調優等等層面進行更多技術佈局,在特定領域磨煉硬功夫,最終可以形成拳頭級技術。

iPhone的攝像頭不是自己生產的,不過它的拍照能力有目共睹,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有很強的演算法。在中國AI、互聯網等軟體都不落後于人時,國產手機更應該當仁不讓,以剛發佈的魅族15系列新品為例,它在相機上引入了高規格的感測器,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演算法,可以結合使用者拍照場景自動優化演算法,甚至可以不斷對大資料學習來改進演算法,進而實現更好的牌照效果,這樣的軟體結合硬體的創新不一而足。

第三,不要隨波逐流否則永遠只能跟隨。

智慧手機市場每逢一個新技術突破,都會引來大量的跟風,比如Face-ID,比如全面劉海屏,然而,這樣做永遠都只能做跟隨者,後來者更應該找到新的機會點,展開技術佈局,做“下一個”,而不是“另一個”。說到底,技術創新不應該跟風口、隨大流,而是要有自己的堅持,能夠坐冷板凳,可以下硬功夫,國產手機應該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點做到極致,比如螢幕,看上去大家都用類似的全面屏,實際上,圍繞同一塊螢幕,都有著大量的優化空間,也就是技術創新空間。

還是以剛發佈的魅族15為例,我們看看它是如何圍繞“交互”這個點來做技術創新的。

魅族15系列邊框非常窄,進而進一步增加了屏占比,按照官方資料,寬度只有1.175mm,要把手機邊框做到這個程度其實並不容易,它需要對手機螢幕進行特別定制,此次在魅族15上,魅族向三星專門定制了一塊Super AMOLED螢幕,再結合自身工業設計和製造工藝,實現了極窄邊框。

在如何處理HOME鍵這個問題上,魅族有著自己的思考,它沒有照搬iPhone X的做法,而是對Home鍵進行了保留,如何不影響交互體驗?魅族的做法別出心裁:首先,它的Home鍵面積極小,採用了電容式的觸摸設計,和魅族首創的小圓點相結合,讓一顆小小的Home按鍵集成了指紋識別、主頁、返回、開啟相機等多種功能,同時沒有容易誤觸等問題,內置了mEngine觸感引擎,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給用戶以不同的震動回饋,體驗很好;其次,在指紋識別上魅族15沒有像很多廠商將其搬到背後,而是用了一顆可能是全球最小的指紋識別模組,縮減Home鍵的面積,在便於用戶解鎖的同時,保證了視覺上的美觀。

不論是極窄邊框,還是HOME鍵都體現出魅族在交互上整合各種軟硬體技術做到極致的思路,而且這不是從魅族15開始的,極窄邊框在MX2上就有雛形了,Home鍵也傳承了小圓點,魅族一直將交互做到極致,有著“比別人好一分”的打磨精神。

手機系統是國產手機創新機會

在安卓和iOS兩極對抗的今天,要國產手機廠商去自研底層系統並不現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廠商在系統上就無法創新,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其實給了國產廠商很多新的機遇。

一方面,因為Android是開源系統,只有內置了Google Play商店等服務的穀歌官方版本才需要授權,會受到禁令影響,而Android基礎系統則不會受此影響,國產手機所謂的UI或者OS都是基於後者所打造。另一方面,中國在晶片等產業上暫時落後是不爭事實,不過在互聯網服務和App上的成果也舉世矚目,結合本土使用者習慣做好系統、應用和服務,是國產手機創新的重大機會。

不難發現,不論是魅族Flyme、小米MIUI還是錘子SmartisanOS,每一個知名國產手機都有一個知名的UI系統,大家在系統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未來可以繼續圍繞系統進行更多技術創新,事實上形成國產作業系統生態的繁榮。

在這方面,魅族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它的技術創新很大部分精力就放到了Flyme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Flyme在定制系統上已走出很遠,在沒有Android時魅族智慧手機初代產品M8的系統就已基於Windows CE6.0定制,算是Flyme前身;在安卓陣營野蠻生長的時期魅族手機就憑藉著UI設計美觀、功能豐富、極具個性的Flyme在眾多國際廠商中殺出一條血路,魅族15系列搭載的Flyme 7也體現出手機系統技術創新的最新進展。

第一個是瞄準場景定向優化,確保流暢。Flyme 7針對微信和遊戲兩大重度使用場景進行深度優化,比如它和微信合作,針對圖片和視頻傳輸進行優化,速度和幀率都提速了10%~20%;再比如與王者榮耀進行了專項合作,在魅族M15、15、15 Plus等機型上實現了多核多執行緒技術。無論對線還是團戰,整局遊戲都可以穩穩的保持在60幀,遊戲體驗更暢快。此外在解鎖、劃屏和應用開啟等等場景Flyme7都有各種優化。

第二個是將細節做到極致。對大部分國產系統來說,主要的框架已經建設完畢,核心的功能也大同小異,差異點和創新往往存在於細節之中。例如,Flyme 7改進了UI介面的過渡動畫,在天氣APP中,不同天氣狀況下會有不同的生動動畫效果,相比機械的資料顯示,無疑多了一絲用戶能感受到的關懷,此外還有全域夜間模式、資料搶救功能、遊戲防沉迷模式諸多可圈可點的微創新。

在許多人看來,系統、相機、指紋識別、螢幕這些似乎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不算核心技術佈局,實則不然,從魅族15系列產品上,我們可以發現,對手機廠商而言,技術創新可以在硬體的多個維度、系統的各個層面上進行,而不是只做晶片或一定要做晶片。當然,手機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發自主晶片是未來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它並不適合每個廠商,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上,和魅族一樣,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目的,進行功能、軟體上的力所能及的創新或許才是最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