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同時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鄉村振興戰略給予了進一步部署,強調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逐步實現城鄉要素的合理配置,由農村向城市的單要素轉移,

轉變為城鄉之間要素的雙向流動,實現城鄉產品市場、要素市場的一體化。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是重要的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向前推進,離不開農村金融的助力。

完善城鄉融合金融服務體系

中國農村金融的服務能力和水準目前已經有了明顯提升,但農村金融供給不足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金融仍是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中的短板,

貸款難、貸款貴、保險弱、上市少等問題仍是阻礙“三農”發展的突出問題,需要深化城鄉金融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城鄉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以滿足城鄉融合中的多樣化金融需求。

繼續放寬農村金融市場准入政策。近年來農村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顯著提高,為促進“三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覆蓋面和服務層次上,我國農村金融發展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需要進一步放寬准入、深化改革、防控風險,促進農村金融適度競爭。

建立多層次、廣覆蓋、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立足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由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金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及保險公司、券商和期貨公司共同構成的既競爭又合作的金融服務供給體系,加快農村信用社特別是省聯社改革,大力推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在適度競爭中增加農村金融供給,

切實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各層次金融機構應各司其職、互相配合。

優化城鄉融合金融支持機制

優化信用環境。目前,我國農村相關金融法律法規不完善,行政干預過多,缺乏健全的信用登記制度和資訊共用機制,誠信意識不強,信用環境有待改善。優化農村信用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司法部門、金融機構、農村企業和農戶互相配合、積極推進。

一是要健全農村金融法律體系,設定評價指標,為信用環境優化掃清制度障礙。二是大力宣導和培育信用文化,加快推進農村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農村信用村鎮的建設與管理,推廣企業信用評級工作,培育和壯大各類信用仲介機構,強化社會信用監督。三是切實發揮政府的指導協調作用,建立信用資訊共用機制,實施失信行為懲戒措施。

優化財稅激勵機制。鑒於“三農”問題的特殊性,在金融助力城鄉融合的發展進程中,需要財政政策的積極配合,完善財稅激勵機制,引導金融資源要素流向城鄉融合發展領域。通過對涉農金融機構降低稅率或給予其他財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入。還可發揮財政轉移支出的作用,落實農業補貼政策。

優化風險補償機制。一是要不斷完善貸款擔保體系,設立各層級政策性農業貸款擔保基金。二是要不斷完善農業保險機制,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廣泛發展合作和相互農業保險組織,由商業保險機構和政府再保險機構提供再保險。三是要加強防範金融風險工作,完善管控體系,實現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建立風險“防火牆”,防止非法集資、集資詐騙、金融傳銷等風險體系內傳遞。落實監管處罰制度,對違規操作嚴肅處理。

打造“金融+科技”的農村金融良好業態。深入挖掘農村金融科技建設的重點問題,推動大資料、雲計算、資訊安全、移動互聯網等資訊科技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打造“金融+科技”的良好業態,可以有效消除阻礙要素下鄉的各種障礙,使農村金融在助力城鄉融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金融助力精准扶貧

精准扶貧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農村金融機構應當堅持新增金融資金優先滿足深度貧困地區、新增金融服務優先佈設深度貧困地區,為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重要支撐;要加強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再貸款管理,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再貸款傾斜力度;要拓寬深度貧困地區直接融資管道,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群醫療補充保險廣覆蓋,政策性農業保險鄉鎮全覆蓋;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考核,監管部門監管評價和銀行內部考核,可以考慮對深度貧困地區個人精准扶貧貸款不良率給予一定的容忍度。金融助力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清除障礙、攻克難題、夯實基礎。

總之,農村金融供給問題歸根結底是資金的配置問題。城市信貸資源積極向農村流動和農村資金回流農村,實現信貸資源在城鄉的協調配置,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發展中的資金難題,是助力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一是充分發揮人民銀行的調節機制,對農村金融機構實施差別性貨幣政策。二是推行涉農貸款的比例管理制度,國有商業銀行應改革農村信貸管理模式,擴大對基層機構新增貸款的審批許可權,增加對縣域經濟主體的信貸投放。三是建立正向激勵機制,調動基層金融機構發放涉農信貸的積極性。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乾貨知識。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

從開發到運營,選專案,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專案紮堆,這裡專家紮堆,這裡方案紮堆。

鑒於“三農”問題的特殊性,在金融助力城鄉融合的發展進程中,需要財政政策的積極配合,完善財稅激勵機制,引導金融資源要素流向城鄉融合發展領域。通過對涉農金融機構降低稅率或給予其他財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入。還可發揮財政轉移支出的作用,落實農業補貼政策。

優化風險補償機制。一是要不斷完善貸款擔保體系,設立各層級政策性農業貸款擔保基金。二是要不斷完善農業保險機制,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廣泛發展合作和相互農業保險組織,由商業保險機構和政府再保險機構提供再保險。三是要加強防範金融風險工作,完善管控體系,實現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建立風險“防火牆”,防止非法集資、集資詐騙、金融傳銷等風險體系內傳遞。落實監管處罰制度,對違規操作嚴肅處理。

打造“金融+科技”的農村金融良好業態。深入挖掘農村金融科技建設的重點問題,推動大資料、雲計算、資訊安全、移動互聯網等資訊科技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打造“金融+科技”的良好業態,可以有效消除阻礙要素下鄉的各種障礙,使農村金融在助力城鄉融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金融助力精准扶貧

精准扶貧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農村金融機構應當堅持新增金融資金優先滿足深度貧困地區、新增金融服務優先佈設深度貧困地區,為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重要支撐;要加強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再貸款管理,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再貸款傾斜力度;要拓寬深度貧困地區直接融資管道,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群醫療補充保險廣覆蓋,政策性農業保險鄉鎮全覆蓋;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考核,監管部門監管評價和銀行內部考核,可以考慮對深度貧困地區個人精准扶貧貸款不良率給予一定的容忍度。金融助力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清除障礙、攻克難題、夯實基礎。

總之,農村金融供給問題歸根結底是資金的配置問題。城市信貸資源積極向農村流動和農村資金回流農村,實現信貸資源在城鄉的協調配置,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發展中的資金難題,是助力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一是充分發揮人民銀行的調節機制,對農村金融機構實施差別性貨幣政策。二是推行涉農貸款的比例管理制度,國有商業銀行應改革農村信貸管理模式,擴大對基層機構新增貸款的審批許可權,增加對縣域經濟主體的信貸投放。三是建立正向激勵機制,調動基層金融機構發放涉農信貸的積極性。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乾貨知識。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

從開發到運營,選專案,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專案紮堆,這裡專家紮堆,這裡方案紮堆。