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村醫劉朝偉:山村裡的“保護神”

劉醫生上門為村民測量血壓
劉醫生在為小孩看病

福綿區沙田鎮中流村是福綿區較為偏遠的山村,也是典型的“空巢村”,村裡大部分是老人和留守兒童。但村裡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從不用為老人和小孩的健康問題擔心,因為他們村有一個“保護神”——村醫劉朝偉。

自1985年始,劉朝偉行醫已有30多個春秋,他拿著微薄的工資,

卻無怨無悔,為村民提供了“小病不出村”的便利。他同時還身兼村民的“私人醫生”,為村裡每個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每個月都要上門為村裡的老人做公共衛生服務,追蹤記錄老人的健康狀況,村裡的每一條小道都見證了他為村民的身體健康奔走的辛勞。

村民的貼心醫生

記者來到福綿區沙田鎮中流村衛生室的時候,已是中午12點,剛剛給一個病人看完病的劉朝偉從一隻袋子裡拿出保溫飯盅,

吃起飯來。記者看到,飯盅裡的飯菜很簡單,青菜、豆豉,還有些許豬肉,飯也很少。“剛剛動過手術不久,所以儘量吃清淡點。”劉朝偉顯得有點不好意思,他說,本來身體不好,家人要求他中午回家吃新鮮的飯菜,但他怕中午有病人過來看病,所以還是像往常一樣,早上就用飯盒裝著飯菜過來。

劉朝偉因過度勞累,不久前剛做過心臟射頻消融手術。

“本來身體一直沒什麼大毛病,但由於經常晚上出診,身體就扛不住了。”劉朝偉說起這次手術,話語間卻透著輕鬆,似乎只是得了一場感冒。但這件事他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擔心村民知道我生過重病,晚上有急病不敢給我打電話。”正和記者聊著,一個病人走了進來。劉朝偉連忙放下飯盅,給病人看起病來。

“他這是感冒,吃點感冒藥就沒事了,藥費是15元,按照新農合報銷標準,

25元以下,病人只需要花1元錢,其他費用由國家報銷。”沒幾分鐘,劉朝偉就給病人看完病,並開好了藥。

劉醫生在電腦登錄系統為病人進行新農合報銷時,使用的是五筆輸入法,令記者頗為吃驚。“我是前幾年才開始學的,以前我不會打字,不會用電腦。”劉醫生說,為了能用上這個新農合報銷系統,幫村民報銷醫藥費,他就讓孩子教自己,還去對面的小學請教老師。快60歲的劉醫生打字比較慢,

而使用這個系統步驟比較多,但他每次都耐心去完成這些瑣碎的工作。

村民的“私人醫生”

除了治療日常的小病外,劉醫生每個月都要上門為村裡的老人做公共衛生服務,追蹤記錄老人的健康狀況,甘當村民的“私人醫生”。村中有一位九十歲的老人,家裡只有一個兒媳婦照顧,出不了門,每次都是劉醫生上門為老人家量血壓、測血糖。“村裡很多老人都是這種情況,他們能自己來就自己來,如果不能來我就上門幫他們測量。”劉醫生說,有些老人年紀大了,不記得服藥,有時候要打電話去提醒他們。

劉醫生還為村裡每個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對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每週都要電話提醒服藥;孩子們的疫苗接種他也詳細記載,不漏一項。“我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面記有村裡老人的姓名、聯繫方式和所患的疾病,我幾乎每天都會翻看一下,哪位老人該提醒服藥了,哪位又該上門量血壓了。”

村民的“120”

“不管白天黑夜,還是天晴下雨,只要有病,打他電話都會馬上趕過來。”在村民眼裡,劉醫生就是村裡的“120”。平時村民無論大病小病,主要上門找到他或是打電話給他,他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

不久前,村民陳述輝半夜起來小便時突然暈倒了,家人害怕是腦出血,怕不及時醫治會貽誤病情,不敢大意,便馬上跑過來找劉醫生。劉醫生二話不說,背起藥箱就跟隨陳述輝的家人趕了過去。

那晚,劉醫生趕到時,病人還處於暈迷狀態。他看過病人的瞳孔後,憑經驗斷定病人沒有腦出血,只是血壓突然升高,於是給病人服用了降壓藥,很快病人病情穩定了。“等病人服用了降壓藥後,劉醫生還坐了近一個小時,看到病人病情穩定下來之後,才回去。”至今說起劉醫生,陳述輝的家人仍充滿了感激之情。

“我不會騎摩托車,出診都只能自己騎自行車,一些自然村離我家較遠,幾個公里的山路,中途沒有一戶人家。”劉醫生說,家裡人對他半夜出診常常抱有很大的怨言,說路上萬一出了什麼問題,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但他從沒把家人的勸告放在心上,有時候一個晚上出診兩三次是常有的事。“有時看完一個病人剛回到家,還沒躺下,又有病人打電話來了;有時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時,天已大亮。”

有一年除夕,下午下班後,正想早點回去,沒想到一個小夥子突然急衝衝地闖進衛生室,原來他80多歲的母親發燒了,整個人都軟成了一團,從家裡到衛生室又是山路,怕太顛簸加重病情,只能跑過來請求劉醫生上門診治。

那個晚上,劉醫生回到家時,家人還守著滿滿一桌早已涼透的飯菜等他。最後,不得不又重新加熱,才開始了一家人的團圓飯。

“我還沒想過退休”

1978年高考落榜後,劉朝偉便跟著父親學醫,後進入市衛校進行正規學習,1985年開始正式行醫,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今年已經59歲的劉醫生卻說自己還沒想過退休。“待遇不高,年輕人也看不上村醫這個行當,所以我還沒想過退休的事情,如果可以,我願再多幹幾年。”劉醫生說。

記者瞭解到,劉醫生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妻子在家務農,種養的東西只夠自給自足。夫妻倆省吃儉用,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孩子學費主要是靠貸款和跟親戚借,目前還有5000元欠款沒有還清。”劉醫生說。但就是這樣,劉醫生有時還自己掏錢去救治他人。有一次他到上中村看病,回來的路上,遇上鄰村的一個老人騎自行車摔倒,由於自行車的腳踏只剩下一根鐵,插進了小腿裡,血都流到了地上。劉醫生連忙跳下車用布條給老人包紮傷口。但由於傷勢太嚴重,必須送到大醫院治療,劉醫生瞭解到老人是個五保戶後,便攔了一輛過路的汽車,親自送他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後來,劉醫生還為老人墊付了170元醫藥費。

“村民對我的信任,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劉醫生說,只要身體許可,他就一直堅持幹下去,多為村民服務。(記者 王耀前)

原標題:行醫30多年為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村醫劉朝偉:山村裡的“保護神”

他們能自己來就自己來,如果不能來我就上門幫他們測量。”劉醫生說,有些老人年紀大了,不記得服藥,有時候要打電話去提醒他們。

劉醫生還為村裡每個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對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每週都要電話提醒服藥;孩子們的疫苗接種他也詳細記載,不漏一項。“我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面記有村裡老人的姓名、聯繫方式和所患的疾病,我幾乎每天都會翻看一下,哪位老人該提醒服藥了,哪位又該上門量血壓了。”

村民的“120”

“不管白天黑夜,還是天晴下雨,只要有病,打他電話都會馬上趕過來。”在村民眼裡,劉醫生就是村裡的“120”。平時村民無論大病小病,主要上門找到他或是打電話給他,他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

不久前,村民陳述輝半夜起來小便時突然暈倒了,家人害怕是腦出血,怕不及時醫治會貽誤病情,不敢大意,便馬上跑過來找劉醫生。劉醫生二話不說,背起藥箱就跟隨陳述輝的家人趕了過去。

那晚,劉醫生趕到時,病人還處於暈迷狀態。他看過病人的瞳孔後,憑經驗斷定病人沒有腦出血,只是血壓突然升高,於是給病人服用了降壓藥,很快病人病情穩定了。“等病人服用了降壓藥後,劉醫生還坐了近一個小時,看到病人病情穩定下來之後,才回去。”至今說起劉醫生,陳述輝的家人仍充滿了感激之情。

“我不會騎摩托車,出診都只能自己騎自行車,一些自然村離我家較遠,幾個公里的山路,中途沒有一戶人家。”劉醫生說,家裡人對他半夜出診常常抱有很大的怨言,說路上萬一出了什麼問題,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但他從沒把家人的勸告放在心上,有時候一個晚上出診兩三次是常有的事。“有時看完一個病人剛回到家,還沒躺下,又有病人打電話來了;有時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時,天已大亮。”

有一年除夕,下午下班後,正想早點回去,沒想到一個小夥子突然急衝衝地闖進衛生室,原來他80多歲的母親發燒了,整個人都軟成了一團,從家裡到衛生室又是山路,怕太顛簸加重病情,只能跑過來請求劉醫生上門診治。

那個晚上,劉醫生回到家時,家人還守著滿滿一桌早已涼透的飯菜等他。最後,不得不又重新加熱,才開始了一家人的團圓飯。

“我還沒想過退休”

1978年高考落榜後,劉朝偉便跟著父親學醫,後進入市衛校進行正規學習,1985年開始正式行醫,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今年已經59歲的劉醫生卻說自己還沒想過退休。“待遇不高,年輕人也看不上村醫這個行當,所以我還沒想過退休的事情,如果可以,我願再多幹幾年。”劉醫生說。

記者瞭解到,劉醫生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妻子在家務農,種養的東西只夠自給自足。夫妻倆省吃儉用,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孩子學費主要是靠貸款和跟親戚借,目前還有5000元欠款沒有還清。”劉醫生說。但就是這樣,劉醫生有時還自己掏錢去救治他人。有一次他到上中村看病,回來的路上,遇上鄰村的一個老人騎自行車摔倒,由於自行車的腳踏只剩下一根鐵,插進了小腿裡,血都流到了地上。劉醫生連忙跳下車用布條給老人包紮傷口。但由於傷勢太嚴重,必須送到大醫院治療,劉醫生瞭解到老人是個五保戶後,便攔了一輛過路的汽車,親自送他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後來,劉醫生還為老人墊付了170元醫藥費。

“村民對我的信任,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劉醫生說,只要身體許可,他就一直堅持幹下去,多為村民服務。(記者 王耀前)

原標題:行醫30多年為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村醫劉朝偉:山村裡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